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駐香港特約記者 葉藍】香港教育大學為了加強對國家的認識,決定更新畢業要求,在課程中注入更多大灣區元素,成為8所資助大學中第一個將大灣區考察列為必修課的高校。
港媒28日稱,有調查顯示,72%的受訪港人有意在通關一年或之後到大灣區工作、升學或退休。教育大學學術及首席副校長李子建相信,在香港逐漸融入國家發展的大局下,大灣區會成為學生就業選擇地點之一,因此教大將於2023/24學年起,把“大灣區考察”納入增設的必修課程“跨學院核心科目”中,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加深對區內發展的認識。同時教大將與3所內地港人子弟學校合作,在新學年的下學期開始推出“大灣區學校體驗先導計劃”,安排大約12至18名主修教育的學生前往3校實習三星期,任教中、英、數、體育及藝術等科目,並由導師觀課和評分,表現理想的可獲發證書。
李子建透露,考察內容將與學生主修課程相輔相成,涵蓋歷史文化、創科、經濟、藝術及教育培訓等不同領域,事前會安排課程及導修,事後要進行小組彙報及反思。以文化遺產教育與藝術管理課程為例,學生在為期3天的考察中,要參觀歷史文化和遺址或博物館;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課程,會與內地及澳門院校合辦兩天的交流活動,研習大灣區不同方言、日常用語及語法差異;社會學與小區研究課程則安排參觀大灣區小區活化項目等。考察已獲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批准,預計費用全免。
香港其他高校對大灣區也相當重視。其中中文大學設立嶄新的“全球大灣區2+2”學位課程,讓學生在本地大學及大灣區其他城市大學各讀兩年,同時取得兩地學位,增強大灣區的高等教育實力。另外,該校正籌備新一屆“在學·在職計劃”,聯繫大灣區內企業,為學生提供內地工作機會。理工大學也在新學年新增的本科“創新及創業”課程中,為學生提供機會到大灣區考察創業生態,認識區內創科發展。科技大學為學生提供內地的學習和交流機會。嶺南大學也安排學生到內地進行學術交流,並與內地機構合作,提供實習機會。
“認識國家不能紙上談兵”,香港《星島日報》28日發表社論稱,教大率先在課程中加入大灣區元素,明顯是採取實際行動配合國家發展戰略,大灣區正是“十四五”規劃的重點,而落實建設大灣區的關鍵在於鼓勵更多青年北上就業或創業。但一些港青對北上顯得猶豫,因為不清楚內地發展狀況,怕適應不了內地生活,再加上受西方不實信息誤導,對內地有一些誤解。文章説,香港高校已陸續推行國安教育,但如果不親自踏足內地實地觀察和感受,始終是紙上談兵,教大此舉就是要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加深對內地的認識和了解,消除對內地的誤解,同時開拓視野,增強對國家的歸屬感,願意北上為建設大灣區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