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錄取了!”來自河南鄭州的袁婷婷在3月底的成績查詢中,得知自己通過了華中科技大學法學碩士的複試,目前為“待錄取”狀態。
“現在好一點的工作,基本只要研究生。”袁婷婷向九派新聞記者表示,“本科期間,的行政管理專業不是很適合自己,也不好找工作,所以選擇考研。”
據教育部網站消息,2022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報考人數為457萬,比去年增加80萬。九派新聞記者梳理歷年報考數據發現,從2018至2022年,研究生報考人數分別為238萬人、290萬人、341萬人、377萬人、457萬人,四年間報考人數增長了219萬。近年來研究生報考人數不斷增加,可錄取率一直在三成左右,意味着袁婷婷這樣“一次性上岸”的考生實屬幸運。
考研落榜選擇“二戰”“三戰”的考生並不少見,其中不乏工作多年後辭職備考的,年輕人為何執着於考研?研究生畢業後的狀況又是怎樣的呢?
【1】不同學歷薪酬差異大
“黨員,研究生,這兩個條件可以説是我們招聘的必備要求。”安徽某國企的人資部門工作人員徐賁向記者説道:“為了公平,學歷是硬門檻,基本上只要名校碩士及以上學歷,再從符合要求的報名者中選擇業務能力較強的。至於本科生,有,招的很少。”
徐賁表示,為了緩解畢業生就業壓力,自2020年以來,其所在企業的總部機關基本上只招收應屆畢業生。
一張碩士畢業證書,意味着一份收入不低的工作,自然引得萬人嚮往。
前程無憂網站於2022年3月8日發佈的覆蓋全國65所知名大學、8000名應屆畢業生的調查報告顯示,月薪過萬的應屆本科畢業生中,男性佔比24%,女性佔比13%;而在碩士應屆生中,這一比例為59%,40%。可以看出,學歷的提升與收入增長成正比。
二次備考的王青青,出差時在賓館利用平板電腦複習。 圖/受訪者提供
來自湖北的王青青在成都工作了4年,目前供職於某大型企業。她發現,“同工不同酬,研究生優勢很大!”她所在的企業實行事業部改革,與分公司簽署勞動合同的她和“集團所屬職工”一同工作,“平時在一個辦公室,工作內容略有不同,工資卻差不少。”王青青稍做盤算,發現自己與部分同年齡同事的年薪相差近5萬元,五險一金也有一定差距。
“他們(總部所屬職工)基本上都是研究生,校招進來的。”自從發現薪酬差距後,王青青萌發出考研的念頭。“現在工作不好找,又不敢辭職。”雖説薪酬較總部員工有所差距,可工作崗位也來之不易,不敢辭職的王青青將目標放在“在職研究生”上。王青青自2021年9月起購買複習資料,卻碰上公司年底的兩個項目,“經常加班做PPT,每週只能複習兩到三次,只能是晚上下班後,回家刷兩小時的題。”
本以為在職研究生考試難度較低,等待筆試成績公佈,王青青發現自己沒能通過筆試。“不大要緊!今年的備考太匆忙了,這個結果也是情理之中,明年再來吧。”王青青向記者説。
【2】有人備考四次,有人從央企辭職讀研
徐莉第一次考研是在2014年,本科畢業的她報考翻譯專業全國最好的幾所院校,最終落榜。考研失敗的她步入職場,於2015年再次選擇考研,由於捨不得工作及薪水,徐莉邊工作邊備考,利用下班後的三四個小時複習。
徐莉第二次報考的院校是她本科就讀的學校,本以為能夠一帆風順上岸的她,以4分之差與母校失之交臂。
2016年,回到家鄉工作的徐莉鼓起勇氣第三次考研,她決定放棄MTI翻譯碩士,轉而報考學碩——英語語言文學。徐莉的目標院校沒有西班牙語的二外選項,她不得不硬着頭皮學習法語,由於將過多的精力放在二外上,徐莉的專業課沒有過線,第三次考研再度失敗。
三次考研消耗了家人對徐莉的信心,在親友的勸導下,徐莉重返職場。重返工作崗位的徐莉“每夜輾轉反側”,“我還是放不下自己考研的夢想!”於是徐莉開始了自己的第四次備考之旅,她吸取了前幾次的教訓,將大部分精力放在專業課上,同時注重法語跟政治的學習。
2018年研究生考試分數出爐,徐莉的分數是370分,最終考取某雙一流學科高校(原211高校)。徐莉表示,“當我看到分數的一瞬間,我感覺今後的人生道路、求學道路都會相對順利,再也沒有如此坎坷的事情了!”
