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歷史上,除了皇帝,估計沒有人會比孔夫子的爵位更高了。歷朝歷代的皇帝都給孔子封官加爵,弄得後來的皇帝竟然想不出適合的名號來給他老人家進封,因此孔子的封號就停在“文宣王”,“大成聖至先師”,“至聖”等上,那也是人間極品了。為了籠絡讀書人,標榜對文人的尊重和熱愛,歷朝歷代的皇帝都會給孔夫子舉行拜師禮,而一些條件好的皇帝,甚至親自到孔夫子的家鄉山東曲阜拜孔廟,在孔子幕前跪拜,以示尊重。
清朝的康熙皇帝是我國曆史上最傑出的皇帝之一,文治武功,雄才大略,無人不服。大家都知道大清朝是在馬背上得的天下,一向重武輕文 ,尤其是那些滿口仁義道德的漢族文人,更是以奴才視之。康熙皇帝本人雖然非常喜歡儒家文化,重視漢族文人,但要改變整個滿族對文人的藐視,那也不是朝夕的事情。
康熙平定吳三桂的叛亂後,國內相對穩定,於是這位喜好遊樂的皇帝就開始了七下江南的旅程。出了北京城,向南不遠就是孔子的故鄉山東曲阜,康熙皇帝怎麼會錯過這個向天下文人顯示自己求賢如渴,重文輕武的表演舞台。康熙皇帝在文武大臣的簇擁下,浩浩蕩蕩的來到了曲阜孔廟前,依大禮祭拜這位被天下讀書人奉為神明的大儒。
在封建王朝,讀書人拜師是必須下跪的,狂如明神宗朱翊鈞那樣的人,在年少時向張居正拜師,行的都是跪拜禮,這是規矩。康熙皇帝在孔廟祭拜孔夫子,所有的文武大臣都行跪拜禮,就康熙皇帝一人站着行注目禮,這可不是尊師重道的明主風範。因為前朝皇帝祭拜孔子時都是行的跪拜禮,禮部是有明確記載的。
大臣們對康熙皇帝不跪拜孔子有些疑惑,但又不便明説。到了孔子墓前,康熙皇帝看着孔子墓碑上的“至聖文宣王”幾字默然不語,依然沒有行跪拜禮的意思。這時有位大臣看出了端倪,用白紙遮住了那個文宣王的王字,康熙皇帝看了龍顏大悦,立馬就“慫了”,馬上向孔子墓行了跪拜大禮。文武大臣全部跟着康熙皇帝行了跪拜大禮,高呼皇上萬歲萬萬歲。
為什麼康熙皇帝不向孔子行跪拜禮呢?這其中有一點點小誤會。因為康熙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儒家文化教育,不知道尊師重道的精髓所在,並不是以官爵來衡量學生對老師的尊敬。所以康熙皇帝理所當然的會認為自己身為皇帝,不合向一個“王”行跪拜大禮。當大臣把孔子的“王“爵遮住後,康熙皇帝是向孔子行跪拜大禮,而不是向”至聖文宣王“行跪拜大禮,也就名正言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