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新聞照片一週精選

國內新聞照片一週精選

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在京隆重舉行

  9月8日上午,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這是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集體乘坐禮賓車從住地出發,由國賓護衞隊護衞前往人民大會堂。 新華社記者 劉彬 攝

國內新聞照片一週精選

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在京隆重舉行

  9月8日上午,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這是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集體乘坐禮賓車從住地出發,由國賓護衞隊護衞前往人民大會堂。 新華社記者 戴天放 攝

國內新聞照片一週精選

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在京隆重舉行

  9月8日上午,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這是晨光中的人民大會堂和人民英雄紀念碑。 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

國內新聞照片一週精選

“燃燈”校長張桂梅的新學期

  9月2日晚,華坪女高學生臨睡前在宿舍樓道里複習。 2008年,張桂梅創辦了全國第一所免費女子高中——雲南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華坪女高創造了大山裏的教育奇蹟,12年來,已有1800多名大山女孩從這裏考上大學。張桂梅像一盞明燈,燃燒自己,照亮大山女孩的夢。前不久,她被中宣部、教育部評為“全國教書育人楷模”。 新華社發(陳欣波 攝)

國內新聞照片一週精選

武仙的心事

  在雲南省丘北縣新店彝族鄉,馬武仙在採摘萬壽菊間隙休息(8月13日攝)。 馬武仙是雲南省丘北縣新店彝族鄉中心學校初一年級的一名新生,9歲多才上小學的她,夢想長大後當醫生。 2016年,病魔奪走了她的媽媽。今年3月,大姐在救一名落水兒童時又不幸遇難。媽媽、大姐相繼離世,讓原本活潑開朗的她變得沉默寡言。 “家裏的重擔都在爸爸一個人身上,我如果去打工,就能幫爸爸減輕負擔,讓二姐和弟弟妹妹好好讀書,以後過上更好的生活。”馬武仙心裏萌生了輟學打工的念頭。 丘北縣新店彝族鄉中心小學校是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校長殷守福聽了馬武仙準備輟學打工的想法後,徹夜難眠。次日一早,他找到正在幫村裏親戚採摘萬壽菊的馬武仙。 “你年紀小,還是童工,外面工廠也不敢招你。你應該繼續上學,學知識學文化,以後才能真正幫助家裏。”殷守福一邊幫忙採摘一邊勸她繼續上學。 馬武仙沒答應,殷守福就一直勸。“你只有繼續上學,將來才能實現你的夢想。到時候你可以治好更多的病人,幫助更多的家庭。”馬武仙看着遠方,靜靜地聽着殷校長的話,終於點了點頭。 9月1日是開學第一天。馬武仙一大早就來到學校,升到初一的她,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班級。“我要勤奮學習,努力改變命運。要像跑步一樣,向着夢想努力前行。”馬武仙説。 新華社記者 胡超 攝

國內新聞照片一週精選

“龐貝病男孩”王唯佳: 向着夢想出發

  8月31日,王唯佳在家中自學編程課程。 來自瀋陽市法庫縣的王唯佳是罕見病“龐貝病”患者。“龐貝病”會導致肌肉無力,脊椎側彎,還有呼吸暫停的危險,每一步行走都很困難,但他憑藉頑強的毅力在今年高考中取得了662分的好成績,被南開大學計算機類(信息科學與技術類試驗班)錄取,圓了自己的大學夢。 新華社記者 楊青 攝

國內新聞照片一週精選

大涼山裏的女拳手

  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是我國深度貧困的“三區三州”之一,輟學率高一度是這裏的老大難問題,尤其是出身貧困家庭的女孩,許多都面臨失學的困境。如今,依靠“控輟保學”“一村一幼”“學前學普”等教育扶貧工作,大涼山有效阻斷了貧困代際傳遞,大涼山女孩們,將不再重複先輩們的生活。 多年來,涼山彝族自治州冕寧縣瀘沽中學除了大力發展文化教育外,還以拳擊為龍頭帶動體育運動發展。該校每個年級都設有一個拳擊班,每個拳擊班裏都有一定數量的女生。孩子們在課餘時間參加拳擊訓練和比賽。涼山的女孩揮汗如雨,刻苦訓練,並通過拳擊運動,逐漸改變了命運。 圖為9月7日,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冕寧縣瀘沽中學,女拳擊隊員王小英(左)在教練李建生的指導下訓練。王小英在2020年四川省青少年拳擊錦標賽中奪得女甲54公斤級比賽冠軍。 新華社記者 沈伯韓 攝

