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年3月,大順農民軍領袖李自成率軍圍攻北京城。當時北京的守衞部隊根本沒有能力去抵抗規模龐大的農民軍,大明岌岌可危。而令人驚訝的是,在城破之時,李自成託人給崇禎帶去了一封信,信裏是這樣説的:“欲割西北一帶,敕命封王,並犒軍銀百萬”這件事記載在史料《小腆紀年附考》中,當時李自成派投降過來的太監杜勳秘密入城與崇禎帝談判,提出:“議割西北一帶分國王並犒賞軍百萬,退守河南……闖既受封,願為朝廷內遏羣寇,尤能以勁兵助剿遼藩。但不奉詔與覲耳。”
首先這件事僅僅是記錄在《小腆紀年附考》中,編年體南明史書,作者是清人徐鼒,是清朝的翰林,自然不免要做些為滿清歌功頌德的官樣文章,真偽尚且不可考證,當然出於明史被滿清的篡改之多,其實所謂的正史很多時候還不如野史來的可信一點。這裏不考證它的真偽。
但是崇禎皇帝不答應,談判破裂。隨後大明滅亡,我們可以考慮一下李自成是真的不想直接取代大明嗎?假設這個記載是真實的,李自成又是出於什麼樣的心態呢?
第一,李自成沒有信心。
這個沒有信心不是説李自成沒有信心攻破北京城,而是沒有信心坐穩天下。李自成自己也知道,一幫流民雖然能攻城,但是打下來也沒用,他不能提供一個解決民生的辦法,沒有辦法坐穩天下。
他是漢人,不是蠻族,這就註定一旦他取得天下不可能與滿清一樣通過屠殺來緩解人口壓力,而人口壓力之下他依舊會被推翻。尤其是在通過寧武關的時候,就這一戰,傷亡就達到7萬人,李自成也算是被打醒了,他明白自己並沒有得到天下人、尤其是地主們的認同,所以他沒有信心
第二,緩兵之計。
在面對未知的北京城和可能即將到來的各地勤王軍隊面前,李自成猶豫了,或者説他不太確定自己能不能打下北京城,所以想通過這種方式來起到緩兵之計的效果。
無論是過一段時間再打或者是退回老家,總之主動權在他手裏。李自成可以非常從容地回到陝西,也可以慢慢侵蝕不知深淺的北京城。
第三,留下大明繼續吸引火力
李自成對於天下大勢確實還是有自己的見解,因為他知道,留着明朝政府這根朽木,總比消滅了他好。因為當時天下還十分的混亂,北方有清朝八旗在虎視眈眈的窺伺關內,四川有張獻忠的大軍正在蠢蠢欲動,南方明朝政府的正規軍幾乎並沒有受到北方戰局的影響,能夠打仗的士兵不下百萬。
李自成深深知道自己一旦攻破了北京城,就真正是四方皆敵了。首先明朝政府滅亡後,自己就要親自和清朝八旗去幹仗。另外自己滅亡了明朝政府,南明那些勢力肯定視自己為天底下最大的仇人,拿出吃奶的勁頭也要和自己死磕。
他不願意去吸引這個火力,成為眾矢之的,不得不説是一件正確的選擇,但是誰都沒有想到世界的發展,李自成莫名其妙進了北京,一片石莫名其妙兵敗,滿清莫名其妙入主了中原,堂堂五千年文明莫名其妙毀於一旦!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