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被忽視的頂級謀士:能力不在諸葛亮之下,關羽見他要收起大刀

文|飛魚説史
三國被忽視的頂級謀士:能力不在諸葛亮之下,關羽見他要收起大刀

如果要在《三國演義》中找出一個老實人的話,當非魯肅莫屬,如果要找出一個最“鼓”的受氣包的話,也當非魯肅莫屬。
小説中的魯肅,存在感極其之低,幾乎低到了塵埃,在謀士羣體中也根本排不到第一梯隊裏,在孫權繼位之後,經過周瑜的推薦才得以效命於孫權。
赤壁之戰前,魯肅起到的作用也只是跑跑腿,並協助諸葛亮和孫權兩人説服了孫權,魯肅為人忠厚老實,又不忍周瑜陷害諸葛亮,多次幫助諸葛亮脱險。
赤壁之戰後,魯肅在諸葛亮的“誘騙”之下,又成為了擔保人,將荊州借給了劉備,誰知卻一借不還了,魯肅多次討要也沒個所以然,陷入了超級尷尬的兩難境地。
還別説,羅貫中的筆下,魯肅老實人和受氣包的形象當真是刻畫得入木三分,以至於後人提到魯肅,絲毫沒有敬佩可言,覺得此人就是三國中打醬油的存在,根本不是什麼舉足輕重的人物。
可這並不是歷史中真實的魯肅,只是被小説弱化,被世人輕視的魯肅。
在正史中,魯肅的智謀極其高,可以説真正奠定魏蜀吳三分天下的人,不是諸葛亮,也不是周瑜,正是這個存在感並不高的魯肅。
三國被忽視的頂級謀士:能力不在諸葛亮之下,關羽見他要收起大刀

如果仔細在正史中尋找真實的魯肅,可以説他的能力不在諸葛孔明和周瑜這兩人之下,而赫赫有名的關羽見了他也只能收起他那橫掃千軍的大刀。
縱觀東吳的四大都督,周瑜、呂蒙、孫遜可是説是帶兵打仗的一把好手,而只有魯肅才能被稱得上謀略型的英雄。
那麼魯肅究竟有哪些能耐,又有哪些事蹟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完您便會知曉,原來魯肅是真的被輕視了。
周瑜:聽聞魯肅仗義疏財,我去借糧救救急
魯肅出身於士族家庭,單單從出身上看,就碾壓了種地的諸葛亮,他自幼喪父,由祖母養大成人,按照現在的邏輯,這樣的孩子,多半是廢了,但魯肅從小都很自律,性格豪爽,喜歡讀書,也喜歡騎射。
如果在和平時代,考取功名,成為人上人不在話下,可不巧,魯肅生在了亂世,他看到宦官專權,豪族大地主瘋狂兼併土地,農民大量逃亡,心中悲痛,為了能讓周圍的民眾過得好些,魯肅便仗義疏財,以至於十里八鄉的人,提起魯肅無不豎起大拇指。
三國被忽視的頂級謀士:能力不在諸葛亮之下,關羽見他要收起大刀

而周瑜和魯肅的結緣,也是因為魯肅豪爽的性格,當週瑜還是居巢長的時候,因為缺糧便跑到魯肅家借糧食去了。
魯肅倒也不客氣,直接把家中一倉三千斛糧食慷慨給了周瑜,或許有人就説了,這一倉糧能有多少呢,值得大驚小怪?
根據《漢書·律曆志》載:十鬥為斛,而這一倉三千斛換算下來就是三萬鬥,而秦漢朝時期的一斗又差不多相當於現在的2.7斤左右,也就是説,魯肅直接就給了周瑜8萬多斤糧食,這即便是在現在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而魯肅就這樣毫不猶豫的送人了。
魯肅:連劉抗曹此乃生存之道,三分天下在此一舉
因為這次借糧事件,魯肅和周瑜也成為了朋友,後來周瑜投靠了孫策,而孫策又去世得早,他打下的一片天地就給了孫權。
三國被忽視的頂級謀士:能力不在諸葛亮之下,關羽見他要收起大刀

