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啓如果不死, 明朝何至於此
1627年8月,在乾清宮西暖閣,天啓皇帝駕崩,享年23歲。
這個飽受批評的皇帝確是一個好人,也許這個被扣以昏君木匠等稱號的年輕人,不留戀權利,不喜歡朝政,不喜歡文臣的奏章,還有東北的戰火,以及西北的動亂,大明風雨飄搖,離開世界也許是一種解脱。
幾年前,朱由檢很小的時候曾經對他的皇帝哥哥朱由校説,哥,你的皇帝能不能讓我噹噹。
朱由校笑着摸着朱由檢的頭,過幾年哥就讓你當皇帝。
沒想到,一語成讖,天命。
朱由校喜歡木工,手藝很精湛,有時做出來的作品會讓太監在市集上出售,有些得意的作品自己留着,也送給身邊的人。
如果作品不滿意,他也會砸掉重新制作。
他最信任的人是客氏,還有魏忠賢。
在他眼裏,皇帝只是一個不得不接受的稱號,小事就叫魏忠賢辦,大事還是自己過目批斷。
朱由校很聰明,在他的木工裏,有很多智慧才能巧奪天工。
但他是個缺乏安全感的人,也不願意爭鬥,待人寬厚,很討厭那些深邃冗長的文案奏表。
正是有了魏忠賢他少了很多麻煩,他可以輕鬆的進行自己的科技發明以及建築木器,錛鑿斧鋸精心雕琢也可以任性嬉戲。
不管怎麼説,朱由校一次意外落水成了短命皇帝,如他的很多列祖列宗一樣,匆匆上任,又匆匆離去。
他還來不及回味自己7年皇帝做的怎麼樣,國家大事該怎麼打算,就要跟這個世界説分手了,他命人叫來朱由檢,生命垂危的他拉着朱由檢的手,説,哥哥不是一個好皇帝,五弟當為堯舜,忠賢恪謹忠誠可為大用,善待皇嫂。
説完朱由校慢慢的閉上了眼睛,再也不能醒來了。朱由檢嚎啕大哭,瞬間西暖閣哭聲一片。
1627年8月22日天啓駕崩,頒發遺詔,“皇五弟信王朱由檢聰明夙著,仁孝性成。爰奉祖訓兄終弟及之文,命詔倫序,即皇帝位。勉修令德,親賢納規,講學勤政,寬恤民生,嚴修邊備,勿過毀傷。內外文武諸臣,協心輔佐,恪守典則,保皇固本。”
8月24日清晨,朱由檢在奉先殿謁告祖宗,中午崇禎頒佈繼位詔書,“朕以沖齡統承鴻業。祖功宗德,惟祗服於典章;吏治民艱,將求宜於變通。毗爾中外文武之賢,贊予股肱耳目之用,光昭舊緒,愈茂新猷”。
1644年3月19日晨,朱由檢看到內城已破,他匆匆轉回皇宮,遣散了三位皇子,坐下來一聲不吭一杯一杯的喝着酒。
就這樣一聲不吭。
也許他還在想着周延如温體仁袁崇煥魏藻德洪承疇等文臣個個該殺,是他們誤了朕,毀了大明800裏江山,自己該怎麼去見列祖列宗,越想越悶,不知不覺喝光了一譚酒。
王承恩勸説不要再喝了,崇禎不聽,又開了一譚酒,他縱情的喝着,眼中留着淚,他想起了自己一次次罪己詔,一次次宵衣旰食通宵達旦處理政務,中興大明中興大明。
他仰天長嘯,放聲大笑,他笑自己是個笑話,眼前像在放走馬燈,滿清一次次掠過長城攻城拔寨,李張一次次壯大毀了中都,殺了一個又一個藩王,攻佔了一個又一個城池。朕已經累了,慢慢的他彷彿失去了神智。
酒醉了,心死了,思想麻木了,崇禎想的是保留最後一點尊嚴,是大明王朝的最後的尊嚴,朕絕不受辱,他踉蹌這走到寢宮,周皇后看到朱由檢,相視無語,也許她在想,為什麼不南遷呢,南方我們還有一個家,可你不聽啊,周皇后把白綾吊在房梁,緊了緊扣,嘴中説着,皇上我走了,説着就懸樑自盡了。
崇禎轉回頭,死了好死了好,誰讓你們生在帝王家呢,他取下寶劍又刺死昭仁公主,砍掉了長平公主的手臂。走出宮殿此處是炮聲喊殺聲,以及京城上空滾滾的煙塵,四散逃竄的人流,他揮劍朝着宮女砍去,嚇得宮女們匆匆逃跑。
他想起一個人來,離開坤寧宮他來到慈寧宮,太皇后張嫣依然面如觀音,雙眼如水,面對朱由檢叔嫂相對無言,誰也無法説清此時張嫣的內心,也許吧,大明亡了,該去見先皇朱由校了。
朱由檢走出宮門,外面的雨絲細密,寒風陣陣,該完成自己的使命了,在王承恩的攙扶下,兩人匆匆走向煤山。
從1611年12月24日的雪夜降生,到1644年3月19日的悽風苦雨,他的34年歲月裏沒有晴天,苦命的皇帝,一生勤勉,一生節儉,心存社稷,尊儒重道,仁孝禮儀,到死都不知錯在哪裏。
小編覺得朱由校不用熊廷弼導致遼瀋13萬大軍覆沒,不把權利全部交給熊廷弼又導致廣寧14萬大軍覆沒,但是寧遠大捷消滅後金主力,可惜突然死了,不然收復遼東很容易,明朝滅亡的最大責任在於崇禎,天啓如果不死,國家何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