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成績很重要,考後“報考”也很重要,高考一所名校的熱門專業,將來不愁找不到工作,反之則是面臨着就業難的問題。
而報考除了考慮到日後的就業問題外,還需要考慮到會不會“滑檔”的問題,就算是報考一個沒什麼發展的專業,也總比無學可上要強得多。
尤其是那些考高分的學生,考出這麼好的成績除了實力外,還有心態和運氣,天時地利與人和考出的成績還沒能考生任何一所學校,對任何人來説都是一個不小的打擊。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考生和家長在報考的時候一定要多加註意,尤其要注意“高考大小年”的區別。
什麼是“高考大小年”?
一些老師在分析報考趨勢的時候,經常會説“高考大小年”這個詞,很多家長聽得也是雲裏霧裏,並不知道具體什麼意思。
概念意思就是,某一高校一年招生人數多一年招生人數少,有一定的不確定性。
“大年”就是這所高校分數線高,招考人數多,掐尖錄取。
“小年”就是這所高校分數線比往年低,報考人數也少,過分數線就可錄取。
而大小年情況最直接影響的就是高分段學生,因為這種情況主要出現在985大學、省會級大學、北上廣深一線城市大學,都是重本高校,一旦沒有掌握住大小年的規律,很可能有滑檔的風險,所以考生在報考的時候千萬不要掉以輕心。
“高考大小年”出現有什麼規律?2021年高考屬於大年還是小年?
與就業市場熱門職業有關
熱門職業代表着就業率和薪資待遇,近兩年最熱門的職業無外乎是程序員,所以計算機、信息工程、人工智能相關的專業都比較熱門。
而這類專業實力比較強的名校自然一直處於“高考大年”中,報考的人數多,分數線也比較高,學校都會進行擇優錄取。
發現“在看”和“贊”了嗎,戳我試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