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列戰國“七雄”之一,韓國憑啥能夠獲得席位?被秦所滅也是榮耀

位列戰國“七雄”之一,韓國憑啥能夠獲得席位?被秦所滅也是榮耀


韓國能夠躋身“戰國七雄”之中,其實完全是憑藉自身的實力,從“三家分晉”開始,韓國就註定是一個血統純正的霸主國家,這時候其實就該注意到,韓國不僅屬於“七雄”,而且還屬於“三晉”,而三晉則是“禮樂崩壞”之初的“壞小子”,拋開實力暫且不談,膽子一定夠大。不過,韓國被並列“七雄”,卻不僅僅是因為有實力,畢竟它雖然有實力,但是秦楚趙齊等國比它更有實力。談到韓國為什麼能夠入選“七雄”之列,首先就要明白什麼是“七雄”,這“戰國七雄”的稱呼究竟是從何而來,真相往往很現實,並沒有大家想的那麼振奮人心,畢竟這個“七雄”的名號由來,可能與大家之前想的有些出入。“七雄”字樣的出現,並不是在戰國時期,出現在正史的時間是在《漢書》當中:“曩者王塗蕪穢,周失其御,侯伯方軌,戰國橫騖,於是七雄虓闞,分裂諸夏,龍戰而虎爭。”應劭曰:“七雄,秦及六國也。”——《漢書》“七雄,秦及六國也”,惜字如金的正史,用一句話表明了“七雄”的含義,它包含7個國家,秦國,以及其他六個國家。

位列戰國“七雄”之一,韓國憑啥能夠獲得席位?被秦所滅也是榮耀


但是我們都知道,在戰國時期並非只有7個國家而已,七雄之中能確定的只有秦國,另外的“六國”,指的是哪六個國家呢?“自秦孝公以來,周室卑微,諸侯相兼,關東為六國”——《史記》從這段史料記載來看,當時的“六國”,指的只能是僅存的楚、燕、齊、趙、魏、韓六個國家,再加上秦國,並稱七雄。由此來看,“七雄”指的是秦國,以及被秦國滅掉的六國。至於之前在戰國存在過的國家,比如宋、衞、中山三國,雖然也都有過輝煌歷史和強大實力,但是卻並不算在六國之內了,原因在《史記索隱》中也説得明白,“其三國蓋微,又前亡”。可見,實力微弱、亡國早的國家,自然就不算在六國之中,也只能列於“七雄”之外了。韓國位列“七雄”的主要原因,是它撐到了最後,被秦國所滅,這才是它列於“七雄”之中最根本的原因,從這個參考標準來看,似乎“七雄”的評定並非是國力強大比拼的結果,韓國即便弱小,依然可以位列“七雄”。從“七雄”的由來看,確實如此,韓國存在的久,並且被秦國所滅,就位列七雄,乍一看去,確實與國力無關,不過仔細想來,卻並非如此,如果韓國沒有實力,又怎麼在戰國這樣的亂世中,堅持到戰國結束呢?

位列戰國“七雄”之一,韓國憑啥能夠獲得席位?被秦所滅也是榮耀


韓國的出身很“有料”,三晉之一,這就註定韓國在戰國時期的不平凡,除了出身不同凡響之外,韓國的地理位置也很牛,史稱“四戰之地”。雖然“四戰之地”這個説法聽起來非常酷,甚至有點帥,但是真正處於這樣位置的韓國卻因此叫苦不迭,因為韓國與秦國、楚國、魏國、趙國毗鄰,可謂強敵環伺,稍有不慎,便會陷入萬劫不復之地。韓國佔據的位置是舊晉的南部,大概是今天的山西省的東南部和河南省的中部,用一句通俗的話來説,韓國所佔之地,乃是正兒八經的中原核心之地。韓國剛剛分晉的時候,之所以趙、魏、韓順利成為諸侯國,因為這三家團結在一起,初時採取一致對外的策略,韓國在此時也藉着“三晉”的背景,地位還挺高,不過韓國自己清楚,隨着時間的推移,韓國與趙、魏早晚會各自考慮,這種團結不可能長久。韓國看清局勢以後,抓住魏國與楚國交戰的時機,趁機將韓國東南方向的鄭國攻滅,從此韓國才算真正意義上的強國,但同時也成為當時各國的兵家必爭之地,畢竟不論哪兩家打仗,韓國都佔據了重要的地理位置。韓國所滅的鄭國也是曾經的強國,説明韓國的軍事實力其實也不弱,而且在國家發展策略上,也具備極強的前瞻性,在攻滅鄭國後,韓國沒有因此沾沾自喜,而是立刻遷都新鄭,遠離秦軍的攻擊範圍,此舉也使得韓國的生存能力得以增強。

