擁有最強中學的城市,考好大學更不容易

擁有最強中學的城市,考好大學更不容易

坐擁51所大學,其中包含12所雙一流、2名985和11位211。這是南京市的高校陣容。

論強校數量,它的表現在中國大陸範圍內僅次於北京上海,更比不少地方全省的名校數量多得多。

但吸納了全省最好的高教資源的它,卻時常被調侃高考成績常年被江蘇其他市吊打,從未有過例外。

有人還不禁對這座省會城市發出靈魂拷問:

“南京的高等教育如此發達,可為什麼這裏考生的高考成績全江蘇倒數?”

擁有最強中學的城市,考好大學更不容易

高考成績單,

沒有傳説中那麼不行

從最頂尖的狀元分佈來看,過去10年,南京的出現次數少得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僅在2012年由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奪過一次文科榜首。

但狀元畢竟是個例。如果把目光看向規模更大的羣體:2020年,南京考生總人數為24767,400分以上的人數創歷史新高,共442人,佔全省的10%;400分以上考生比例為1.78%,排在全省第4位。

2019年,南京的這一成績則位於南通、無錫、泰州和揚州之後,處在全省13市的中上水平;再往前看一年,南通市純文化類本一上線率54.5%,超出南京的38%一段不小的距離。

從近三年的高考成績來看,南京不夠拔尖是事實,但也不至於“墊底”。

擁有最強中學的城市,考好大學更不容易

南京擁有12所雙一流、2名985和11所211大學。/圖蟲創意

也有人説,上述結論還不夠準確。因為它之所以不再那麼“倒數”,離不開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2008年,新高考誕生。

從2005年秋季開始,江蘇進行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實驗,這是一場看向素質教育的改變。

到2008年,當地普通高考模式變成“3+學業水平測試+綜合素質評價”,這與先前考核語數英+其他文理科目的模式,形成了較大的區別。

擁有最強中學的城市,考好大學更不容易

截圖自維基百科

當考試轉向考核,等級取代分數——“小鎮做題家”多刷的那幾套卷子的分量下降了,“素質型學霸”的時代開始了。

擁有最強中學的城市,考好大學更不容易

江蘇高考綜合素質評價內容包括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社會實踐、自我認識與生涯規劃六個方面。/截圖自江蘇新聞

南京作為省會城市的優勢便顯現出來。拼分數沒有絕對優勢,不見得不能在升學中奪取最頂尖的資源。

比如在2019年,據《揚子晚報》報道,南京高中生獲得國際國內奧林匹克獎牌數達230多人次,獎牌總數、金牌總數均為全省第一。這些獎項都是“綜合素質評價”中的重要籌碼。

通過保送被國內名校錄取的學生,南京有152人,佔全省98.7%,其中被C9高校聯盟提前錄取人數達71人,佔全省97.2%。

全市被斯坦福、耶魯、劍橋世界名校錄取人數,能達到全省的70%以上。

擁有最強中學的城市,考好大學更不容易

2020南外高考喜報截圖。

歷年相似的數據,也在不斷夯實南京輸出頭部學霸的第一席位。難怪會有人説,素質教育底子本身就好的南京,能在2008年高考改革後,扭轉常年高考成績“墊底”的局面。

這時候,輪到其他城市陷入迷茫了:

我們的400分人數或一本率的確高,但能拿下的top級名額加起來,怎麼還不到南京的零頭?

江蘇中學,一種相對均衡的模式

江蘇各市高考成績的分佈狀況,其實也流淌着經濟分佈的基因:相對均衡。

以2020年為例,蘇州、南京、無錫和南通GDP領跑,淮安、連雲港和宿遷最低,最高的蘇州是最低的宿遷的6.2倍。而在廣東,榜首尾之差則達到近30倍。

同年高考,江蘇全省400分以上學生人數排名前十的學校,來自9個不同城市。

擁有最強中學的城市,考好大學更不容易

2020高考江蘇400分以上學生人數學校排名。/陽光城市頻道

有人比喻,江蘇中學在某種程度上是羣狼版的衡水模式——而它或許可以再分為兩種:南京模式和其他城市模式。

總體來説,前者走的是素質教育之路,後者則憑着強大的“縣中力量”、“超級中學”作為支撐。

高考成績常年排名省內第一的南通市,2020年本一上線率超90%的學校有8所,每個市轄區/縣級市/縣都能拿下一席,比如市中心的南通中學、海門區的海門中學、海安市的海安高級中學、如東縣的如東高級中學等。

