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季布和丁公為例,淺析劉邦的用人之道

前言

劉邦做了皇帝之後,非常痛恨項羽,所以賞了金錢給那幾個將項羽人頭拿回來的武將,後來劉邦又下令,決定繼續追捕項氏軍營當中的舊將。雖然幫助項氏攻打劉邦的將領有很多,所以劉邦還是按照主次順序進行了排列。就在劉邦發出這個命令之後,有兩個人先後找到了劉邦,這兩個人都在被捕的名單之列,但是結果卻不一樣,一個被封臣任用,一個被立即除掉。那麼這兩個的境遇為何如此不同呢?劉邦做出結果的考量又是什麼呢?

漢朝未央宮修復圖

其中一個是季布,季布這個人的經歷具有戲劇性,他在楚漢戰爭當中,曾經將劉邦打的非常慘,搞得劉邦非常狼狽。所以,在劉邦的追捕名單當中,季布名列第一,由此可見,劉邦對季布非常痛恨。但是結果卻不如劉邦先前想的一樣,結果是季布不但沒有被捕,反而被劉邦封為漢朝臣子。那麼這到底怎麼一回事?

另一個是丁公,雖然同是項氏軍營的,但是此人沒有季布那樣的勇猛,所以在戰場上自然不會像季布那樣對待劉邦。丁公甚至在一次戰爭當中救過劉邦,可是當丁公再次去見當了皇帝的劉邦時,劉邦僅僅是思考了幾分鐘,就立即下令除掉丁公。從季布和丁公兩人的結局來説,很讓人意外,為何讓劉邦難堪的季布成了漢臣,而幫過劉邦的丁公卻被除掉?這顯示出了劉邦什麼樣的用人策略呢?

以季布和丁公為例,淺析劉邦的用人之道

劉邦以及將領雕像

一、季布從被捕到被封為漢臣

季布是項羽手下一員猛將,擁有無數戰功,但是這樣的人難面會得罪劉邦,所以在劉邦的黑名單之中,季布常常被列在了追捕罪犯的第一名。在當了皇帝之後,劉邦就開始計劃追捕黑名單上的人,季布因此首當其衝,被列為重要犯人。季布面對全國搜捕,很快就逃到了朋友家,但是他的朋友不敢收留他,因為外面的追捕太過嚴密,很快就會查到季布所在之處。為了幫季布,朋友將他打扮成僕人模樣逃出京城,轉送到一個姓朱的俠客那裏,俠客推測出季布的身份之後,對兒子説必須好好對待季布。

《史記》記載:田事聽此奴,必與同食。

然後姓朱的就乘着快車感到洛陽,見了一個名叫夏侯嬰的人,在瞭解了夏侯嬰的為人及其對季布的刊發後,姓朱的放心的説出了季布的消息,認為劉邦一定不能除掉季布。姓朱的給了四個理由,一是季布是一個忠臣,攻打劉邦是他的職責所在,即使對劉邦有過不敬,但是對於天下人來説,季布是忠臣的代表;二是季布在項氏軍營當中有一定的地位,如果一旦季布被除,那麼那些敬佩季布的人一定更忠於項氏,這就為漢朝埋下了禍根;三是季布是一個值得敬佩的人,劉邦不能因為一個私仇而對季布這樣一個人進行公開報復,反而會讓天下人覺得劉邦小心眼;四是不能太逼人就範,如果這些逃犯被逼急了,因此逃到匈奴等別的國家,那麼就會對漢朝產生不利影響。

以季布和丁公為例,淺析劉邦的用人之道

《史記》史料

夏侯嬰是一個很可靠的人,他原原本本的將原話複述給了劉邦。劉邦在聽了之後,並沒有立即決定釋放季布,而是跟大臣們進行商量,再反覆權衡之後,終於決定放過季布,並且由於季布的人品以及才能,任命季布為漢臣。雖然季布在劉邦時期沒有得到重用,這也是有情可原,但是季布在任上盡職盡責,還是做出了一番政績,例如後來當匈奴單于冒犯呂后時,正是季布站出來反對出兵的,因為季布的反對,使得漢朝有了更長的發展機會,這樣就後來的反擊匈奴做了準備。

