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深處又見芳華|《師恩難忘情意濃》

師恩難忘情意濃

文/于學忠(遼寧蓋州)

一生中,老師出現在小學、初中、高中、大學階段,都是人處於可塑性最強的時候,走進了你的世界。如果説老師是靈魂的一盞指示燈,那麼班主任就是我見過的最能詮釋這一概念的人。他永遠飽含着工作的激情,兢兢業業地把情感滲透到了學生的方方面面,讓每一個被他教過的學生都能蒙受恩惠,在喧囂塵世中找到自己前進的方向。

--題記

歲月深處又見芳華|《師恩難忘情意濃》

閒時整理相冊,無意間發現一張與王愛民老師的集體照,往事馬上浮現於腦海。

我看着照片中王老師慈祥的面容,回想起中專時代的許多往事,近三十年還歷歷在目。王老師的諄諄教導和悉心關懷使我終生難忘!往事如煙,老師諄諄教誨,同學孜孜以求,中專校園生活,特別是班主任王愛民老師,與我們風雨同舟,點點滴滴,便一幕一幕浮現開來。

我是典型的“農二代”,我的父母都是農民。上個世紀的1992年,年僅18歲的我考上了一所縣辦職業中專,學的是財會專業。

王愛民老師對教書工作非常熱愛,嚴格遵守時間。師範畢業四年後,回到農村當了一名老師,接手了我們新一茬財會班的班主任兼語文教師的“活”,號稱“九二財會”。當時,年長我8歲,從外表看,他很顯老成,但講起課來,精神煥發,神采飛揚,熱情奔放,淵博的知識,形象的比喻,生動的語言,一直令人神往。

中專時王老師教我們語文。記得有過這麼一堂課,至今記憶猶新。“王愛民老師曾經上過這樣一節語文課。他提着自家一部小小的單卡錄音機到教室,然後播放了輕音樂,我們在輕音樂的伴奏下輕輕地誦讀《故鄉的榕樹》,我對那節課的印象最深。”開始時,對於我這樣的70後們來説,一提起古典音樂就有點羞愧,覺得很好奇?後來才知道,王老師原來是營口師專中文系畢業的。學生時代就有作品在省、市報刊發表,有大量詩文由名家在電台朗誦,還曾獲全國大學生詩歌大賽優秀獎;他文學功底紮實、學識廣博;他的語文課語言生動,條理清晰、重點突出,深受同學們的喜愛。

每天給學生上課,他都提着。課堂上,旁徵博引,帶領學生遨遊於文學殿堂,戴望舒、徐志摩、席慕容、朱自清等許多名家名品,通過小小的錄音機播放給學生們,給沒見過世面的農村學生打開了一片新天地,讓他們知道生活不僅有艱辛,還有詩和遠方。

他時常對我們説:“中專語文課重在鑑賞。”讓我們把語文課作為一門鑑賞課來學習,讓我們從心理上會感覺輕鬆很多。在上課時,王老師儘量以蓬勃向上的人文情懷去感化每一位學生。比如在上《雨中登泰山》這一課時,他開始講解文章的背景,而且播放相關背景音樂;在上課時,就用這首歌優美的旋律把學生帶入細雨的美好境界中,在聽覺薰陶下,我們就可以慢慢地陶醉於課文學習中了。既讓我們熱愛祖國壯麗河山的秀美,又能學會以苦為樂的學習和工作精神。他講課表達清晰,板書工整,由淺入深,講解透徹,課堂氣氛活躍。尤其是他總是從培養學生學科興趣入手,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上進心。這些對於我們每一名學生走向社會都是很好的德育教材。由此可見,只要老師引導得當,多給學生髮言的機會,學生的閃光點是能挖掘出來的。

當時,王老師時常在課上課下,給我們講講詩歌,引導我們閲讀鑑賞和嘗試寫詩。他把自己對生活的體察思考寫進作品裏,也指導學生在作品裏表現生活。不長時間,我與其他同學就有一批作品在報刊發表,在國內獲獎,成為一顆新星。

王愛民老師熱愛學生,對學生的成長一直熱情關懷和支持。他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生活簡樸。時常鼓勵我們,“人不可以驕傲自大,也不可以妄自菲薄”,“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鼓勵大家樹立雄心壯志,抓緊時間,讀書學習。這麼一件簡單的事情就讓我養成了這麼好的習慣,看來給我們留下甜美的回憶,讓學生養成一種好習慣,這是作為教師最重要的事情。

中專階段,把班主任當家長,視老師如父母。課間休息時,王老師總是不顧勞累,忙着和學生交流,解答問題。師母孫中華温文爾雅、和藹可親;她的臉上總是掛着真誠的微笑,使我們感受到她的寬容和慈愛。有時,我和同學,課餘飯後曾多次到其家中請教探訪,王老師和師母孫中華總是熱情接待,親切交談,使我們在專業學習和待人處事方面受益匪淺。現在每當與同學們聊起來,都有很多感慨,儘管歲月無情,但老師們的恩澤永遠記於心間。這種感覺,絲毫沒變;而且,愈久愈烈!