這些學校在當地吸納着最優秀的生源,擁有最強勁的師資,集聚起來能形成巨大的“縣中力量”。但它們同時也是相對均勻分散的,不至於會被一兩所巨無霸高中壟斷教育資源。

排在南通之後的其他11個地級市,強校分佈沒那麼均勻,但即便一些城市僅有一所top級學校,該校成績也能在全省排前列。

擁有最強中學的城市,考好大學更不容易

“全國教育看江蘇,江蘇教育看南通。”/圖蟲創意

前後兩種不同模式下的學生,擁有着兩種截然不同的高考記憶。

南通某縣中2014屆的網友@斯萊特林,直到高中畢業兩年後,黑眼圈都沒有褪去。他覺得,這很大程度來源於自己從高一開始每天早上6點起,晚上10點自習下課,宿舍熄燈後繼續打手電筒學習。

來自鎮江丹陽高級中學的@Faylor,從高一開始就沒了雙休,甚至連單休也不常有。到了暑假,即便是颱風暴雨天,7月中放假的學校照樣在8月初準時開學。

重壓之下,普通班的他在省內煉獄般的高考競爭中,考進了一所211大學。

擁有最強中學的城市,考好大學更不容易

江蘇高考競爭,是出了名的“恐怖模式”。/圖蟲創意

但也有人高三竟然還有雙休?晚自習從來沒要求全員上?還去參加電視台健美操表演?教育局不給補課,學校一補課學生就舉報?補課竟然偷偷摸摸借了中專學校的教室……

這是南京學生@榴蓮不是留戀真實的高中生活,這也是她上大學後,同宿舍的蘇州室友對她描述的高三生活發出的驚叫。

網友@faster也有過類似經歷,學校在高三組織月考被學生舉報,結果後來再也沒有過月考了。他們不僅考試少,作業也不太多——學生想用多少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有多自覺。

擁有最強中學的城市,考好大學更不容易

這樣的高中生活是所有人的夢想嗎?似乎也不全是。

曾就讀於金陵中學河西分校的網友@懿週末會去培訓機構上課,因為他不在年級裏最好的班,有些內容比如數學最後一道大題,學校老師上課從來不會講。他的同學們也普遍會去校外補課。

不像在蘇北縣中,學校老師講的內容多、進度快,學生不至於在自家學校學不好,非要去外頭補課才行。

他高考那年,周邊同學成績最好的有考上南大的,也有通過競賽進了北大的,但都是鳳毛麟角。

南京學生的競賽、保送、海外申請的成績的確吊打全省,但他們同樣也是每年兩三萬南京高考學子中的鳳毛麟角。

高考面前的另一種教育

鳳毛麟角之外的普通大多數里,有人急了。

2020年高考後,南京發生了“一中事件”:由於一中高考成績沒達到該屆學生家長的心理預期,部分家長舉着“校長下課”、“一中不行”的標語在校門口抗議。

擁有最強中學的城市,考好大學更不容易

一中怎麼不行了?

學校喜報顯示,當年一本達線率為95.34%,400分以上人數創新高。這樣的成績看起來並不差,或者説相當不錯。

但讓家長們憤怒的是,三年前,南京一中的中考錄取分是631,全市排名第三;而如今,它的一本率不僅沒進前三,還落後於中考分數線只有589分的二十九中。

而相對於南京一中,二十九中的外號叫“藍天園縣中”,它走的是學習“縣中模式”的路,正面硬剛應試和高考。

事後,一中發佈《告2021屆高三家長書》,校長站出來道歉,並表示會加強對新高考的研究,加強對學生的管理如延長晚自習到10點,加強尖子生培優等。

這樣的回應,被網友調侃是“素質教育對應試教育的一次認輸”。

擁有最強中學的城市,考好大學更不容易

再往前一年,一篇名為《南京家長已瘋》的文章刷屏,其中提到當地教育局推出“減負”政策後,要求學校不許補課,不許考試,不許公佈分數,不許按成績分班;

還會突擊檢查學校,查看學生書包裏有沒有卷子、課外輔導書、作業本等“違禁物品”。

有家長崩潰了,投訴這些舉措“干涉學生的正常學習”,請求“給孩子的未來一個公平競爭的平台”。

南京市教育局官方公眾號回應稱,確實開展了義務教育學校違規辦學行為問題專項整治專項督查行動,“但存在對督查工作理解不準確、執行規定簡單化的現象,引起了社會和部分家長的誤解。教育部門將及時糾正偏差。”

擁有最強中學的城市,考好大學更不容易

高考,是一個個家庭的課題。/圖蟲創意

其實,類似的場景,10多年前早已寫下過註腳。

《現代快報》2005年的一則報道提到,因為南京高考被誤傳“落後”,不斷有家長找到時任南京一中校長吳曉茅,“為什麼你們學校不搞晚自習,報上登了,人家縣中高考考得那麼好,都是因為上了晚自習!”

