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丙奇
近日,浙江湖州市吳興區人社局向國內多所高校發送《關於邀請貴校優秀學子來吳考研學習的函》。函中提到,該區推出了國內首個青年人才考研新城,邀請高校學子來備考,還為駐地考研大學生提供一定金額的生活補貼。在諸多官方宣傳中,考研新城被提及要“複製毛坦廠經驗”,打造“考研毛坦廠”。
雖然當地有關部門負責人解釋,考研新城項目全稱“大學生青年人才新城”,考研只是其中一部分,但是其發展考研產業的意圖很明顯。然而,考研產業真的有光明的前景嗎?
據報道,2022年全國考研報名人數達457萬人,連續7年保持高增長趨勢。激烈競爭之下,選擇考研機構的學生越來越多,考研培訓服務的產業化特徵已經十分明顯。
或許在一些地方政府和考研培訓機構看來,考研產業化是新的增長點與“利好”。據易觀分析去年發佈的《中國考研培訓行業白皮書2021》顯示,中國考研培訓市場規模已超110億元,年增長達30%以上。多家市場機構預測,2024年考研產業市場規模或將超過200億元。由此看出,考研的產業化和應試化趨勢愈發明顯,理應引起有關方面的關注,並早日納入監察重點。從目前情況來看,考研培訓行業主要存在三方面問題。
首先,開設“保過班”,涉嫌虛假宣傳。“保過班”營銷模式本就不可持續,但不少機構都以此來進行招生。“保過班”課程質量差、退費難是考生經常投訴反映的問題。
其次,考研培訓機構的師資問題。早在2008年,教育部就嚴禁任何高校等招生單位舉辦任何形式的考研輔導班,高校教師不得以任何形式參與考研輔導活動,也不得以其他形式劃定考試範圍。但是,還是存在有考研機構聘請高校教師參加考研培訓的現象。
最後,有的考研機構誘導學生進行培訓貸,在機構經營不善破產關門後,學生被捲入貸款糾紛,不僅無法上課,還需繼續償還貸款。
培訓機構急功近利對行業發展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有的培訓機構在招生時,把“內幕消息”作為賣點。而在過去發生的考研泄題事件中,不乏與考研培訓機構參與運作有關。這不僅損害高校形象,還會破壞考研公平。即便是規範經營的考研培訓機構,由於其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提高考試分數而不是提高綜合素養,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滿足考生系統複習的需要,卻會將研究生考試變得應試化、功利化。
這種問題已嚴重影響我國本科教育質量與研究生生源質量、教育質量。研究生統一招生以初試(筆試)成績作為入圍複試的主要依據,雖然在學生入圍複試後,學校還要考察其綜合素質、學術潛能,並淘汰部分(入圍複試比例大多為120%)學生。但是,總體而言,筆試成績是否優異對學生而言至關重要。在本科期間圍繞考研科目進行學習的學生佔很大比例,結果使得一些大學變為“高四”。
要改變這一應試考研局面,需要大力推進研究生招生改革。具體措施包括,要加大研究生推免改革的力度,並探索推進研究生招生申請審核制度。其核心是必須關注考研學生接受本科教育的過程與綜合素質,不能就按研究生考試分數錄取學生。很顯然,打造考研培訓基地、強化應試培訓的考研培訓,並不符合研究生招生改革的方向,其經營發展模式,也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風險。漫畫/陳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