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人皇帝劉淵漢文化的鐵桿粉絲,也是五胡亂華的始作俑者
從秦漢開始,匈奴作為遊牧民族與農耕漢族就素有恩怨,無論是漢高祖的和親政策還是漢武帝大破匈奴,中原政權一直在尋求與北疆民族的共存之道。經過數百年的磨合,與漢土接壤的南匈奴的漢化程度已經很高了,許多匈奴貴族從小就接受漢族文化,甚至熟讀四書五經。其中就有一位匈奴皇帝,他在西晉內亂時揭竿而起,尊三國時期蜀漢後主劉禪為祖,定國號為“漢”,自此拉開了“五胡亂華”的序幕。他就是東晉十六國的漢國開國皇帝劉淵。一個匈奴人,為什麼會高舉繼承漢朝的大旗呢?這還得從西漢的和親説起。漢高祖開國初期,與匈奴打仗又吃下了白登之圍的苦果,國內急需休養生息;相反,匈奴此時剛吞併了東胡,疆域遼闊,正是意氣風發、難逢對手的鼎盛時期。此消彼長下高祖劉邦只能採取和親政策,與匈奴首領冒頓單于誓約為“兄弟”,並把劉姓宗室之女嫁到匈奴,其誕下的子孫就冠以劉姓。東漢光武帝建國後,對匈奴實行了懷柔政策,分而化之,匈奴分裂成了南匈奴與北匈奴。其中南匈奴內遷,移居到了靠近漢族一帶。他們在中原文化耳濡目染之下,漢化程度很高,成為了制約北匈奴的掣肘。曹魏時期南匈奴內分為五部,劉淵就是左部帥劉豹之子。因此劉淵作為匈奴人,卻自幼熟讀儒家經典,拜上黨崔遊為師,學習《毛詩》、《馬氏尚書》、《京氏易》。他還博覽羣書,“史、漢諸子,無不綜覽”。而且他並沒有因為讀書而丟下匈奴騎馬射箭的本事,相反,其手臂修長,臂力過人,精於射箭,武力妙絕於眾。鹹熙年間(264-265),劉淵曾作為質子在洛陽居住,這時候他就展現出了成大事者善於交往的一面,十分受到朝堂高層的認可。崔懿之、公師彧都對他十分崇敬,太原王氏的王渾也派自己兒子王濟去結交他,甚至連魏元帝都對其頗為賞識。晉武帝司馬炎廢魏立晉後,也從王渾那裏聽説了劉淵,召見交談後對他讚不絕口。晉武帝本來想委以重任,不過被孔恂等大臣以“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理由諫止了。雖然在洛陽結交了許多名士,可因為胡人身份沒能得到一官半職的劉淵依然心中鬱結。咸寧五年(279),事情終於有了轉機,他父親劉豹過世了。身為兒子的劉淵繼承了左部帥的職位,之後又官至北部都尉、建威將軍、五部大都督,還被封為漢光鄉侯。也許是自幼讀書的原因,在職期間他展現了卓越的治理才能,“明刑法,禁奸邪,輕財好施,推誠接物,五部俊傑無不至者。”幽州冀州一帶的名門大儒和年輕賢俊都不遠千里前來投奔,其中還有後來後趙的開國皇帝石勒。永康元年(300),趙王司馬倫起兵殺了賈后,次年又廢了晉惠帝,自立為王,由此爆發了八王之亂。整個中原地區亂成一鍋粥,匈奴也蠢蠢欲動,以劉宣為首的復國勢力暗中推舉劉淵為匈奴大單于,正想一展宏圖的劉淵簡直是喜出望外,與他們一拍即合。回到匈奴、徵調了大量軍隊後,劉淵的野心已經不僅僅是恢復匈奴汗國那麼簡單了,西晉的內亂讓他萌生了入主中原的想法。面對劉宣的復國諫言,他回答“大丈夫當為漢高、魏武,呼韓邪何足效哉!”劉淵可謂雄心勃勃,想效仿劉邦曹操一統中原。劉淵深諳儒家文化,稱帝時也給自己杜撰了一個出生的異象,説自己母親祭祀祈子時見到一條生着二角的大魚躍過龍門,晚上夢到這魚變成了人,手裏拿着一件金光閃閃的物品給了她,並告知這是太陽的精華,服用後能生貴子,之後便生了劉淵。永興元年(304),劉淵遷都左國城,仿照西晉設立了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職,其百官制度大致是根據漢族政權建立的。但是又因其匈奴特性,他實行了胡漢分治的政策。他任兒子劉聰為大司馬,同時也任大單于,還設了單于左輔、右輔等職位用來管理胡人的事務,而漢人另由左右司隸來管理。胡漢分治是劉淵吸收了中原政權“因俗而治”的經驗而採取的創新性統治方式。在民族矛盾激化的十六國時期,胡漢分開治理也成為了各個少數民族政權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但這種制度同時也擴大了民族之間的隔閡,大興元年(318)劉曜即位後,為了加強對其他民族的統治而強制徙民,導致了境內眾多民族的反抗,被稱為“氐羌叛者十餘萬落”。漢國政權因此被動搖,咸和四年(329),漢國被劉淵曾經的部下石勒所滅。劉淵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能得到漢族儒士的擁戴而建立政權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打着“漢氏之甥”的旗號、以恢復漢氏江山的名義,作為漢朝繼承者被廣大漢人所認同。他身為一名受儒家文化影響的匈奴貴族,率先挑戰了西晉“華夏正統”的地位,掀起了少數民族進入中原建立政權的浪潮。“五胡亂華”雖然造成了中原動亂,大量百姓流離失所,但客觀上極大促進了少數民族與漢族的民族融合,奠定了邊疆和中原地區融為一體的基礎。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64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