徐莉的研究生錄取通知書。圖源當事人抖音
“都説考研是為了找工作,可我還是咬咬牙,從央企辭職讀研了。”2017年畢業於某雙非院校的萬昱輝,進入武漢某央企工作。“我在校期間參加了不少廣告、設計賽事,在字節跳動實習過。”
憑藉超出同齡人的實踐經驗,萬昱輝擊敗一眾名校畢業生,入職羨煞旁人的央企崗位。“當時一起面試的,有985、211的學生,最後我入了職,感覺挺幸運的。”萬昱輝向九派新聞記者講到,可入職後,現實並不如他想象的那般順利。
“央企學歷太捲了,身邊都是名校研究生!我剛入職兩年,就看清了自己根本沒有競爭力。”心有不甘的萬昱輝於2019年開始備考,最終考取上海某雙一流高校(原985院校)的新聞學碩士。“人生道路還很長,我想為自己爭取更多的可能。”萬昱輝説。
【3】讀書,仍是改變命運的有效途徑
“讀書,獲得更好的工作崗位,仍是大多數寒門學子改變命運的通道。”來自江西農村的林剛今年30歲,本科就讀於江西一所二本院校,“當年高考失利,只能讀個三本,復讀一年,考取了一所還算可以的二本學校。”就讀於材料專業的林剛痛定思痛,在大三下學期開始準備考研,最終考取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如今的他是某家大型國企的研發工程師。
“導師曾勸我讀博,我放棄了。首先我個人不太適合科研,其次是父母希望我儘早參加工作,儘快成家。”2019年年初,林剛與妻子步入婚姻殿堂,2021年底有了自己的孩子。
賀飛曾就讀的武漢某遠城區職業中學。圖源學校官網
來自武漢某遠城區的賀飛2011年從職業中學畢業後,通過對口高考考入武漢某一本院校,大三在某車企實習時,得知“想要成為正式員工,本科學歷不夠,起碼要讀完碩士研究生。”正是那次的實習經歷,令賀飛下定決心考研,最終考取本校的碩士研究生。賀飛於2018年如願考取武漢大學博士,將於今年畢業的他就業面較為寬廣,既能選擇到海外從事博士後研究,也能到華為等企業工作。
“不學習,將難以在社會上立足。”賀飛回憶起2010年落榜本科院校,同校幾乎無人復讀的他選擇再來一年,最終如願考上本科。賀飛的職校班主任向記者表示,“這是我至今帶過的學生中學歷最高的,同時也很懂事、謙虛,和大家們相處得很好。”
【4】雙非院校碩士畢業,面前仍是漫漫考試路
據中國教育在線網站統計,2022年“雙一流”院校的碩士研究生報考增速放緩。相比之下,雙非院校的報考熱度上漲,報考人數大幅度增加。其中,西藏民族大學2022年考研報名人數較上一年同比增長123.2%,江西農業大學、湖南工商大學、長江大學同比增長超過50%,雙非院校的研究生漸受熱捧。可多位受訪者向記者表示,雙非院校碩士的就業形勢仍不夠樂觀。
部分雙非院校2022年考研人數較上年增幅。圖源:中國教育在線網站
今年25歲的趙璐璐畢業於武漢某高校的民辦二級學院,於2019年考取公辦本部。管理學專業的她將於2022年畢業,她向九派新聞記者表示,“文科研究生相對於本科生,優勢不明顯。文科博士的話,會好很多。”行將畢業的趙璐璐,從2021下半年開始準備一系列考試,“選調生、公務員、事業編教師,每項考試都在準備。”趙璐璐介紹,“為了預防所有考試都落榜,每天在寢室刷題時,有時間就看看招聘APP,為找工作做準備。”
2017年於湖南某雙非院校計算機專業畢業的蔡濤,向記者表示,“我畢業就找到了專業對口的崗位,在一家大型私企從事程序員工作。相對於文科畢業生,理工類的學生找工作更加容易。”
