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一天回到家,最舒服的莫過於洗個熱水澡~
然而,有人卻洗出皮膚病,洗出失眠,洗出四肢乏力,甚至洗出腦中風……
可見洗澡這事,馬虎不得。
尤其是下面幾個錯,很多人都在犯,大家趕緊對照一下自己,有的趕緊改!
洗澡千萬別犯3個錯,否則從頭傷到腳!
洗澡水温過高
水温過高,會過多帶走皮膚表面的油脂,使得本來就乾燥的皮膚更加乾燥,甚至刺癢、皸裂。
洗熱水澡時,皮膚表面血管擴張,血液湧至皮膚,腦部及內臟的血液供應會相對減少。
如果水温過高,腦部、內臟就可能缺血,從而導致心慌、胸悶、頭暈等不適,嚴重的還會出現低血壓,甚至休克。
所以,已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等基礎性疾病的人更不能洗“高温澡”。
那麼,水温多高算“太高”呢?
建議大家,洗澡時水温保持在37℃左右最好,最高不要超過42℃。
另外,同樣不建議長時間在熱水池裏泡澡,或者頻繁地、長時間泡温泉。
睡前洗熱水澡
人體的軀幹温度下降、手腳温暖時,才是進入睡眠的最佳狀態。
剛洗完熱水澡,軀幹温度較高,馬上就上牀睡覺,容易睡不踏實、睡不着。
大家可以在睡前1.5~2小時洗澡,讓體温上升。接着,身體自動調節温度,2個小時後,軀幹温度有所下降,更易產生睡意。
有些手腳冰涼的朋友,如果覺得影響睡眠,可以穿着襪子睡覺,也可以在睡前用温水泡腳。
睡前用温水泡腳15分鐘左右,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水裏加點生薑、肉桂,效果會更好;
泡腳時,雙腳內外腳踝互相摩擦,刺激腳踝附近的穴位,也有助於睡眠。
搓澡太用力
很多人習慣在洗澡時搓“泥”,特別是北方朋友們,不搓搓總覺得沒洗乾淨。
但凡事都講究個度。用力搓澡,你是爽了,皮膚卻很受傷。
搓太猛,會破壞皮膚角質層,加快水分流失,導致皮膚乾燥、瘙癢,還可能引起皮膚過敏、皮炎等問題。
所以,搓澡時千萬要注意力度。
另外,還有一些洗澡時的注意事項,小編也一併説説~
注意這5點,洗個“健康澡”
1. 次數不宜過勤,時間不宜過長
洗澡太頻繁,會把皮膚表面正常分泌的油脂及保護性菌羣全部洗掉,容易引起皮膚瘙癢,皮膚的抵抗力也會減弱,容易得皮膚病。
我國南北方的洗澡習慣差異大,不管如何,洗澡頻率要因人而異。
很多南方人習慣每天洗澡,不洗不舒服,那洗澡時不必每次都用沐浴露,以減少對皮膚的刺激,用水衝一衝浮塵也足夠了。
在比較乾冷的地區,一般每週洗一至兩次澡即可,皮脂腺分泌旺盛的,可適當增加次數。
另外,長時間洗澡,也會加速皮膚的水分流失,所以一定要把握好洗澡時間,建議每次洗澡不要超過20分鐘。
2. 空腹、剛吃完飯時,不要洗澡
洗澡會消耗體能,空腹狀態下洗澡容易導致低血糖,從而出現頭暈、四肢乏力,甚至暈厥。
飯後立即洗澡也不好,會使腹腔血液供應減少,從而影響消化,所以最好是飯後半小時再洗澡。
3. 洗澡前,喝杯温水
洗澡後會有口渴的感覺,這是因為洗澡時皮膚會排汗,導致身體失水。
所以,建議在洗澡前喝杯温水,補充體內水分,避免發生低血壓等狀況。
4. 浴室通風要做好
浴室通風不良加之悶熱潮濕,氣壓較低,易讓人缺氧。
所以,洗澡時不要緊閉門窗,最好打開排氣扇,或門窗留出縫隙。
5. 謹防漏電漏氣
家裏用電熱水器的,一定要注意防止漏電觸電,洗澡時最好關掉熱水器電源。
用燃氣熱水器的,最好不要將熱水器安在浴室內,而且須將排氣設施安置妥當,避免發生漏氣。
來源:中國家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