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百萬年薪招“天才”:吃夠草的馬兒跑得快

  新聞背景:

  華為高薪聘請應屆畢業生的消息,近日又成為熱議話題。據報道,今年華中科技大學有兩名剛畢業的博士入選華為“天才少年”項目。入選“天才少年”的畢業生,年薪底限為89.6萬元,最高限為201萬元,至今只有4名博士生拿到最高限年薪的錄用書。

  為廣大學子樹立了奮鬥榜樣

  “天才少年”最突出的兩個優勢,一是“天才”所指向的能力。此次被錄用的幾人無一例外,都在科研方面有出類拔萃的表現。二是“少年”的年齡。青年科研人才的知識儲備是“最新版本”,而且思路比較活躍,更加敢闖敢拼。近年來,科技賦能的作用越來越明顯,青年科研人才發揮的作用不可小視,而他們科研成果的價值,很難用幾百萬年薪衡量。【詳細】

  近年來,應屆大學生就業難和低起薪現象的出現,以至於在投入和產出上出現了嚴重不平,進而使得“讀書無用”深入人心,這種現象在農村尤為突出。社會學家韋伯對農民追求下過定義,就是處於“傳統主義”下的農民,其追求的並不是得到最多,而只是追求“得到夠用而付出最少”。在貧困地區特別是西部地區,一個大學生4年的花費,相當於貧困縣一個農民35年的純收入,這也使得農民對孩子教育不再像以往那樣看重。【詳細】

  反映出企業唯才是舉的取向

  任正非去年表示,希望他們能像“泥鰍”一樣激活隊伍,使公司煥然一新,就表達了這層意思。給予科研人才更優厚的待遇,不搞論資排輩,更能激發人們的科研熱情,在企業內部形成重視技術的導向。只有通過科研人員進行自主研發,掌握核心技術,企業才能衝破封鎖,獲得更廣闊的生存空間。【詳細】

  一流的人才,當然要有一流的薪酬體系。在科研投入和人才招攬上,華為一向不惜重金。華為一年在研發上投入上千億元,目前擁有700多名數學家、800多名物理學家、120多名化學家,有15000人從事基礎研究,還有6萬多名產品研發人員。從科研到應用深入耕耘,華為本質是一個技術驅動的科技公司。在一家以科研人員為主力的公司,不捨得重金投入,吸引不了人才,也難以留住人才。【詳細】

  對“讀書無用論”有力回擊

  企業對人才的渴求,是對“讀書無用論”的有力回擊,是對多年苦讀的莘莘學子的最好的激勵,是一種良幣淘汰劣幣的正向循環。剛畢業就攀上人生巔峯,這樣的人才固然稀少。對許多人來説,雖不能及,亦可心嚮往之。只要努力讀書,就有機會出人頭地,只要實力夠硬,就能大展身手。關鍵是,市場讓每個人找到適合自己的機會,這樣的社會即使競爭激烈,也能讓人輸得心甘情願,活得痛痛快快。【詳細】

  “天才少年”終究是極少數,不是就讀計算機、軟件工程等熱門專業就會得到兩百萬年薪。入選者經歷了層層選拔才最終脱穎而出,他們能夠獲得高薪,與其能力素質相適應,作為頂尖人才被招納,要面對的也是頂尖難度的科研任務。肯定個人憑藉能力與努力獲得相應回報,理應成為社會共識。【詳細】

  微言大義:

  @財女:一級棒!

  @語芙青筠:有錢任性,尊重人才好品德。

  @熊貓267:天才只是少數人。

  @航空大話君:羨慕啊。不過也學不來,畢竟是得真本事才行。

  @小象家園:希望體制內外共同努力,營造“天才必大有可為” 的環境土壤。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編後語:

  要想”馬兒跑得快”,就得讓“馬兒吃夠草”。情感留人也好,事業留人也罷,待遇留人是最基礎的。這樣的高薪攬才更是一種雙贏,企業不僅贏得了業界稱譽,更搶灘了人才紅利。當然,這樣的激勵不僅是停留在金額數字上的單向激勵,頂尖企業與頂尖人才的雙向選擇,其實也在向全社會傳遞一個信號:人才擁有無限可能。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31 字。

轉載請註明: 企業百萬年薪招“天才”:吃夠草的馬兒跑得快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