【5】“讀着非全的我,到處投遞實習簡歷”
非全日制招生專業增多,部分專業停招全日制研究生,已成為近兩年來研究生招生的一種現象。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新聞與傳播專業2021級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僅招收推免生源,統考階段僅招收非全日制定向就業生源,同樣,南開大學應用心理專碩、武漢大學會計專碩、北京科技大學的電子信息(軟件工程方向)等已不再招收全日制研究生,僅向非全日制方向考生開放。
楊絮在中國海洋大學校門前。圖源受訪者抖音
2018年本科畢業的楊絮沒有選擇考研,她向九派新聞記者表示,“當時在北京教育行業實習,實習工資每月7000、8000元,心想考研幹嘛呢?研究生畢業還不是要工作。”畢業後在北京某企業工作的楊絮發覺身邊眾多清華、北大等名校畢業的同事,於是她開始備考非全日制研究生。目前的楊絮就讀於中國海洋大學,邊工作邊攻讀非全日制碩士學位。
與楊絮不同的是,2020年本科畢業的趙鑫煦於當年落榜全日制研究生,在學校老師的建議下調劑至非全日制碩士。現就讀於湖南某雙一流高校(原985高校)的趙鑫煦為了保留應屆畢業生(兩年擇業期)的身份,並未參加工作,她邊讀研邊投遞實習簡歷,以增加實踐經驗。“讀着非全的我,四處投遞實習簡歷,花了大半年才得到一家互聯網公司的實習機會。”趙鑫煦向記者説道:“父母很理解我,願意供我繼續讀書,哪怕是非全日制研究生。”
【6】“不考研,我有出路嗎?”
來自山西的楊鳴勇,曾無數次質問自己:“不考研的話,我有出路嗎?”
“有出路,肯定有。”楊鳴勇對記者説。2017年畢業於武漢某大專院校的他,第一份工作是某大型國企的汽車裝配工,不甘於流水線工作的他憑藉在校時的寫作、策劃經驗,先後在兩家大型企業從事品牌、策劃工作。“寫通稿、宣發文案,拍照片,做企業微信公眾號,什麼都做過。”輾轉於不同崗位,自認為業務能力提升不少的楊鳴勇,薪資卻不見漲,税後年薪一直在5萬元左右。
楊鳴勇的背影。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在國企工作了4年,有一次總部想把我調過去,領導拿到我的簡歷一看,是專科學歷,就否定了。”可楊鳴勇始終不服輸,他於2021年從擁有數百名員工的國企辭職,入職規模十餘人的小型企業。“從國企辭職後,幾乎沒睡過好覺,壓力很大。”2021年一年內更換了兩份工作的楊鳴勇向九派新聞記者表示,“只要肯吃苦,肯幹!總會過得更好的!我的目標就是在武漢買房,成家立業。”如今的楊鳴勇擔任某企業的新媒體運營,月收入過萬。
“學歷只是個敲門磚,熱愛與堅持,才可能走得更遠。”2014年畢業的馬嘉欣曾供職於一家廣告公司,自小學習繪畫的她坦言自己“非常喜歡畫畫!”“以前上班的時候,主要做平面設計,一下班就自己練習畫畫,主要是手繪、油彩畫。”
馬嘉欣曾獨自租了間60平方米的房子,當做自己的“繪畫基地”,她購買畫板、顏料,幾乎每個週末都沉浸於繪畫之中。“那段時間幾乎沒有存款,全身心地畫畫。堅持了三年多,當我自己有了足夠好的業務能力,往前的一些門檻自然而然消失了。”馬嘉欣向九派新聞記者表示,如今的她已成為當地小有名氣的畫家。
(文中受訪者均為化名)
九派新聞記者 馬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