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思淼談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公元1328年(元文宗天曆元年)九月十八日,明太祖朱元璋降生了。據《明史紀事本末》記載,朱元璋的父親朱五四幾次搬家,最後落腳到濠州鍾離(古鳳陽)給一個地主做長工。朱元璋出生時,朱五四正在田間勞作,工友們突然發現朱五四家中“赤光燭天”,以為着火了。朱五四嚇得趕緊往家趕,畢竟家中還有一個大肚子的媳婦。沒想到,等朱五四到家,不僅家中沒有失火,還聽到了新生兒的哭聲。朱五四看到剛出生的兒子,嘆了一口氣,給他取名為朱重八。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朱元璋出生於元朝末年,此時南宋王朝已經滅亡很久,但大家可能不知道,就在朱元璋出生的5年前,有一位宋朝的皇帝才去世,此人就是宋恭帝趙顯。
一、宋恭帝前傳
趙顯,又名趙?,是南宋第七位皇帝(倒數第三位皇帝),有些讀者對他不是很熟悉,筆者先將趙顯之前的南宋歷史簡述一下。
南宋和北宋是一脈相承的,北宋經歷“靖康之恥”後,宋徽宗、宋欽宗被金人擄走,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趙構逃出生天,在商丘建立南宋。後來迫於金兵壓力,南宋幾度遷都,靠韓世忠、岳飛、吳玠等名將才得以轉危為安。最終,南宋定都臨安府(杭州)。
宋高宗晚年禪位給養子宋孝宗,宋孝宗十分有作為,他不僅支持北伐,而且還為岳飛平反,剷除秦檜餘黨。可是,宋孝宗有個不孝的兒子宋光宗,宋光宗在位5年,由於實在太荒唐,最終被迫提前禪位給兒子宋寧宗。
宋寧宗在位期間,韓侂冑和史彌遠兩位奸臣當道。此時金國已被蒙古擊敗,南宋內政混亂,但對外形勢稍有好轉,連每年給金國的歲貢都取消了。
宋寧宗子嗣艱難,8個兒子全部夭折,不得不過繼弟弟的兒子趙昀為嗣子,趙昀也就是後來的宋理宗。在史彌遠去世後,宋理宗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史稱“端平更化”,南宋內政得到一些改觀。
公元1232年,蒙古全面攻打金國,此時,蒙古希望和宋朝聯合滅金,而金國以“唇亡齒寒”為由向南宋求援。由於宋朝和金國有國仇家恨,宋理宗最終答應聯蒙滅金。沒想到,蒙古滅掉金國後片刻不休整,立即調轉矛頭對準宋朝。至此,南宋開啓了抗蒙(元)的征途。
公元1259年,蒙古大汗蒙哥在征戰合州時死於南宋將士之手,他的弟弟忽必烈繼承汗位,忽必烈為了報仇,大舉攻打南宋。為了抗蒙,南宋將士和百姓付出了血的代價。4年後,宋理宗去世,傳位給他的侄子宋度宗。宋度宗在位期間,奸臣賈似道擅權,人稱“蟋蟀宰相”,在賈似道的消極抗敵態度下,襄陽城破。
宋度宗荒誕奢靡,整日聲色犬馬,35歲就駕崩了。他年僅4歲的嫡長子趙顯被立為皇帝,趙顯,也就是本文的主角,史稱宋恭帝。
二、末代皇帝?不,我是倒數第三!
宋恭帝趙顯於公元1274年登基,三年前,忽必烈建立元朝。次年(1275年),元朝大軍在伯顏的帶領下攻破長江上游的安慶府,直逼建康。南宋王朝部署的長江防線全面崩潰。賈似道被逼無奈,只得硬着頭皮帶兵出征,可惜他兵敗了。十一月,常州失守,元軍屠城,人心惶惶。公元1276年,元軍兵臨臨安城下,南宋滅國在即。
國破家何在!在元軍的威懾下,南宋的大小官員紛紛攜細軟逃離京城,當時有一位叫文及翁的大臣,時任籤書樞密院事文,為了保命,他不惜暗中指使同僚來彈劾自己,以達到卸任逃跑的目的。
謝太后見百官竄逃,慌忙以皇帝的名義下了一道聖旨:
“我大宋朝建國三百餘年來,對士大夫從來以禮相待。如今我與繼位的新君遭蒙多難,你們這些大小臣子不見有一人一語號召救國。……平日讀聖賢書,所許謂何!卻於此時作此舉措,生何面目對人,死何以見先帝!”
