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和司馬懿,誰才是三國第一謀略高手?蜀魏隴上交鋒暗藏答案!

大家好,我們的老虎仔談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文:幽谷(作者原創授權)
諸葛亮北伐除了要面對曹魏這個強敵,“缺糧”始終如影隨形,有時恐怕比魏軍更難纏。沒辦法,蜀漢的經濟重心是成都平原,北伐的前線卻是渭河流域上游,路途遙遠,地形複雜,大軍的糧食供應一直非常困難。司馬懿十分清楚諸葛亮這一致命弱點,經常堅守不出,一個字就是“耗”,希望耗到最後諸葛亮糧盡退兵,不戰而勝。
諸葛亮十分清楚《孫子兵法》説的“故智將務食於敵,食敵一鍾,當吾二十鍾;萁稈一石,當吾二十三石。”理所當然地要挖空深思“就地取糧”,於是,一場圍繞隴上小麥的搶糧大戰終於在諸葛亮新的一次北伐中爆發。
《三國演義》第101回,繪聲繪色地描寫了這場搶麥大戰。
話説諸葛亮兵至祁山,軍糧只是不到。諸葛亮佔據滷城後,打聽到隴上麥熟,就決定搶割隴上小麥以充軍糧。但司馬懿已經料到諸葛亮要割隴西小麥,派兵守護。於是,諸葛亮裝神弄鬼,“選二十四個精壯之士,各穿皂衣,披髮跣足,仗劍簇擁四輪車,為推車使者。令關興結束做天蓬模樣,手執七星皂幡,步行於車前。孔明端坐於車上,望魏營而來。”司馬懿聞報,命令連人帶車捉來。魏兵追趕,“但見陰風習習,冷霧漫漫。盡力趕了一程,追之不上”。司馬懿的結論是:“孔明善會八門遁甲,能驅六丁六甲之神。此乃六甲天書內縮地之法也。眾軍不可追之。”於上,司馬懿引兵奔入上邽城,三日沒敢出城,被諸葛亮派三萬兵趁機割盡隴上小麥,運赴滷城打曬。
諸葛亮和司馬懿,誰才是三國第一謀略高手?蜀魏隴上交鋒暗藏答案!
演義的描寫神神秘秘,諸葛亮顯然不可能用什麼“縮地之法”,那蜀軍是如何割走隴上小麥的?
建興九年(公元231年)二月,諸葛亮率大軍攻伐魏國,司馬懿率張郃、費曜等大將迎戰。諸葛亮兵至祁山,見魏軍早有防備,且已經深入敵方的腹地,已方糧草供應不上,便打定主意要“重地則掠”。他留下王平、張嶷等人守衞祁山大營,自己則率領姜維、魏延等將領直奔上邽。諸葛亮趕到上邽,上邽魏將費曜等出兵迎戰,姜維、魏延奮勇向前,費曜等被打得大敗而逃。諸葛亮乘機命令三萬精兵,手執鐮刀、馱繩,把隴上的新麥一割而光,運到滷城打曬去了。
可見,諸葛亮割隴上的小麥並不是靠裝神弄鬼,而是一次精心策劃的軍事作戰行動。諸葛亮為什麼能成功地割走隴上的小麥?原來,此次出戰,司馬懿否決了張郃分兵建議,率領全部兵馬西進,晝夜兼程趕到了上邽。留下費曜、戴凌率四千人配合郭淮的雍州兵防守,自己帶主力奔赴祁山。諸葛亮本來正在祁山,聽到司馬懿大軍趕到,就留下一隻部隊作樣子,自己卻率主力抄小路繞到了上邽,挑逗城裏的魏軍出戰。費曜、郭淮可能誤認為是小股的侵擾部隊,立即帶兵出戰,不料遇到諸葛亮主力部隊痛擊,自然抵擋不住,逃回城裏閉門不出,向司馬懿求援。司馬懿此時還沒有趕到祁山,聽到消息,只得後隊改前隊,一路趕回來,此時,諸葛亮趁機割走了上邽的小麥。一種説法,是諸葛亮沒有割盡小麥,大概割了三分之二,司馬懿大軍已經趕來,割走了剩下的小麥。
諸葛亮和司馬懿,誰才是三國第一謀略高手?蜀魏隴上交鋒暗藏答案!
這一場戰爭,諸葛亮打的既積極主動,又非常靈活。司馬懿不敢分兵,諸葛亮卻大膽分兵。司馬懿增加兵力守上邽,可見上邽就是隴右魏軍的後勤基地。諸葛亮遠道而來,要佔據主動,肯定要先搗毀對方的後勤保障基地。對郭淮、費曜來説,諸葛亮率領的主力是正兵,他們被打敗,小麥被割走就可以理解了。司馬懿技遜一籌,失去了隴上的新麥,心中不甘,便與副都督郭淮引兵前往滷城偷襲,企圖奪回新麥,打敗諸葛亮。不料諸葛亮早有防備,他讓姜維、魏延、馬忠、馬岱四將各帶2000人馬埋伏在滷城東西的麥田之內,等魏兵抵達滷城城下時,一聲炮響,伏兵四起;諸葛亮大軍又大開城門,從城內殺出,司馬懿大軍又遭慘敗。
諸葛亮和司馬懿,誰才是三國第一謀略高手?蜀魏隴上交鋒暗藏答案!
