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取消寒暑假”既要闢謠也要預防

正觀特約評論員 李哲

“取消寒暑假”已經被明確闢謠,那麼在具體的執行中,如何防止實質上把教師和學生的寒暑假搞沒了,也同樣重要。

7月13日,教育部召開新聞通氣會表示,暑期託管服務應遵循學校主動、社會參與、教師志願、學生自願、公益普惠等基本要求。要統籌合理安排教師志願參與託管服務的時間,依法保障教師權益,既要保障教師暑假必要的休息時間,也要給教師參與暑期教研、培訓留出時間。“要取消教師寒暑假”的説法沒有依據。

的確,“取消教師寒暑假”不僅沒有依據,還缺乏必要性和可行性,根本就是天方夜譚。其實,仔細想想,取消寒暑假這麼大的事情,根本不太可能是一個地方、一個部門、一份文件就可以隨隨便便決定的。它事關很多人的利益,必然是牽一髮而動全身。

要知道,寒暑假由來已久,是伴隨着近現代科學的、文明的教育理念誕生的。我國最早對寒暑假進行的明文規定,是1901年制定的《山東大學堂章程》,後來被各類學堂章程襲用。建國以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發布《高等學校校歷》,也做出了暑假62天,自7月1日至8月31日;寒假14天,自1月24日至2月6日的規定。

可以説,現代教育的方方面面,都直接和這個寒暑假相關。比如,很多教師之所以選擇這個行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看中了教師崗位擁有寒暑假,他們把這看作是職業吸引力的一部分。再比如,教材、課程體量的編纂安排,也是結合了上學日的時間總量。此外,寒暑假的作用還在於給孩子創造勞逸結合的成長環境。

換句話説,寒暑假既不多餘,也不是雞肋,它有自己的功能和使命,它同樣是完整教育體系中的一環。道理很簡單,孩子們不僅需要校園教育,同樣需要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不僅需要文化教育,也需要對社會生活方方面面進行感知,培養多方位的品質和健全的人格。學校的單一環境,是無法承載這麼多功能的。

也正因此,暑託班無論從形式上還是內容上,都應該區別於正常的學制及課程內容。它是在現有教育體系中做的加法,是錦上添花,是對各種顯見的和潛在的教育資源進行優化整合,而不是在現有教育體系裏做拆東牆補西牆式的打轉。在這方面,北京市依託街道社區拓展學習場所,開放圖書館、閲覽室,有組織地開展體育活動等,就做了不少加法。

當然,也必須看到,現在的社會形態發生了不少變化。一些孩子的父母都是上班族,如果孩子的爺爺奶奶又缺乏帶孩子能力的話,就會顯得很無措。暑假託管服務要解決的,其實就是這一突出問題。在這一過程中,也只有讓各方都是自願的,才能篩選出那些真正有需要的學生和家長,而不是一刀切地把一件好事辦成了一些人的鬧心事。

暑託班需求肯定也是有限的,因此也並不需要所有的教師都參與其中。從教師的角度來説,有的可能更注重休息,有的可能樂於在寒暑假多掙一筆。所以,希望一些地方不要過分強調暑託班的數量,不要對教師採取命令或強制的方式,而是在教育部基本要求的基礎上,儘可能藉助社會力量,以市場化的手段來辦好暑託班。

眼下,暑期已然來臨,暑期託管服務也正在進行中。對於各地的教育管理部門和學校來説,這不是演習,而是實戰。“取消寒暑假”已經被明確闢謠,那麼在具體的執行中,如何防止實質上把教師和學生的寒暑假搞沒了,也同樣重要。而各地只有把握住了“志願”和“自願”,才能真正避免。

(黃河評論信箱:[email protected])

編輯:梁冰 馬少劍

統籌:王攀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53 字。

轉載請註明: 對“取消寒暑假”既要闢謠也要預防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