謝太后説得大義凜然,但在國破家亡之時,什麼魑魅魍魎的都出現了,朝堂之上,僅有6人堅持上朝,其他人早就“四處紛飛”了。
謝太后見無法組織防禦力量,只得派右丞相文天祥去蒙古軍中談判。文天祥寧折不彎,被伯顏扣留;謝太后無奈,又派賈餘慶前去主持談判。
公元1276年二月初五,謝太后接受了蒙古人的招降,5歲的宋恭帝趙顯宣佈退位。忽必烈下令將趙顯以及謝太后等人全部押送到大都。趙顯的退位,意味着正統意義上的宋朝已經滅亡,宋太祖趙匡胤到宋恭帝趙顯,兩宋持續了320年。
當年,趙匡胤通過“陳橋兵變”從後周的孤兒寡母中奪下皇位,而今,南宋的孤兒寡母把皇位禪讓給另一個人,冥冥之中,似有天意。
南宋都城淪陷,宋恭帝被俘,南宋滅亡了嗎?沒有!因為宋恭帝還有兩位兄弟陸續被扶上皇位,因此,宋恭帝趙顯也不算是末代皇帝。
三、南宋朝皇帝在元朝
宋恭帝北上之後,以陸秀夫、文天祥為首的南宋遺臣為了延續南宋皇權,擁立宋恭帝的哥哥(宋度宗庶長子)趙昰為帝,是為宋端宗。當時,元軍已經向福州進發,張世傑等人只得乘船帶着宋端宗趙昰和他的幼弟趙昺乘船從海上南逃。宋端宗在海上漂泊兩個多月,於第二年春天到達廣西雷州。但宋端宗體弱,在海上折騰一番後病逝了。於是,眾人只能擁立宋度宗唯一的血脈趙昺為帝(宋末帝)。
後來,文天祥在海豐兵敗被俘,張世傑兵敗,蒙古把宋人攆到崖山,陸秀夫不願宋末帝受辱,在一番血戰之後,揹着年幼的宋末帝投海自盡,宋朝800多名將士和皇族成員紛紛跳海,慘不忍睹。
崖山海戰後,宋朝徹底滅亡了。
宋朝雖然滅亡了,但還有一位宋朝的皇帝還活着,他就是被忽必烈押往大都的宋恭帝趙顯。
趙顯先到大都(北京),在大都,趙顯向忽必烈行了君臣之禮。忽必烈為了安撫宋人,封趙顯為瀛國公,並且將元朝宗室的一位公主許配給了他。
不過,趙顯娶公主的事情沒有明確的史書記載,因為元朝規定非功勳之臣家族不能娶公主為妻。趙顯只是亡國之奴,娶公主的可能性不大。
趙顯在大都期間,有一件事不得不提,那就是他在大都見到了被俘的文天祥。當時,崖山海戰已經結束,文天祥被俘後押送到了大都,忽必烈為了勸降文天祥,使盡了渾身解數,但文天祥寧死不屈。最後,忽必烈派瀛國公趙顯去勸降文天祥。
這是一個很滑稽的場面:一個是南宋的不降之臣,身居大牢還在誓死抗爭。一個是南宋的昔日帝王,已經向元朝低頭。如今,皇帝勸自己的臣子投降,這對君臣情何以堪!
9歲的趙顯被帶到牢獄之中,看到43歲的文天祥,在文天祥面前,趙顯突然委屈起來,他哇哇大哭,把之前忽必烈教給他的話全部忘記了。而文天祥看到昔日的君主,立即跪地痛哭,文天祥只重複説4個字:“聖駕請回、聖駕請回、聖駕請回……”然後這場勸降就結束了。四年後,文天祥被殺,宋朝最後的傲骨也消失了。而活着的人,則更加顛沛。
四、皈依成佛,53歲被賜死
可能因為大都離宋朝遺民太近,忽必烈隨後將趙顯送往上都(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境內),在上都,趙顯的行蹤已經沒有明確的史書記載了,多是一些佛教記載和傳説。
例如,在崖山海戰過去9年之後,忽必烈突然賞賜給趙顯一百錠銀子,史載:
(忽必烈)賜瀛國公趙顯鈔百錠。
人在屋檐下,趙顯雖然已經有18歲,但他只能靠元朝皇帝的賞賜才能度日。在接到賞賜之後不到一個月,趙顯又被忽必烈送到吐蕃去“學佛法”,法號為“合尊”,這是要出家為僧了。
其實,不難猜測,趙顯此時已經成年,不是那個只有八九歲的少年,他長大後懂得了更多國仇家恨。而此時,在元朝統治的南方,仍有不少人打着宋朝後人的名義起兵造反,讓趙顯在上都的處境非常艱難。趙顯為了活命,才選擇出家為僧,因此有“乞為僧,往吐蕃學佛法”的説法。
宋末詩人汪元量曾是趙顯的老師,在趙顯被送往西藏出家的時候,汪元量被安排出家為道士,兩人分別,汪元量寫詩曰:
木老西天去,袈裟説梵文。生前從此別,去後不相聞……
在汪元量看來,所謂的“出家”,其實是二人的永別。
在梵音中,趙顯平安度過了30多年,他還翻譯了佛教的一些書籍,公元1323年,趙顯53歲了,他的末日到了。
在元朝經歷47年,趙顯經歷了元世祖、元成宗、元武宗、元仁宗、元英宗五位帝王,他沒能逃脱厄運。據《佛祖歷代通載》記載:
至治三年四月,賜瀛國公合尊死於河西……
“至治”是元英宗的年號,而“瀛國公”指的是南宋被俘皇帝趙顯。
前4位元朝皇帝都不殺趙顯,元英宗為何手下不能留情呢?坊間有三種説法,第一是説趙顯寫了反詩,元英宗認為他在煽動江南人心,於是賜死了他。
第二是説趙顯參與了吐蕃叛亂,第三是説趙顯在寺廟裏威望漸高,觸犯了其他僧侶的利益,因此遭到陷害。
但不管如何,53歲的宋朝皇帝去世了,死得不明不白。而5年後,有一位叫朱五四的長工生下了一個兒子,此人名喚朱重八。40年後,朱重八在南京建立大明朝,然後將元朝趕回草原之上。巧合的是,朱元璋也曾出家為僧,若朱元璋早生5年,昔日的宋朝皇帝和未來的明朝皇帝有可能會同時出現在那個時空中,若機緣巧合,他們或許還能相見。
若干年後,有人編造一個謠言,説元順帝乃是宋恭帝趙顯的血脈;而朱元璋曾俘虜過元順帝的嬪妃,後來生下朱棣,説朱棣有可能是元順帝的兒子,也就是宋恭帝的血脈。
這個謠言,經不起推敲,宋明兩個朝代,雖然同為漢人王朝,但只能隔時空相望。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