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説:第八屆全國青年比較法論壇在臨港舉行 採訪對象供圖
新民晚報訊(記者 郜陽)上週末,第八屆全國“青年比較法論壇”在上海海事大學臨港校區召開。因疫情防控所需,本次會議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行,包括清華大學、復旦大學、華東政法大學、上海海事大學在內的20餘家國內高校的60多位青年學者,參與了本次會議。
本次會議的主題是“文化、網絡與司法”。與會青年學者們圍繞這一主題,就信息隱私權的保護、互聯網時代的國家安全與民族認同、數據法益的保護、數據參與社會經濟分配的法律路徑、互聯網時代的司法正義等議題展開了討論。
大家認為,網絡作為新興的技術手段,正在快速重塑我們的生活。社會生活,除了線下的溝通與交往,也越來越多地傾向於以數據的方式開展,人類社會進入了“算法”時代,人工智能的發展已經蔚然成風。網絡技術的崛起,推動了羣體之間的信息流動和文化交流,也讓不同的羣體各自的文化內核日益凸顯。而在社會羣體內部,新媒體藉助網絡技術勃然而興,各種公共議題在網絡上獲得越來越多的關注與討論,司法議題也成為了網絡輿論場中的焦點話題之一。
司法議題,關乎社會的公平正義。網絡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新媒體時代的迅速降臨,對司法審判提出了新的挑戰。網絡時代的權利主體和權利範圍,相較於傳統時代,有了巨大的拓展。如何安頓好各種新型的法律關係,維護包括信息隱私權、數據財產權等在內的各種新興權利,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更好地推進司法的公平正義,比較法學有着廣闊的理論空間,青年比較法學者大有可為。
上海海事大學副校長楊萬楓表示,法治的價值是同一的,法治的具體展開形態,則會因為不同國家的國情與文化,而呈現出多樣化的態勢。探尋屬於中國的法治實踐形態,更好地應對網絡信息時代的各種挑戰,學校法學院和青年比較法學者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