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軍入關後為何能攻無不克,因為他們有個無法被破解和複製的戰術

1644年,崇禎自縊,李自成進入北京,吳三桂引清軍入關,南京成立弘光政權,張獻忠入川,天下正處於朝代更替的大變局。

清朝這支力量,在開始時候或許被人忽視。不論是南明還是李自成,都沒想到八旗軍能以以區區不到10萬之眾,最後一統天下。

清軍入關以後,幾乎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一路平推,先後滅亡了李自成、張獻忠、弘光、隆武、紹武等諸多對手,直到永曆後期才遭到一點挫折。

清軍入關後為何能攻無不克,因為他們有個無法被破解和複製的戰術

原因當然有很多,一篇文章難以説盡。

那麼從戰術方面來看,為什麼清朝入關以後能攻無不克。不管是什麼樣的堅固城池,都無法抵擋清軍的腳步呢?

實際上,攻城曾經是八旗軍的弱項。

早在努爾哈赤時代,後金軍面對城池經常無能為力,通常是通過內應、招降、引誘明軍出城對決等招數取得勝利。

一旦對方鐵心守城,那八旗軍就很可能一籌莫展,在寧遠、大淩河,努爾哈赤和皇太極都曾經多次吃到敗仗。

那麼為什麼清軍能脱胎換骨,從攻城無力到攻無不克呢?

在崇禎七年(1634年)尚可喜、耿精忠等航海降清後,清軍開始擁有了紅衣大炮,組建了重炮部隊烏真超哈,這是清軍工程能力得到改善的一個方面。

清軍入關後為何能攻無不克,因為他們有個無法被破解和複製的戰術

除了武器,還有另一個方面——戰術。

戰術方面起源於皇太極,他啓用了一個新的戰術,而這個戰術對於明軍來説難以破解,而且無法效仿。

這就是圍點打援。

在崇禎二年(1629年)的己巳之變中,皇太極率領後金軍突入長城,首次進犯中原,一路上八旗兵野戰幾乎沒有對手,

但在攻城時出了幺蛾子。

以昌黎城為例,後金從正月初十到正月十四日,四次攻城,城內知縣左應選堅決不降,誓死抵抗,結果後金軍用盡辦法,始終無法破城。

清軍入關後為何能攻無不克,因為他們有個無法被破解和複製的戰術

這實際上是努爾哈赤時代到皇太極初期的遺留問題,清軍缺少攻城經驗和重型火器,面對堅城往往採取靠內應、勸降、引誘明軍出戰等辦法,努爾哈赤攻下開原、鐵嶺、廣寧,都是用的這些辦法,但在袁崇煥堅守的寧遠,老辦法失效後,絕對優勢的後金軍還是無法攻克寧遠。

皇太極自己,也在寧遠和錦州沿用努爾哈赤的辦法,繼續強攻,結果是連吃兩次虧,損兵折將。

進入中原,後金軍攻城能力的短板暴露地更加明顯,昌黎這個縣城都無法攻破,北京這樣的巨城更加無法想象。

一路走來,皇太極對這個問題看得更加明白,他開始在戰術上謀求解決之道。

己巳之變中後金軍的攻城乏力,讓皇太極在之後的戰役裏開發了新的戰術——圍點打援。

兩年後,皇太極發動大淩河之戰。他一改之前強攻的辦法,連挖四道壕溝,嚴密圍困。明軍無法突圍,援兵又被早有準備的八旗軍連續殲滅——這就是“圍點打援”。

“攻城恐士卒被傷,不若掘壕築牆以困之。彼兵若出,我則與戰,外援若至,我則迎擊,於計為便。”

四個月後,城中糧盡,人互食,祖大壽終於不得已出降。

圍點打援的戰法,從此在後金軍中成為一種模式。

清軍入關後為何能攻無不克,因為他們有個無法被破解和複製的戰術

永曆二年(1648年),金聲桓反正,多爾袞派出徵南大將軍譚泰,帶領滿漢八旗把金聲桓圍困在南昌城裏。

譚泰掃清附近州縣後,沒有急着強攻南昌城,而是驅使數十萬百姓在南昌城外開挖壕溝,八月九日,一條寬達7米,深也達7米的巨大壕溝出現在南昌城下,切斷了南昌同外界的聯繫。

這正是圍點打援。

南昌是江西府城,同樣是座堅城,城內兵力更是不少。如果清軍強攻,萬一損兵折將,城池攻不下不説,還可能被城內明軍反殺,賠了夫人又折兵。

挖掘壕溝,遲滯城內明軍的反擊,讓他們無法突圍。

外圍明軍來救援,則正中譚泰下懷,論野戰明軍不是清軍對手,只能被一一擊潰,等於是送人頭。

長期圍困之下,城裏外無援兵,內無糧草,只能出現兩個結果,要麼城池最後被輕鬆攻破,要麼城裏出現內亂,不攻自破。

熬到了永曆三年(1649年)正月十八日,譚泰估計城裏明軍已無力抵抗,下令攻城,第二天南昌就被攻破。

金聲桓身中二箭投入帥府荷花池內自盡,大學士姜曰廣投水而死,王得仁奮力巷戰後被擒,隨即被殺。

“王得仁突圍至德勝門,兵塞不能前,三出三入,擊殺數百人,被執,支解”

一度轟轟烈烈的金聲桓、王得仁反正,在堅持近一年後宣告失敗,江西隨即再次被清軍平定。

除了南昌,在大同對付姜瓖,在廣州對付杜永和,清軍都是用的這一戰術,屢試不爽。

清軍入關後為何能攻無不克,因為他們有個無法被破解和複製的戰術

圍點打援難道就這麼厲害,沒有辦法破解嗎?

對於明軍來説幾乎沒有,在幾座城池被圍困時,外圍也有不少明軍或義軍試圖打破包圍圈進行救援,都被清軍一一擊敗。

在城內,拿南昌來説,金聲桓和王得仁不下十次率兵出擊,想要突破封鎖,但面對深溝無法迅速行動,一次次被槍炮和強攻勁弩壓回城裏。

除了這些,理論上也有其他戰術可以破解。比如圍魏救趙,其他部隊可以不急着救援,而是挑選敵方薄弱的點進軍,逼迫圍城軍隊抽兵回救。

但這需要整體的策劃與調度,南明當時已經不具備這個能力。

如果己方實力強大,還可以齊頭並進,派出多路部隊全面進攻,徹底打亂敵人圍點打援的戰略部署。當然這對永曆來説更加無法實現。

所以,清軍圍點打援這個戰術,在當時就是無法破解的bug戰術。

戰場上決定勝負的原因當然還有很多。從城池的攻守的角度來看,圍點打援正是清軍屢試不爽的戰術,而明軍毫無辦法,並且無法效仿,堅城、槍炮都無用,最終一座座被攻克。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017 字。

轉載請註明: 清軍入關後為何能攻無不克,因為他們有個無法被破解和複製的戰術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