周瑜一直銘記着魯肅借糧的大恩,也一直想着要和魯肅一起幹一番大事,就這樣魯肅也投靠了孫權,既然要投靠別人,自然要把自己的看家本事給亮出來,於是魯肅和孫權便來了一次對話,而魯肅也為孫權指出了一條明路,魯肅這樣説:
肅竊料之,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為將軍計,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規模如此,亦自無嫌。何者?北方誠多務也。因其多務,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帝之業也。
用現在的話來説,魯肅認為孫權要做的就是憑藉長江天險立足江東,將江東當作自己的大本營,好好經營,這樣便可立於不敗之地,稱帝以圖天下。
魯肅的這段話,不正是三分天下的謀劃嗎,而之後的孫權,也正是這樣的做的,不過當時孫權的實力畢竟還是弱,所以他對魯肅這番話,根本沒有放在心上,但是20多年後,當孫權稱帝的時候,由衷稱讚魯肅極有先見之明。
魯肅投靠了孫權之後,北方的曹操便想着統一天下,而在此之際,又是魯肅站了出來,他竭力勸説孫權要聯合劉備,甚至還親自跑到了劉備那陳説利害,就這樣以一己之力促成了孫劉聯盟。
三國被忽視的頂級謀士:能力不在諸葛亮之下,關羽見他要收起大刀

而在之後的赤壁戰爭中,孫權授權周瑜,讓他主持戰事,魯肅被任命為了參軍校尉,讓他幫助周瑜出謀劃策,最終聯合劉備打敗了曹操。
那麼這其中有諸葛亮什麼事嗎,也可以説有,但絕對是微乎其微。
關羽:魯肅單刀赴會,我的大刀又有何用
赤壁之戰後,劉備“借”走了荊州,雖説這其中是魯肅也進言讓孫權借,但畢竟是從大局考慮的,為的就是鞏固孫劉聯盟,而讓曹操不敢再次南下,但劉備等人卻不按常理出牌,後來平定了益州之後,依然不肯將荊州還給東吳,並且還給關羽增派了三萬士兵,以此來防備東吳的偷襲。
面對這種情況,魯肅都無語了,他沒想到有人為了地盤可以不要臉,但為了大局着想,又不忍與劉備決裂而給曹操機會,便與關羽約談,提出雙方“單刀赴會”的建議。
魯肅的部下害怕關羽等人趁機耍點小動作,但魯肅毫不畏懼,毅然赴會,在其間更是疾言厲色地喝斥關羽:
肅聞貪而棄義,必為禍階。吾子屬當重任,曾不能明道處分,以義輔時,而負恃弱眾以圖力爭,師曲為老,將何獲濟?
三國被忽視的頂級謀士:能力不在諸葛亮之下,關羽見他要收起大刀

用現在的話説,就是貪取小利而放棄了道義,是為禍之開始,我和你都是肩負救濟天下的重任,不能不講道理,也不能耍無賴,真要打起來,誰又會幫助你們呢?
這話把關羽説得無言以對,他的大刀雖然鋒利,但面對毫無懼色的魯肅,沒有起到任何威懾的效果,而最終的結果是孫劉雙方議定,以湘水為界,平分荊州。
建安二十二年,魯肅病逝,時46歲,孫權親為舉辦喪事,並參加了他的葬禮,而諸葛亮也為他舉哀。
魯肅作為能力不在孔明和周瑜之下、嚴詞呵斥關羽的一代豪傑,在羅灌水的筆下為何就成為了一個無足輕重的老實人了呢,或許這便是文學藝術加工的結果吧。
對此,您認同嗎?
參考文獻:《三國志》、《漢晉春秋》等。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END】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273 字。

轉載請註明: 三國被忽視的頂級謀士:能力不在諸葛亮之下,關羽見他要收起大刀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