二、丁公的戲劇性轉變

跟季布一樣,丁公也經歷了戲劇性的轉變,不過跟季布不一樣的是,丁公的下場是被劉邦除掉的。丁公是項氏軍營的人,也曾經把劉邦追的狼狽不堪,但是劉邦卻最終沒有下令追捕丁公。劉邦之所以沒有下令追捕丁公,理由非常簡單,因為丁公曾經救過劉邦的命。

以季布和丁公為例,淺析劉邦的用人之道

滎陽:楚漢疆界古戰場

滎陽大戰當中,劉邦狼狽逃出,追捕劉邦的就是丁公,劉邦此時很是狼狽,他為了減輕重量,曾將自己的兒女兩次推出車外,但是兩個兒女都被趕車的救下了。丁公騎的是快馬,所以很快追上了劉邦。丁公雖然追的快,但是此人非常愚蠢,尤其是接下來做的事情,改變了整個楚漢戰爭的結局。劉邦看到自己很快成為階下囚,所以就對丁公百般討好,甚至不惜稱呼丁公一聲當代英雄,劉邦的卑躬屈膝讓丁公感到非常爽快和愉悦,因為劉邦已經是當世的大英雄,看到當世大英雄奉承自己,丁公很是忘乎所以,他認為自己也是當世大英雄。除此之外,劉邦還以很多金銀珠寶許諾,稱一定會好好的回報丁公。最終,丁公放走了劉邦。這就是丁公救劉邦的全過程。

其實説“救”這個詞雖然看似不太恰當,但是丁公放走劉邦,對於劉邦來説確實是值得感恩的人,所以也可以用“救”來形容。那麼這就產生一個問題,劉邦對丁公的真實態度是怎樣的?他真的認為丁公是當世大英雄嗎?他對丁公的那些奉承話有多少是真的,有多少是假的?

以季布和丁公為例,淺析劉邦的用人之道

劉邦乘車逃跑

劉邦被丁公追捕,事實上已經成了丁公的刀下肉、錘下釘了,劉邦已經沒有任何反抗的機會,韓信張良等人皆不在身邊,由此可見,劉邦只要尋找突破口才能逃出追捕,其實對於劉邦來説,尋找突破口不是用武力,而是用嘴巴説服,但是劉邦不能直接説服丁公放了自己,只能用軟話求饒。因此劉邦對丁公所説的奉承話大部分都是不真心的,都是劉邦了逃走而不得不違心説出的話。在這種情況下,即使丁公把劉邦放走了,劉邦對丁公既有感恩,也有記恨。所以劉邦為了感恩,就沒有將丁公放在追捕名單當中,但是當丁公不知廉恥的找到劉邦時,劉邦因為記恨救除掉了丁公。

總結

季布雖然曾是劉邦的死敵,但是此人勇猛超過常人,並且最關鍵的是季布非常忠臣,這對於劉邦來説非常重要,因為一個皇帝最關心的就是權力和下屬是否忠誠。他看重季布的忠誠之後,就認為可以利用季布宣揚自己對下屬忠誠的重視,由此,劉邦身邊自然會聚集很多忠誠的臣子。所以劉邦重新任用季布是出於私心考慮。但是劉邦並沒有重用季布,由此可見,劉邦對季布還是存有戒備的,當然劉邦的戒心也是可以理解的。

以季布和丁公為例,淺析劉邦的用人之道

季布畫像

丁公為人十分的愚蠢,他先是放走了劉邦,導致楚漢戰爭發生了重大轉折,如果他沒有放走劉邦,那麼漢朝也不會存在。後來不明所以的想要向劉邦要好處,丁公沒有看到劉邦的報恩舉動,劉邦沒有將丁公列入項氏舊營的黑名單,已然是在報恩了,但是丁公愚蠢的向曾經對自己卑躬屈膝的劉邦討要好處,這分明是在找揍。

季布和丁公兩人的結局説明了劉邦的用人之道,劉邦看重的是下屬的忠誠品質,季布由於忠誠而被任用,丁公由於不忠誠而被除掉,由此可見,劉邦想借兩人的下場作為警示,警告屬下必須忠誠於皇帝,這樣才會被皇帝任用和重用,如果不做一個忠誠的人,那麼就會被皇帝除掉或者罷免。

參考文獻:

《史記》

《人物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564 字。

轉載請註明: 以季布和丁公為例,淺析劉邦的用人之道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