但是,對這一場仗,後來許多人質疑。雖然無論《漢晉春秋》還是《晉書》,都提到了諸葛亮割上邽小麥的事。但令人不解的是,諸葛亮出兵時間是二月,我們姑且算作二月底,那麼陽曆可能是4月初。假設上邽之戰在兩個月後打響,那麼割麥時間應該是6月,此時隴上的小麥成熟了嗎?我們看一下冬小麥成熟等值線圖。
諸葛亮和司馬懿,誰才是三國第一謀略高手?蜀魏隴上交鋒暗藏答案!
上邽是三國時期著名的古戰場,關於其位置,有兩種説法:部分學者認為,上邽縣應該在如今的甘肅省天水市渭水之北的清水縣境內,具體位置在縣城以北的邽山之南,與牛頭河的北岸之間。大部分學者則認為,上邽縣的位置,應該在如今的甘肅省天水市境內。《水經注》記載渭水流經上邽縣境內,而且還明確指出,邽山就在渭水南岸。無論哪種説法,據上圖,其成熟時間應該是7月1日前後。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據竺可楨先生研究,三國時正值我國氣候第二個寒冷期,小麥成熟時間很可能比現在更晚。
因此,有人認為,蜀軍是四川人,以大米為主食,吃麥子可能會水土不服。諸葛亮此次北伐時,並不缺糧,且小麥還沒有成熟,諸葛亮割麥不是為了補充自己,而是為了餓死隴右兵團。事實是否如此呢?
諸葛亮和司馬懿,誰才是三國第一謀略高手?蜀魏隴上交鋒暗藏答案!
小麥是人類最早種植的一種穀物,考古發現,1萬年前地中海和中東地區的文明民族就已經種植小麥。小麥傳入中國的時間很有可能早至距今4500年。小麥傳入中國的途徑至少有兩個:草原通道和綠洲通道。草原通道的傳播路線是:西亞-中亞-歐亞草原諸青銅文化-中國北方文化區-黃河中下游地區。綠洲通道的傳播路線是:西亞-中亞-帕米爾高原-塔里木盆地南北兩側的綠洲-河西走廊-黃土高原地區。小麥傳入中國後,逐步地取代了粟和黍兩種小米,成為了中國北方旱作農業的主體農作物,形成了現今中國“南稻北麥”的農業生產格局。有證據表明,晉代時,小麥已經大規模擴展到長江中下游地區,與水稻形成稻麥二熟制。由於糧食擴展是一個逐步的過程,四川盆地、漢水谷地當時很可能已經有小麥零星種植。所以,蜀軍雖以大米為主食,但吃小麥肯定不會水土不服。況且,由於受地形影響,同一地方,不同小氣候下,小麥成熟時間會有較大的差異。我7月去甘肅考察時,就曾發現當地的小麥收穫時間差異非常大,有的地塊已經收穫多時,有的剛剛在收穫。那一年遇到乾旱,很可能會對成熟時間有影響。所以,不應簡單否定諸葛亮割麥純屬搞破壞,不是補充自己。由於運輸問題,諸葛亮大軍缺糧是常態。
諸葛亮和司馬懿,誰才是三國第一謀略高手?蜀魏隴上交鋒暗藏答案!
這種收割小麥的工具叫釤子,民間傳説是諸葛亮發明的。用釤子收割小麥能讓人們感受到傳統農業生產中的經驗與智慧,從側面反映出,諸葛亮隴上割麥的真實性。
但另一方面,我們也不可忽視,小麥是隴上農民賴以生存的根本,眾多的家庭生計維繫,就在於這辛苦勞作的小麥。蜀軍搶割自然不會想到他們的生死。或許考慮到這一點,央視版的電視劇《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貌似很温情地説,“蜀軍割麥,只收糧税”,還説如果小麥落到魏軍手裏就全沒了云云。但蜀軍割麥本來就是補充軍糧,又豈會只收糧税?“澤國江山入戰圖,生民何計樂樵蘇”。諸葛亮雖割了小麥,局部戰爭中也打敗了魏軍,但仍不能擺脱糧盡退兵的窘境,局部戰術的成功難掩戰略的失敗。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791 字。

轉載請註明: 諸葛亮和司馬懿,誰才是三國第一謀略高手?蜀魏隴上交鋒暗藏答案!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