國內新聞照片一週精選

他們讓“星星的孩子”不孤單

  9月9日,特教老師李剛陪着一名不願意在牀上午睡的孩子趴在桌子上休息。 在海口市雨潤特殊兒童教育培訓中心,有這樣一羣既平凡又特殊的老師。他們的學生是130多名患有孤獨症(又稱自閉症)的孩子,這些孩子往往看得見卻不願和你對視,會説話卻很難和你交流,聽得到卻總是充耳不聞,有行為卻總與你的願望相違……他們被稱為“星星的孩子”。 面對這些特殊的孩子,老師們需要極大的愛心、耐心和決心,即便教簡單的一個詞、一句話、一個動作,他們都要不斷地重複、重複再重複。與普通學校的老師不同,他們享受不了“桃李滿天下”的滿足感,但聽到孩子們喊出“老師”二字,便已無憾。 新華社記者 郭程 攝

國內新聞照片一週精選

大山“夫妻學校”的堅守

  9月8日,貴州省榕江縣忠誠鎮苗本小學的夫妻教師滾錄權、潘明珍護送路遠的學生回家。 地處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縣忠誠鎮大山深處的苗本小學,是一所目前只有滾錄權、潘明珍夫婦兩名教師的鄉村小學。1996年,滾錄權從榕江縣職業技術學校接受培訓畢業後,被分配到苗本小學任教。1997年,妻子潘明珍考慮到當地師資力量緊缺,主動申請從周邊條件較好的小學調入苗本小學任代課老師。 苗本小學生源最多時,開辦有一至六年級,學生110餘人,教師5人。近年來,隨着當地教育資源的整合,本學期只留下學前班和一年級的33名學生。學校生源減少後,滾錄權、潘明珍夫婦選擇繼續留在苗本小學,托起孩子們走出大山的夢想。 20多年來,滾錄權、潘明珍夫婦以校為家,除了完成日常教學工作,還需要承擔起學校營養午餐的食材採購、日常衞生監督、學生安全等工作,夫妻倆密切配合,分外忙碌。2015年,學校改建教學樓,為了不耽誤孩子們學習,夫妻倆把自家房間改成臨時教室供孩子們上課,琅琅讀書聲每天在家裏響起。 “為了孩子們能就近上學,我們再苦再累也值得。”滾錄權、潘明珍夫婦説。 新華社記者 楊文斌 攝

國內新聞照片一週精選

大山小調

  在江西萬載縣高村鎮嚴田村,音樂老師楊昊帶着嚴田小學的學生們在稻田中邊走邊吹口風琴(9月3日攝)。每週他都要帶學生去户外一次,練習口風琴。 嚴田小學位於江西省萬載縣大山深處。這裏的學生大部分是留守兒童。2017年,學校的第一位專職音樂教師楊昊來到學校任教。“我當時就和校長商量,要在學校引入音樂特色教育,讓山裏孩子也能受到音樂的薰陶。”楊昊説。 經過研究,楊昊決定把易入門、好吹奏且價格便宜的口風琴作為孩子們的學習樂器。楊昊開始從基本的樂理知識教起,經過一年多的學習,孩子們逐步掌握口風琴吹奏的技巧。楊昊組建了學校的第一支口風琴樂隊。 2019年,嚴田小學的口風琴樂隊第一次走出大山,登上了萬載縣大禮堂的舞台,取得了良好的演出效果。如今,越來越多的孩子申請加入了口風琴樂隊。 新華社記者 彭昭之 攝

