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進入倒計時,為迎接學生到來,滬上中小學都已經在忙碌中做好了充分準備。
從幼兒園步入小學,對於六七歲的孩子是充滿挑戰的全新徵程。黃浦區盧灣一中心小學,兩百多位小一新生已提前“適應”了小學的種種。通過為期三天的新生培訓,孩子們不僅認識了每一位一年級的學科老師,也經歷了從入校、上課、吃飯、午休、放學的全流程“模擬”。與此同時,最關心他們的父母、祖輩也通過這三天的家長開放時段,走進了孩子的小學校園,透過教室窗户,好奇地觀察着心肝寶貝們的小學“初體驗”。
連續15年開展新生培訓,盧灣一中心小學校長吳蓉瑾自有她的堅持。在她看來,新生培訓除了能讓初入學校的孩子提前適應環境,更重要的,是要讓所有新生和家長一起,在生活、心理方面提前做好準備,從而帶着良好穩定的情緒,迎接全新的學習生涯。
趁着孩子們好奇地打量新學校的一草一木,老師們也悄無聲息地當起了“觀察員”。“這三天的培訓,對學生而言更像一個脱離家長管束自我成長的‘緩衝期’。哪個學生哭了、哪個學生上課坐不太住,哪個學生自理能力稍弱……我們的每位老師都在默默觀察。很多孩子第一天不適應,到了第三天就已經完全融入其中了。等培訓結束後,班主任和學科老師就根據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安排組團式上門家訪,利用好開學前幾天,儘快幫助每位新生調整自身情緒並達到最理想的入學狀態。”盧灣一中心小學學生成長中心副主任施佳樂表示。
在上海師範大學附屬奉賢實驗中學,為了讓新入校的六年級學生儘快進入狀態,學校在開學前兩天為所有六年級新生精心組織了一場適應性訓練。在七年級學長和班主任的帶領下,新生們走進學校小劇場、圖書館、專用教室等場所,與即將開啓學習生活的校園有了一次親密接觸。不僅如此,在各個教室,一場場“破冰”行動,讓大家在介紹自己、展示才藝的同時,也不由自主地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
據介紹,為更好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興趣愛好、學習習慣和家庭教育基本理念,以便在新學期更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教學工作,開學前,上海師範大學附屬奉賢實驗中學的老師們還走進不少學生家庭,用面對面的溝通,拉進彼此的距離。家訪結束後,老師們又積極投入到了開學準備工作中。無論是校園內外的大掃除還是教材的清點與分發,大家都積極參與,力求讓孩子們有一個歡樂、難忘的開學記憶。
除了各具特色的新生培訓和家訪,開學前不少校園也煥然一新,以嶄新的姿態迎接學生們的到來。
創新素養培育具有鮮明的實踐性,離不開空間配套與資源支撐,今年暑假期間,復興高級中學對學校若干重點創新實驗室的設施設備再次進行完善升級,為學生參與創新實踐提供優質生態。例如,學校對“復興創新智能實驗室”的教學用具、電子平板等進行了檢修維護,對教學軟件系統和網絡信號系統進行了升級優化,從而讓學生在良好的體驗中學習和應用人工智能技術。
為了讓每一名殘障兒童都能得到“充分、和諧、多元、個性”的發展為目標,華東師範大學附屬盧灣輔讀實驗學校將藝術、心理與康復有機整合,利用暑期打造了嶄新的校園“I”空間。“I”繪空間是開展美術教學的區域,通過潛移默化的美育滋養,提升特殊兒童的智力、創造力、想象力,以及合作、創新等品質。“I”星空間是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場所,通過情緒疏導和行為干預,幫助特殊兒童克服社會適應問題和不良行為問題,促進其身心和諧發展。“I”空間內還配置了各類訓練設備,通過感知覺、運動能力、溝通能力等多方面的訓練,有效提升特殊兒童的綜合能力。
浦東新區蒲公英幼兒園陽光源部是剛剛開辦一年的新園區。為了讓孩子們能在户外遊戲中得到更多感知體驗,盡享寶貴童年的美好與歡樂,這個暑假,幼兒園從孩子們身心發展的需求出發,對整個園區的環境進行了一番改造。通過精心設計與施工,原本空曠的水泥地搖身一變,成為了更適合孩子探秘自然的“遊樂園”。草地、山丘、隧道、沙池、水池、小橋、滑梯……不同地形與器械的結合,將激發更多孩子走進自然,釋放天性。
作者:王星
編輯:王星
責任編輯:姜澎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圖:受訪學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