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死後李蓮英還活了3年,沒了主子,他過得怎樣?
首先可以肯定,相比普通沒了主子的太監,李蓮英在個人待遇上是前所未有的:慈禧死後,裕隆太后為表彰他為皇家服務多年,特准許他“原品休致”。
這“原品休致”的意思很簡單,就相當於退休後還享受和在職時一樣的薪資待遇。這在整個大清的太監裏是絕無僅有的。
所以,基本可以確定的是,李蓮英即便在出宮前將寶物奉還給了大清,還將自己的財產按照親疏遠近進行了一輪分割,但他的晚年的生活依舊是相當有保障的。
至於李蓮英為何做此選擇,坊間的猜測有三,一是他想長伴老主子慈禧;二説則認為李蓮英是無根之人,不存在落葉歸根説;三説則認為老家太小躲避仇家追殺相對更難。
那麼,留在北京的那三年裏,李蓮英住在哪裏呢?
可以確定的是,李蓮英也並不住在昔日慶王爺和內務府大臣送給自己的豪宅:海甸黃莊彩和坊內。
相當耐人尋味的是,李蓮英出宮的第一件事情便是將他名義上的這個豪宅的“李寓”的牌匾給摘了。摘下牌匾後,李蓮英就和這被摘下的“李寓”牌匾一般消失在了大眾的視線裏了。
對近代史稍有熟悉的人就都知道,李蓮英此人絕非一般的太監,他更像是一位曾手握大權的“官兒”。手上有權便不可避免地會沾染政鬥,自然,也免不了沾染血腥。根據不完全統計,李蓮英的大小仇家不少於30家。
這也是為何李蓮英執意出宮時會對勸他留下的徒弟呵斥的原因了,當時,他對徒弟的説辭是:“留下?你知道這紫禁城裏有多少把刀子等着捅你師父我嗎?這裏已經不適合我們待了。”
能在慈禧身邊“待機”到最後,李蓮英識時務的能力自是強於一般人無疑了。所以,他定也為自己將來的人生做好了盤算。
實際上,對於當時的李蓮英而言,他的最好出路就只有隱姓埋名過好下半生這一條了。這樣一來,他不僅可以安享晚年,還可躲避仇家追殺。
根據考證,李蓮英隱姓埋名後的居所總共有兩處,一處是中南海西苑門外北夾道,另一處則是西城區棉花衚衕83號。
這兩個地方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隱蔽。隱蔽到啥程度呢?一般人在這裏找個人,即便是老北京也可能會被繞暈。
也只有在這樣的地方,李蓮英才能住的安生。
但住所雖然安全,但李蓮英的晚年卻也並不十分地舒服愜意,相反,他的不適感比在宮裏時強多了。原本,他也和世人一樣,覺得此時沒了少年時飢寒和壯年時提心吊膽的自己定能活得更好,實際情況卻截然相反。因為,出宮後的李蓮英被各種疾病纏上了。
昔日在宮裏時,李蓮英每日晨昏定省,每天都圍着老年慈禧打轉,哪個點幹什麼那都是在本本上寫得清楚、在心裏記得分明的。
可一到宮外,吃喝拉撒睡全都沒有管控,這在常人看來是好事,因為自由啊,可在幾十年裏過慣了規律日子的李蓮英看來,那就相當難受了。
這樣的日子久了後,李蓮英終因身體缺乏調理而病了,而李蓮英這病,除了身體方面的因素外,心理方面的作用也不小。
人這輩子活着都得有個理由,有的人是為活着而活着,可多數人都是為一個看得見的理由而活,有人為了生活的這片土地活着,有人為某個人(或兒子或愛人)活着,也有的人為實現自我活着。
李蓮英這一生,自我實現已經差不多了,所以多數時候,他是在為一個人而活着。這個人不用説,正是他的老主子慈禧。當這個老主子不在了時,他的活着便多已形同死去了。
人一旦自己不想活,各種病痛自然會不請自來。果然,李蓮英晚年身體狀況每況愈下,不出三年他便因一個小小的風寒一命嗚呼了。
好在,李蓮英去世後,大清雖然已經大廈將傾,但裕隆太后還是特意在其死後撥白銀千兩,命人將其厚葬在了京西恩濟莊太監塋地。
李蓮英的墳墓是一個獨立的院落,墳墓前有石柱橋及牌坊,牌坊橫眉上書“欽賜李大總管之墓”,院內東西側各有亭子一座。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李蓮英墓地是用漢白玉製成,高三點五米,寬一米許,其規格實為歷朝太監之首。
然,這些説法都被李蓮英家人否定了,更大的可能多是:李蓮英墓曾被盜,他的嘴裏可能因效仿慈禧含夜明珠一類而被盜墓賊“取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