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有一句話很有意思,是形容大學生的:你永遠不知道,站在你面前光鮮亮麗的小仙女,背地裏到底欠了馬雲多少錢。生活費好像永遠不夠用,還沒到月底就已經窮得連泡麪都不敢多吃了。但是日子總要過,消費一時爽,拉下的饑荒也是要還的,天氣冷了,又該添置新衣服了……花錢的地方那麼多,應該怎樣優雅而不失禮貌地向父母要求追加一點生活費呢?
很多學生天真地認為,上了大學就算是實現“財務自由”了,不用上班,每個月有固定的生活費入賬,而且還時不時可以申請追加撥款,只是如何向父母開口卻也是是個技術活,等到月底捉襟見肘的時候,大學生們就開始絞盡腦汁,花式向父母要生活費了。
01:裝窮賣慘
到了月底,一個沒摟住,花錢稍微大了一點,彈盡糧絕,錢包像臉一樣乾淨,又不好意思直接向父母開口要錢,怎麼辦?有的學生就開始充分利用朋友圈,發一些生活悲慘的照片,比如蘸着老乾媽的白米飯,裂開口子的運動鞋,或者是熱氣騰騰的方便麪……
當然,為了效果能夠更好一點,最好能夠發上一些勵志而又充滿正能量的話,比如感恩父母,自己要艱苦奮鬥,寧願挨餓受凍也不願給父母增加負擔什麼的。這樣一來,父母就會覺得,如此乖巧又懂事的孩子,怎麼忍心讓他受苦呢?於是馬上就會有一筆補充資金入庫,以解燃眉之急。
02:欲擒故縱
這也是很多大學生喜歡用的一招,反其道而行之。如果頻繁向父母要錢,很容易引起他們的厭煩和不滿,最後雖然勉為其難進行了撥付,但是免不了來一通勤儉節約的思想教育,讓你以後生活費要省着點花。
如果你到了該問生活費的時候不問,故意拖延一段時間,變得冷靜,佛系,也不怎麼給他們發信息了,跟以前表現完全不同了。這時候父母可能就比較着急了,他們會猜測是不是碰到什麼困難了,不會出什麼事了吧。這時候他們會主動聯繫你,並且提到生活費。
這個時候你雲淡風清地表示,雖然生活有點清苦,但是你還是可以堅持下去的,這時父母一般都會很快給你打錢,讓你不要過得那麼辛苦。
03:旁敲側擊
直接開口被拒絕有點難堪,為了顯得比較幽默,化解尷尬的氣氛,大學生們開始便起了故事,比如:我是一隻小螃蟹,有一天我走着走着,我的鉗子就掉了。我就去找醫生,醫生問我怎麼了?我説:“我沒鉗了”。
這樣的方式相信父母看了,也會發出會心的微笑,馬上就會給你發個紅包。當然,這一招並不是對所有的父母都有效,也許你等了半天,準備點紅包的手指都舉酸了,換來的卻是一句:這是什麼意思?
這個時候,就需要考慮換一種更加直白的方式了,進行表情包攻擊,文字加表情,很好地表達了自己的目的,而且那個表情還挺諂媚,爸爸媽媽看了也不會生氣。
當然,大學生也不能花錢沒有節制,畢竟一個家庭要供養一個大學生本身就不容易,如果生活費過高,對家庭造成的經濟壓力也不小。那麼大學生一般來説,一個月要多少生活費才夠用呢?
根據網上的統計數據,一般來説,大多數大學生的生活費在800元到2500元一個月不等,當然,800元到1200元一個月的學生只能解決温飽,會比較窘迫一點。所以一般來説,1600到2000元之間在正常範圍。除了解決生活問題,還能有點小錢進行社交和買點小玩意。
當然,大學的生活費還和地域有關係,根據統計數據,江西,甘肅,新疆等地大學生的生活費是比較低的,大概在千元左右,而廣東,北京,山西,三亞等地生活費就比較高了,突破兩千,最高的北京甚至已經達到了2900元。
大學其實也是一個小社會,所以學生要合羣的話,既不能表現得太窘迫,也不能過於大手大腳。家長在考慮孩子生活費的時候,除了必要的生活開支之外,還是需要有一點活動經費得,比如偶爾聚個餐,吃個燒烤啥的。家長在給生活費的時候,既不能過於放縱,也不可過分苛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