位列戰國“七雄”之一,韓國憑啥能夠獲得席位?被秦所滅也是榮耀


韓國在內治上,前期重用了被稱為“故鄭之賤臣”的申不害,提出“內修政教,外應諸侯,十五年終申子之身,國治兵強,無侵韓者”的思想,通過韓昭侯與申不害的努力,也基本達到了這個目的,算是為韓國進一步加強。不過,韓國的韓昭侯雖然很努力,也很厲害,但是對於差不多是同時期的秦孝公來説,韓昭侯的功力確實還差着火候,以至於隨着時間推移,韓國基本就退出了爭霸天下的行列,只能為了生存而忙碌奔波。韓國夾在強大的諸侯國之間,地理位置又十分特殊,打又打不過,想要生存,就只能依靠外交手段來贏得生機,“合縱”、“連橫”,閃轉騰挪,成了韓國生存的秘訣。當魏國受到秦國打擊後,選擇去向當時強大的齊國“拜山頭”,這時的韓國便跟着魏國一起前去了,公元前前334年,魏惠王率領韓昭侯在徐州相會,並且尊齊威王為王。不過好景不長,趙、魏、韓三國聯軍與秦軍交戰時大敗,面對秦軍的強勢反擊,韓國在生死與大義面前,立刻選擇了生存,投靠秦國。“稱東藩,受冠帶,祠春秋”秦國、韓國、魏國,至此結成了同盟,共同對抗齊、楚一方。很快,秦國與楚國交戰,並且戰勝楚國,秦國雖然獲勝,但是內部矛盾卻凸顯出來,於是齊國鼓動魏、韓兩國,聯兵攻秦。

位列戰國“七雄”之一,韓國憑啥能夠獲得席位?被秦所滅也是榮耀


韓國得知孟嘗君的提議後,權衡再三,畢竟做如此反覆的決定,儘管可以不要顏面,但是一定要權衡利弊啊,最終,韓國決定出兵。三國聯軍很快攻破函谷關,逼迫秦國議和,韓國也因此收復了曾經失去的土地,總算在這一次互相兼併的戰鬥中,再次生存下來並且獲得了好處。公元前293年,秦軍捲土重來,韓、魏聯軍與之大戰於伊闕,結果大敗,這一次韓國失算了,耗盡了國力,成為其依靠割地苟活的開端。

位列戰國“七雄”之一,韓國憑啥能夠獲得席位?被秦所滅也是榮耀


韓國利用建國時從晉分得的家底,吞下鄭國擴大自己,又進行改革自強,最終沒能有爭霸天下的氣勢,只能採取依附強國討生活。韓國雖然處於四戰之地,但是也具備一定的實力,想要吞併韓國,就要付出一定代價,強秦在一旁虎視眈眈,沒人願意做先出手吞併韓國的人,即便成功,最終也只會是為他人做嫁衣。因為秦國的強大,韓國一直成為受到拉攏的國家之一,儘管韓國的實力沒有其他國家強大,但是他們也不願意看到韓國投向秦國的懷抱。就在戰國兼併的戰爭中,韓國利用在各國之間的斡旋存活下來,雖然最終第一個被秦國所滅,但是也算為自己爭奪了一個“七雄”的名頭,比之宋、衞、中山等國,歷史形象自然要光輝不少。從這個角度來看,在戰國末期,能被秦國所滅何嘗不是一種榮耀?畢竟這樣的待遇不是誰都能有啊。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466 字。

轉載請註明: 位列戰國“七雄”之一,韓國憑啥能夠獲得席位?被秦所滅也是榮耀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