國內新聞照片一週精選

海島上的支教女教師

  課外時間,林小戀(右一)和學生們在廣東徐聞縣北莉島沙灘上游玩(9月2日攝)。 從廣州出發,一路向南,7個小時的車程,才能抵達徐聞縣。從徐聞縣城到和安鎮渡口,然後坐渡船,才能到北莉島。 6年前,90後女教師林小戀從嶺南師範學院畢業來到北莉島當代課老師。支教期滿,她留了下來。 北莉島只有7平方公里,是徐聞縣最偏遠的海島村,廣東省定貧困村。3000多名居民中,三分之一出外打工。因為沒有外人來,島上沒有飯店、旅店。沒有汽車,交通靠走路和騎摩托車。走出村莊,翻過小山丘,外面便是浩渺的南海。 北莉小學有300多名學生,只有5位有編制的老師,還都是本村人。外面的老師來了都留不住,學校缺老師,尤其缺英語老師。林小戀負責教多個年級的英語,一個星期至少上24節課。 6年來,林小戀教學成績突出。在她的指導下,學生參加鎮裏、縣裏比賽,多次獲獎。2019年,有10名同學考上了縣裏的重點中學梅溪中學。 與6年前相比,現在學校的教學條件好了很多,增加了電腦、多媒體教學設備。林小戀説,島上的條件會慢慢好起來,希望自己微小的力量能幫助這些孩子,因為知識才能使他們有力量走出去,去看外面的世界,將來把家鄉建設得更好。 新華社記者 鄧華 攝

國內新聞照片一週精選

“老去的長城,需要有人守護”

  9月4日,李德旺行走在徐流口段長城上。 現年63歲的李德旺是河北省遷安市楊各莊鎮徐流口村村民,2008年開始擔任長城保護員,守護村子附近的明長城,至今已12年。 生在長城根、長在長城下,李德旺對家門口的長城再熟悉不過。他負責的徐流口段長城有近3公里,12年來,幾乎每天要在這段長城上走一遍,清除垃圾和破壞牆體的雜草,勸阻來此放羊的村民,提醒遊客保護長城的注意事項。每逢暴雨,李德旺都是雨剛過便踏着泥濘的山路,仔細巡視長城,一旦發現問題便記錄下來並上報文保部門。 對於李德旺來説,能夠成為一名長城保護員是很有意義的事情。今年夏天,他巡視長城時,在一座敵樓頂部意外發現一塊明代萬曆年間石碑,據研究是遷安長城沿線目前發現的保存最完好、紀年最早的一塊長城碑刻。看到石碑被文物部門妥善保管起來,李德旺覺得非常自豪。 雖然年過花甲,但李德旺對於爬山、巡視樂此不疲。“老去的長城,需要有人守護。”李德旺説,“保護長城,是我這個‘山裏娃’的本分。” 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

國內新聞照片一週精選

沙漠公路“植綠人”

  一名治沙工人在穿越騰格裏沙漠腹地的烏瑪高速青銅峽至中衞段加固阻沙柵欄的立樁(9月7日攝)。 在寧夏中衞市境內的騰格裏沙漠腹地,一條穿沙公路正向“沙海”深處推進。這是烏瑪(內蒙古烏海市至青海瑪沁縣)高速青銅峽至中衞段,其中有18公里穿越騰格裏沙漠腹地,是寧夏建設的首條沙漠高速公路。 建設現場,除了大型機械、築路工人外,一羣特殊的“植綠人”成為沙漠公路的固沙先鋒。負責沙漠公路治沙的工人經驗豐富,他們迎風沙、戰高温,每天在沒有任何遮擋物的沙漠裏工作8小時,扎草方格,栽種植被,行進十幾公里。“沙漠裏太陽曬、風沙大,每天最少要喝掉10斤水,不然就可能中暑。”治沙工人孫銀霞在休息間隙時説。 騰格裏沙漠腹地自然環境惡劣,風沙肆虐,遍佈十幾米高的流動沙丘。為了最大限度減少風積沙對公路的影響,項目按照“阻沙先行、固沙為主、固阻結合”的思路,在路基兩側修建迎風坡200米寬、背風坡100米寬,由前沿阻沙柵欄帶、高立式大網格沙障帶、防風固沙林帶等構成的“六帶一體”防護體系。 從中國首條沙漠鐵路——包蘭鐵路到如今正在建設的烏瑪高速,“植綠人”用草方格扎出沙漠中的綠意,守護着西北的重要交通幹線。 新華社記者 賈浩成 攝

