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德國有幾個時期最接近勝利,為什麼他們沒有抓住

二戰爆發初期,德國陸軍以碾壓之勢橫掃了半個歐洲。號稱擁有“歐洲第一陸軍”的法國,也僅僅在抵抗30多天後便宣告投降。

一年後,德軍集結數百萬軍隊向蘇聯發起了進攻。在經歷頭幾個月的大勝後,德軍在莫斯科戰役中敗下陣來。自此之後,戰爭形勢急轉直下,德軍在斯大林格勒和庫爾斯克接連遭到慘敗。最終在兩線盟軍的合力攻擊下,柏林宣告失守。曾一度橫掃歐洲的德國軍隊,最終也只落得了一個慘淡收場。
那麼在二戰之中,德國有哪些時刻,是非常接近勝利的呢?

二戰中,德國有幾個時期最接近勝利,為什麼他們沒有抓住
首先不得不提到的第一個時間點,就是1940年德國攻陷法國之後。我們知道,德國攻下法國並不是一場殘酷的血戰。當時法國人仗着擁有馬奇諾防線,對防禦德國是充滿了信心。結果德軍直接從比利時和荷蘭邊境的阿登地區發起突擊,法國的馬奇諾防線根本就沒有發揮上作用。
所以在法國戰役之後,西歐除了英國之外的絕大部分國家,都已經落入了德國的掌控中。而整個東邊的敵人,也就只剩下了一個蘇聯。並且德國也沒有因為戰爭而受損嚴重,反而是仍然處於一個非常強盛的狀態中。因此在這個時期,德國其實已經在戰爭中取得了巨大利益。
假如此時德國利用大半個歐洲的資源好好發展,囤積更強的力量再發起戰爭,顯然是更有希望統一歐洲的。
然而,希特勒卻急不可耐地發起了“海獅計劃”,向英國發起了進攻。也正是希特勒的這個決定,德國大好的局面也被一手葬送。
説起來,很多人把希特勒進攻英國視為一個非常嚴重的錯誤。但實際上,希特勒此舉是非常無奈的。
在法國戰役中,德軍將30多萬英法聯軍趕到了海港小城敦刻爾克。在德軍裝甲距離敦刻爾克不到10公里時,希特勒突然向軍隊下達了原地待命的命令。

二戰中,德國有幾個時期最接近勝利,為什麼他們沒有抓住
希特勒之所以這麼做,是希望通過圍而不攻的方式,向丘吉爾展現出誠意,以期同英國簽訂和平條約。
希特勒非常清楚,德國最大的敵人,實際上還是在東方的蘇聯。由於意識形態的矛盾,蘇聯和德國之間的矛盾是不可能調和的。這也意味着蘇德之間必有一戰。
而在德軍大舉向蘇聯進攻時,希特勒顯然不希望英國在背後捅刀子。畢竟20多年前,德軍正是因為兩線作戰而在一戰中敗北,希特勒肯定不想看到歷史重演。
不過讓人意外的是,丘吉爾不僅決然地拒絕了德國的和談請求,反而還策劃了敦刻爾克的大撤退,盟軍的有生力量也因此得到了極大的保存。
丘吉爾的決絕,堅定了希特勒攻下英國的信念。在法國戰役結束後不久,德軍便開始了海獅計劃。最終,德軍在不列顛空戰中不敵英軍,希特勒最終只能放棄了攻下英國的想法。
與此同時,由於蘇聯在西部邊境上囤積了重兵,希特勒為了發揮閃電戰最大的威力,搶奪戰場的主動權,只能選擇在沒有攻下英國的情況下向蘇聯發起進攻。而這也最終導致了德國在二戰中的失敗。
因此從整個局勢上來説,德國如果能在攻下法國後選擇埋頭髮育,或許戰爭會出現不一樣的結果。

二戰中,德國有幾個時期最接近勝利,為什麼他們沒有抓住
當然,或許有人會認為,在蘇德戰爭爆發的頭幾個月,德國在全線推進時候是最接近勝利的時刻。而希特勒決定放棄莫斯科,優先向基輔發起進攻的時候,德國便開始離勝利越來越遠。
實際上,如果當時希特勒沒有對基輔發起攻擊,反而是直接奔向了莫斯科,戰爭的結果也並不見得會有多麼大的改變。
首先,德國的三路大軍,並沒有能保持同步的進展。當時德國中央集團軍羣一騎絕塵,南方和北方集團被遠遠落在了後面。中央集團軍羣的兩翼缺乏南北軍羣的保護,完全就是一支深入敵境的孤軍,其處境是相當危險的。
其次,哪怕中央集團軍進展順利,並且在極短的時間之內攻陷了莫斯科,蘇聯也不見得就會亡國。
法國之所以亡國,除了貝當政府的軟弱之外,法國的國土面積狹小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而蘇聯國土面積龐大,擁有足夠的戰略縱深。就算莫斯科被攻陷,蘇聯也可以效仿中國,在東部地區設立一個陪都,繼續同德國人進行作戰。
德國想要打到東部地區,就必然會面臨補給、天氣等一系列麻煩的問題。再加上其背後有一個一直在搗亂的英國,德國將會遭遇更加艱難的兩線作戰。因此所謂“德軍優先攻擊莫斯科能擴大戰果”這種説法,其實是不存在的。
(參考資料:《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等)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20 字。

轉載請註明: 二戰中,德國有幾個時期最接近勝利,為什麼他們沒有抓住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