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數學是體育老師教的?”這或許是一些網友開玩笑的戲謔,然而在現實中,“體育是數學老師教的”卻是不少基層中小學不容忽視的現狀。在提倡“五育並舉”的今天,美育將納入中考試點,體育佔中考分值比例將增大,作為傳統意義上的“小三門”音體美課程重新回到了公眾視野。然而,在中西部地區“小三門”師資缺乏的現狀卻制約着這些課程教育教學質量提升。那麼面對新形勢,中小學音體美教師師資短板究竟“短”在哪兒?短缺數字的背後有着哪些深層問題值得重視?記者進行了採訪。
1.兼課多、“跨頭”多、年齡偏老化,傳統“小三門”陷師資困境
江西省蘆溪縣妙泉學校是所九年一貫制學校,規模並不大,據校長倪宗輝介紹,全校462個學生,音體美專職教師各只有一名,其餘課程只能由4位兼課老師帶。“按照對農村學校的要求,每百名學生應配備0.9位以上音體美專職教師,這樣計算學校最少要配備4位,由於有位教師休產假,按這一標準,目前只能算‘剛剛達標’,”倪宗輝坦言,“因為體育課程較多,小學低段每星期都是三節,相比音樂、美術,需要兼課老師帶的課時更多。”
倪校長所説的要求,記者在教育部官網上也找到了依據。在2017年印發的《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辦法》中對優質均衡縣區的評估標準裏,對每百名學生擁有體育、藝術(美術、音樂)專任教師數量有明確標準:小學、初中均達到0.9人以上。
記者注意到,2020年國家教育督導檢查組對多省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督導檢查反饋意見中,也多見“教師結構性短缺問題依然存在”的反饋。例如,河南省今年24個申報縣中,共缺音樂、體育、美術、信息技術、科學、英語等學科專任教師3474人,所查濮陽市華龍區、新野縣、周口市川匯區、嵩縣以上學科分別缺103人、121人、152人、140人;湖南省2020年的15個申報縣中共缺以上學科專任教師1690人,所查新邵縣以上學科缺100人,龍山縣缺102人;青海雜多縣、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音樂、體育、美術、信息技術、科學、英語等專任教師均不足,在職教師所學專業與所教學科不對應情況較普遍存在。”
“兼課可以分為兩種,一種就是‘所教非所學’,另一種是跨多門課帶課。前一種情形可以通過教師培訓等方法來提升,而對於後一種,教師對於所兼‘副課’投入的時間、精力本來就非常有限,大多可能是教師有點特長就來帶課,教學質量也可想而知。”北京市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校長羅濱説。
常年在一線當教研員的羅濱向記者介紹道,兼課多帶來的另一問題是“跨頭”多。“因為這些學科特點是每班課時少,語數外教師可能帶兩個班就滿工作量了,就是可能既要教初一又要教初二,甚至還要教高中,跨年級承擔教學任務,不但難以瞭解學生個體學習狀況,難以對學生進行深入細緻的指導,而且一旦由於身體原因、家庭原因請假幾天,那可能好幾個年級的課就都撂下了。”
除了兼課多、跨頭多,音體美教師年齡結構偏大也是中西部地區師資的現狀,內蒙古科爾沁右翼前旗教師發展中心主任楊金輝告訴記者,本地音體美教師兼課比例雖只佔10%到15%,但多是“當年師範分配生”,“四十五歲以上的大概佔45%以上。”
“要‘開齊開足開好’音體美課程,我想在‘開好’層面地區差異可能更大,這其實有歷史原因。我們小時候上美術課就畫畫,只是技能層面,真正的美育應包括審美思維的培養,是全面的素養提升。而現在五六十歲的教師,他可能是通過原來舊有的方式培養的,對於‘大美育’觀念,只能依靠今後的培訓加強。”羅濱説。
2.招不滿、補充難、留人難,多重因素導致缺員現實
“當然希望能夠增加專職教師數,去年我們報了1名(計劃),但由於考慮到休產假教師回來還能到崗,就未能給分配,現在是其他老師兼她的課。因為也確實很難招到合適的。”倪宗輝這樣和記者透露了無奈的現狀。
倪宗輝透露,教育局招教師有兩個途徑,一個是“省招”,各地教育局把計劃報到省裏,由以省為單位統一組織招聘,另一個是自主招聘,“因為省招還會有不足,縣裏可以請求財政資金和經費,然後自己招老師。但通常只是補充,目前我們學校的音體美老師主要是省招的,縣裏最近幾年基本上每年都招不齊本地教師數。”