國內新聞照片一週精選

牡丹江鏡泊湖吊水樓瀑布現“三面溢流”壯觀景象

  這是9月10日拍攝的鏡泊湖吊水樓瀑布“三面溢流”的壯觀景象(無人機照片)。 受上游降水量增多影響,位於黑龍江東南部的鏡泊湖吊水樓瀑布出現“三面溢流”的壯觀景象。 新華社發(張濤 攝)

國內新聞照片一週精選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

  這是9月4日拍攝的晨曦中的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尖峯嶺和尖峯嶺天池景色。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擁有我國分佈最集中、保存最完好、連片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是世界熱帶雨林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熱帶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地區,其總面積4400餘平方公里,約佔海南島陸域面積的七分之一。 新華社記者 蒲曉旭 攝

國內新聞照片一週精選

魚塘變濕地 生態修復美

  9月10日,一羣水鳥在西西海生態濕地休憩。 西西海生態濕地位於天津市西青區獨流減河沿岸,佔地面積1萬餘畝。這裏原為大片魚塘,養殖尾水直接排入獨流減河造成水體污染。為有效改善和提升獨流減河及沿岸的生態環境,西青區對河道沿線300米範圍內的漁業養殖水域進行清退,今年4月在原有魚塘的基礎上開始實施水域連通、植被綠化等生態修復工程,構建濕地美景。 新華社記者 李然 攝

國內新聞照片一週精選

“朱䴉之鄉”的新名片

  洋縣陳家村附近歸巢的朱䴉(8月1日攝)。在洋縣,隨處可見成羣結隊的朱䴉在漢江及漢江支流的河灘和濕地覓食、棲息。 “有機”和朱䴉一樣,已是陝西省漢中市洋縣的一張靚麗名片,正成為脱貧羣眾奔小康的一把“金鑰匙”。 洋縣被稱為“朱䴉之鄉”。1981年5月23日,世界上僅存的7只野生朱䴉在洋縣境內被發現。為了保護朱䴉,當地政府提倡農民在朱䴉活動和覓食區的農田裏不使用化肥農藥,選擇把有機產業作為破解保護生態環境、保護朱䴉和發展縣域經濟之間矛盾的主攻方向,出台了一系列優惠政策,鼓勵企業和合作社參與有機產業發展。 2010年,洋縣規劃建設了有機產業園,出台各類優惠政策,鼓勵企業和合作社參與有機產業的發展。其後,洋縣相繼成功創建國家首批有機產品認證示範區和全國朱䴉生態保護產業知名品牌創建示範區,被國家農業農村部確定為第二批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 走“有機”之路,洋縣把涵養生態作為第一要求。曾幾近滅絕的朱䴉,在隨後日漸完善的保護中,從最初發現的7只繁衍到全球種羣數量5000多隻,其中洋縣境內達2000多隻。 洋縣長期積累的生態致富經,也逐步釋放出巨大的經濟能量。有機產業不僅成為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中之重,更是帶動貧困羣眾脱貧的主導產業。目前,洋縣已先後扶持發展有機生產企業30户,認證有機產品15大類81種14.29萬畝,年產值超過11億元。全縣通過實施有機種養殖,約10萬農民享受着有機產業發展帶來的紅利,其人均純收入高出全縣平均水平1500元以上。 2020年2月,洋縣退出貧困縣序列,其中有機產業功不可沒。 新華社記者 蘭紅光 攝

國內新聞照片一週精選

秋遊茶卡鹽湖

  9月4日,遊客在青海省烏蘭縣茶卡鹽湖“天空壹號”景區遊玩。 初秋時節,茶卡鹽湖旅遊熱度不減,別具一格的鹽湖生態景觀吸引了各地遊客前來觀光。 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國內新聞照片一週精選

貴州從江:加榜梯田美如畫

  9月4日,一名村民揹着剛收穫的稻穀走在加榜梯田間。 秋日時節,位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從江縣的加榜梯田猶如一幅幅色彩斑斕的油畫,吸引眾多遊客前來觀光遊覽。 新華社記者 劉續 攝

國內新聞照片一週精選

秋日珠峯

  9月4日在西藏珠峯遊客大本營拍攝的珠穆朗瑪峯。 新華社記者 呂帥 攝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5646 字。

轉載請註明: 國內新聞照片一週精選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