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高考狀元調查學霸與學渣之間的距離,就隔着幾種能力

文 | 幸孕姐(高級母嬰護理師,擁有本文版權,歡迎分享)
隨着各地高考成績逐漸放榜,各省高考狀元相繼被人們所熟知,看到他們的成績那一刻,相信不少人都會感嘆:“同樣是腦子,怎麼別人的格外好使!”
40年高考狀元調查學霸與學渣之間的距離,就隔着幾種能力
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
雖説成功並不是只有一條捷徑,高考成績並不能定終生。可放眼看來,在如今這個社會大環境下,高考成績與學歷掛鈎,而學歷又往往與好工作是“等價物”。根據發佈近40年的《中班高考狀元調查報告》中指出:高考狀元畢業後經濟收入與職業地位較高,大多從事着令人羨慕的高薪職業。而這些學霸們,往往具備了下面幾種能力,悄悄拉開了與別人之間的差距。
一、專注鑽研
觀察我們周圍的學霸就能發現,他們往往在做一件事情時會高度集中注意力,並且肯費時費力盡心鑽研事物之間的聯繫。在這一點上,他們已經甩掉了很多人。很多學渣就是在這一關上敗了。
40年高考狀元調查學霸與學渣之間的距離,就隔着幾種能力
比如來自安徽合肥一種的王杜宸今年就以710分的好成績成為了安徽理科狀元,據瞭解,他當年也是以合肥市區第一名的成績被合肥一中錄取。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精心栽培的產物。
在提起學習經驗時,他認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對學習感興趣了,才不會感到枯燥和乏味,除此之外,專注鑽研也很重要,那個年齡的孩子,往往很難抵抗住外面花花世界的誘惑,但他卻能沉下心來學習,每次解題的新發現,成功用不同的方法解出一道難題,都會給其帶來成就感。
正是因為這份對學習的狂熱專注,才讓這個男孩在考試中一次次實現自我突破。如果你發現,你家孩子也能做到對在某一件事上專注度特別高,而且熱情高漲,恭喜你,或許他們將來也是一個“隱藏”的學霸。
40年高考狀元調查學霸與學渣之間的距離,就隔着幾種能力
二、喜歡閲讀
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説:“一個不閲讀的孩子,就是學習上潛在的差生。”
這句話聽起來好像有些絕對,實則字字珠璣。根據調查研究顯示,堅持閲讀的孩子,學習成績平均會高出10分以上,80?高考狀元有堅持讀書的習慣。
書籍是人類的精神食糧,能夠餵飽我們飢餓的靈魂,堅持閲讀能夠開拓孩子們的視野,增長見識,豐富知識儲備量,並且有利於建立起底層思考邏輯。人們説,“腹有詩書氣自華”,肚子裏真正有墨水的人,走到哪裏都能受人敬仰。
然而閲讀興趣的培養,並非一日之功,教育專家認為,閲讀始於胎教,準爸爸媽媽可以一邊撫摸肚子,一邊給孩子們講故事,讓其感知語言的節奏和韻律;1歲左右就可以每天利用半小時進行親子閲讀;5、6歲之後,就可以教孩子們認字,為獨立閲讀打下夯實基礎。
40年高考狀元調查學霸與學渣之間的距離,就隔着幾種能力
三、興趣廣泛
只會讀書,不會生活的孩子,人們會稱之為“書呆子”,“應試教育”的氛圍催生出一種畸形的學習論——不以個人能力論長短,考試分數是王道。很多家長拼命要求孩子學習,其他任何事情都不讓碰,連基本的家務活也不捨得讓孩子做,詮釋出現代版的“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
這種機械的唸書模式下,孩子們的學習成績可能確實很高,但在其他方面可能就未必,死讀書、讀死書,在社會上未必能夠站穩腳跟。放眼望去,那些高考的狀元們大多時候都是興趣廣泛,全方面發展,這才是社會真正需要的人才。
40年高考狀元調查學霸與學渣之間的距離,就隔着幾種能力
四、心理素質高
每逢高考前後之季,總能看到很多考生因壓力過大而自殺的案例。我們從小到大,就被灌輸着“高考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思想,所以孩子們一步入高三,尤其是看到黑板上的高考倒計時越來越近的時候,就會陷入恐慌、焦慮之中。
這時候考驗的就是大家的心理素質,記得曾經高考之前,老師給我們班級的同學們講過一句話:“無論結果如何,只要你們在接下來的考試中挺過去,認真把題答完,那麼你們已經戰勝了一半的考生。”
真正的王者,總是能做到雲淡風輕、睥睨眾生,在困難面前不服輸,在失敗前面不氣餒、在成功面前不自滿,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這樣才能脱穎而出。(lyj)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11 字。

轉載請註明: 40年高考狀元調查學霸與學渣之間的距離,就隔着幾種能力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