在這樣的訴求之下,“縣中血液”也一直在慢慢融入南京的一些學校。

2009年,《南京晨報》指出當時南京一些區教育局和中學大舉引進蘇中、蘇北縣中的校長和名師。

兩三年間,有的學校引進的縣中教師超過教師總數的10%。南師大附中、二十九中、十三中、寧海中學、九中等名校的校長或副校長,都曾在縣中工作過。

擁有最強中學的城市,考好大學更不容易

追求分數,“縣中模式”的回報會更直接。/圖蟲創意

十年前已然如此,可以預見,2021年江蘇開始實行“3+1+2”高考模式——總分由480分變回750分,考試與分數迴歸絕對本位後,新一屆學生和家長對這般應試教學的“需求”,將會越來越高。

素質和應試,不該是對立的

但是,沒那麼看重做題的素質教育,就等於放飛學生,等於完全與應試背道而馳嗎?

2013年,南京一中校長尤小平曾對媒體提到,現行的高考制度在培養學生個性、挖掘學生潛能方面還顯得不夠,他希望一中的學生,不僅能夠有效應對高考,更要發展自己的個性和特長,從興趣到志趣。

正像校長所説,素質教育的本意並非簡單粗暴地快樂玩耍。

當然了,一些沒有被説出來的話,我們自己也要明白——“挖掘潛能”、“發展個性和志趣”所需要的精力和金錢,其實並不比應試要少,反而可能多得多。

擁有最強中學的城市,考好大學更不容易

精英級別的簡歷背後,可能是從初中小學就開始進入語言班、特長班,出入各種競賽、研討會,為申請學校而參與各種實踐活動……

所以,真正的一種“背道而馳”是,這種教育只能是少數人能承擔得起的選擇。

南京最以素質教育著稱的中學南京外國語學校,被網友稱作“中國常青藤之王”,該校2020屆全年級參加高考的只有52人,絕大多數人早在高考前就被保送、錄取國內外名校。

但在南京,或者説在江蘇、在全國,這樣的學校、學生及其所在的家庭,又能有多少?

這就難怪有人會説,在現行的應試型高考的大環境之下,一些簡單粗暴的“不考試”、“不補習”對廣大普通學生來説,只是一種“偽素質教育”。

擁有最強中學的城市,考好大學更不容易

素質教育到底是什麼?/知乎

不論是應試教育還是素質教育,都有自身的好與約束,都一樣並非適合所有人。

比如在南京,南外的他高二時上半年準備小高考,下半年自己動手琢磨出了一套控制系統拿下省獎,暑假搞物理競賽,平日週末還是個領着同學們遊山玩水的班幹部,高三畢業後進入牛津學習;

身在金中的他覺得,周圍沒人因為學習而敷衍課外活動,也沒人對學業負擔有過多無法消化的負面情緒,在這裏,他學會如何平衡學習工作和生活——這是他認為比分數更重要的事。

畢業於普通初中,差幾分能上金中而去了29中的他,在後來也感謝這個選擇——學校抓得緊,幫助資質普通的自己實實在在地靜下心準備高考,最終考到了超乎預期的成績。

他們都有光明的前途。

你不必再細究哪一種前途更好。因為光明與另一種光明之間,總會天然存在一些難以逾越的鴻溝。

參考資料

南京部分中學扎堆辦“縣中班” 以吸引生源,南京晨報,2009.02.03

減負致“南京家長已瘋”?當地教育部門回應:將糾正偏差,澎湃新聞,2019.10.31

南京教育界直面“填鴨出高分”的“縣中模式”,現代快報,2005.06.22

南京一中家長抗議,素質教育又成背鍋俠?,芥末堆,2020.08.20

今日互動

你怎麼看待

南京的高考模式?

撰稿 | 瓜子

編輯 | 秋褲

排版 | 咕咕

*未標註出處圖片來源網絡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638 字。

轉載請註明: 擁有最強中學的城市,考好大學更不容易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