倪宗輝對記者表示,在缺員本來就不能補齊的情況下,不少鄉村學校報缺員都會盡量優先主科。“農村學校一般都是先滿足語數英等科目教師,畢竟其課程數相對較多,而分配是按照總體比例,如果報的(音體美)專職老師多了,就會影響其他學科老師的分配和補充,畢竟他們中也有退休或調離等情況需要補充,而總量是固定的,所以一般都是要‘取個平衡’。”
楊金輝則告訴記者,由於當地各校上報所缺老師沒有相應科目比例限制,只有總數,所以所報缺員多少其實還是和校長的重視程度有關。“我感覺在內蒙古大多數校長對音體美課程比較重視,尤其是小學。我曾是一所小學的校長,和其他校長同行一起去報短缺學科老師的時候,很多人音體美教師每年都會報。薄弱一點的可能是初中,有的校長對音體美可能會有一些忽略、不夠重視的情況,會把精力大部分放到要考試的學科上。”
除了“補充難”,“留人難”也是或多或少存在的問題。倪宗輝透露,妙泉學校師資隊伍目前總體還相對穩定,“但是在縣裏還有一些學校位置比我們更加偏僻,那裏老師流動會比較大,例如我之前工作的山區學校,不少老師工作四五年就走了。”
“我們中心最近開會也是這個議題,不少農村校長也都在交流探討怎麼讓老師安心留在學校。因為‘人往高處走’,他總是想要朝更大的平台上去,所以我們也在努力想辦法,但目前除了通過特崗教師等特殊政策留人、給予他們更多人文關懷之外,還沒有太成熟的好的做法。”楊金輝説。
3.激發活力、拓展渠道,建設更完備師資隊伍需多措並舉
羅濱建議,對於規模小的學校,行政管理上可以多采取“縣管校用”的形式,“這種所謂的‘小學科’的老師總量少,更需要在一個地區內能夠統一調配,這樣它可調配的容量、餘地就大了。此外,有的地區可採取購買服務的方式。如果各地編制有限,沒有那麼多老師可招,這時可以建立一些‘人才蓄水池’或者人才庫,如果有教師資格證,也達到了基本的教學能力要求,但由於沒有編制進不來,那就購買服務。”
“加強中小學美育教育的相關政策一出台後,2021年的特崗教師的招錄計劃已經出來了,對於音體美教師的招錄比例又加大了很多,我們在想辦法讓更專業的人來做音體美的教師,逐漸地取替兼職教師的隊伍。”楊金輝表示。
“我認為首先要更新觀念,從前音樂、美術被當成‘副科’,好像是無關緊要的,現在提倡‘五育並舉’,教師必須要合格,才不會影響學生的升學和進一步發展,所以管理要跟進,尤其是鄉下的學校。其次還要探索新的評價標準。諸如語文、數學、理化、英語等科目,經過這麼多年評價體系都比較完善,但學生的美術能力、音樂能力該如何評價,如何定個等級、打個分?還沒有很理想的標準,操作方面可能還要摸索。這樣才能讓教‘副課’的老師更有成就感。”倪宗輝説。
“我想,一位音體美教師是否有專業的素養和專業基礎,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非專業的、兼職的教師雖然也能完成課時,但有一些核心的內容,是沒法教給學生的。所以我們也建議過,今後可否和內蒙古師大等高校合作,通過提前簽約、聘任、考試等形式去招聘更多專業師範人才,通過相互合作定向培養學生,畢業後直接到學校就業,逐漸補充師資資源。”楊金輝説,“一些師範類的學生畢業後不一定就到學校就業,他可能就轉行了。如果在課程設置上把理論和實踐更緊密結合,見習期更多安排到學校講課,到教師的實際工作崗位上可能能更快適應。這樣的話學生心裏比較踏實,我們也比較放心,不像現在面向社會招考,即便是通過了考試,也不一定能很好勝任。”
但楊金輝也坦言,這種合作也會有一些阻力和挑戰,“當然這需要與當地的編辦、地方政府提前溝通,給一些相應的編制和政策,然後逐漸將合作模式推廣到周邊地區可行的高校去。地方政府是否支持?高校的各個部門如何配合?這些可能都要一一協調,需要比較長時間的磨合。”
“此外,就是師德師風方面,因為現在社會上音體美教師都是有一技之長的,而校外有很多培訓機構,他們要在外面搞一點兼職、獲得些額外收入也很容易,甚至比學校的工資還要高,或多或少對其本職工作有一些衝擊和影響。所以我覺得一方面要規範、整治,一方面也要加強師風培養、教師職業道德教育。”倪宗輝説。(記者 周世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