兩年畢業後,我離開了那所學校。我懷着着夢想獨闖天下,到過政府和名企,後來到了蓋州報社從事新聞工作。中專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有困惑、也有收穫。作為被授業者,同學們對老師有深深的感恩之情。王愛民老師,為人師表,對我們影響至深。比如,我現在愛好文學,從事新聞工作,也應是受了他的影響。此後,無論工作、職業如何變換,還是個人生活中的大起大落,都不曾改變與動搖我的目標、方向。

熱愛生活,就在詩文中反映生活。王老師把自己對生活的感受寫進詩歌裏,去啓迪人熱愛生活,奮發向上!他把詩文發表在報刊,發表在網絡文學論壇,發表在微信朋友圈裏。熱愛生活,生活也饋贈他。他出版了詩集《一些情景總要想起》。他成了《遼河》文學雜誌主編。詩歌作品見諸《詩刊》、《星星》、《詩潮》、《揚子江詩刊》、《詩歌月刊》、《中華文學選刊》、《光明日報》等報刊,獲《詩刊》、《星星》、《揚子江》詩刊、《詩歌月刊》、中國詩歌學會詩賽一等獎及李白詩歌獎、杜甫詩歌獎、曹植詩歌獎等獎項。師母孫中華是一名高級教師,是《中華古詩文轉義比興大詞典》的編委委員及主要撰稿人;她或睿智、或温情,任時光匆匆,歲月已在字裏行間綻放成詩,偶有詩歌散文作品在各大報刊發表並獲獎。

朋友時常説,你們也是文化名人了!王老師説,呵呵,我就是一個詩歌修行者,一個熱愛生活的人!

寫作,如同與靈魂對話。在寫如煙往事、世間感悟時,與情感對話、與人生對話……2020年3月,我因出個人報告文學集《歲月深處是芳華》,邀王老師和師母孫中華為書作序。他們沒有一絲輕忽懈怠,欣然答應。《激情歲月作墨,寫在大地的書頁之上》、《走人間的道,扛頂風的旗》兩篇飽滿深情的序言油然而生。

“你的故事,橫平豎直/一長出來,便截斷河流/你從兩口井裏吃水/自然和生活/窗外陽光正好,窗內的你/用文字,送走潮水/讀樹讀你的輕盈讀撲閃的翅膀/讀森林如讀一片天空/讀天空中你的鳴聲/如讀樹上花朵/星星,像一隻隻眼睛/夜空中尋找智慧和光明/深刻的青春,深刻劍痕/深刻長的尺,短的寸/日暮將臨,秋天正是盤中之餐/一片葉子上/仍有陽光在書寫不斷/大雁是寄給天空的回信/影子留在地上/遠山,終會成船”。

--這首詩是王老師1995年出版的首部詩集《欣賞一種秋天的背影》中的一首,也是寫給我的一首畢業留言詩。按照慣例,臨畢業時他都會為每一位畢業生寫一首詩作為贈言,滿意的就會收入詩集。

王老師説,生活百態,各有滋味,熱愛生活,方能體察生活,方能創作出有厚度的作品。他的作品誠如此言。每一篇都平、實、真、情,讀來讓人動容。

王老師作詩思維縝密,條理清楚,細膩動人。他總是精心構思好方才落筆,之後,還反覆修改,有旁人少有的那種“工匠精神”。因此,精雕細琢出來的詩歌,就像小巧玲瓏的藝術品,優美耐看,給人美不勝收之感。“低頭走路的穀子”正如他的筆名一樣,處處都能説明他是一位熱愛生活、積極向上的人,“文如其人”。

歌詠平凡生活,充滿感恩情懷。王老師的詩中,還有一大類就是謳歌平民百姓,點贊小市民的平凡生活的。如《蓋州的葡萄熟了》一詩中:“密密實實的一家人,緊緊擁抱在一起/一顆挨着另一顆,一顆愛着另一顆/從青澀到成熟,回到籃子的家/飽滿多汁,在身體裏釀甜蜜的月光……”平凡並非平庸,平凡中有偉大,有高雅,也有快樂幸福。比如在《秋分》一詩中,王愛民老師有這樣的詩句:“松下坐着,看遠山如書卷/人淡如菊,五穀豐登/我掉進一片金黃裏”。詩人生活在芸芸眾生之中,歌頌身邊的人,當然很容易,但要發現他們的崇高偉大,非有真知灼見不可。

忙忙碌碌的人海中,每一個人都在忙着自己喜愛的事情,或必須做的工作,互相之間或一笑而過,或一瞥而過,甚至根本沒有時間和興趣互相在意。但詩人的眼睛卻與眾不同,不但看到他們的外貌服飾、舉手投足、音容笑貌,更能深入看到他們豐富的內心世界,瞭解到他們肺腑中的隱藏的喜怒哀樂。像《鳥鳴與春風裏的詩行》、《天空下走着變舊的新人》、《趕夜路的人一夜白頭》、《月牙是叩響門板的手指》、《我是人間草木》等,無不傾注深情讚美,讀來親切自然,對辛勤的勞動者們充滿感恩之心和敬愛之情。

總之,王老師是直抵靈魂深處的書寫,熱愛生活的詩意人生,如品香茗,回味無窮,也讓我們一生受益匪淺。

“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這才是教育的真諦。我看着照片中王愛民老師慈祥的面容,回想起中專時代的許多往事,三十年了還歷歷在目。

師恩難忘意深濃,諄諄教誨記心中。王老師的諄諄教導和悉心關懷使我終生難忘!他始終帶着對世事的深情做良師、做益友、做安安靜靜的寫作者。

歲月深處又見芳華|《師恩難忘情意濃》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568 字。

轉載請註明: 歲月深處又見芳華|《師恩難忘情意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