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只要實力允許,每個皇帝都想當秦始皇,劉邦和項羽也不例外

由 睢風娥 發佈於 經典

大家好,我們的搞笑小霞運動新發現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所有的皇帝都想直接郡國制,最好能直接精準控制到每個人,自己當中央處理器,每個人都完全按照自己的指令行動,這是最理想的狀態,只有做不做得到的問題,沒有想不想的問題。如果沒有這麼做,一定不是他不想,而是因為他做不到。
從表面上看,漢朝初期又搞了分封制,相比秦始皇的大一統不但沒有進步,反而退步了。那麼這是因為劉邦不想像秦始皇那樣,直接搞郡縣制,全國官員都由自己來任命嗎?當然不是,他也想當一個秦始皇那樣一言九鼎的皇帝,問題是他做不到。
郡縣制其實也不是秦始皇才開始搞的,而是在春秋晚期就開始出現了,而且最早出現的也不是在秦國,這是一個漸進演變的過程。到秦統一六國的時候,除了楚國之外,其它五國都已經完全郡縣制的改革了,內部不再是之前那種國中之國林立的狀態了。秦始皇的統一意味着,打破了各國之間的界限,把全國統一起來了,其它各國的郡縣都變成秦國的郡縣了,這也就是所謂的大一統。
但事實證明,秦國這種大一統其實是很脆弱的。因為權力過於集中,而當時的治理技術和治理方式還沒有發展到能夠進行全國範圍內的中央集權的地步,所以,當中央出現混亂的時候,整個龐大的機器就崩潰了。打個比方説,就是一個電腦的CPU崩潰了,這個電腦當然也就死機了,只能重啓。
陳勝吳廣一聲炮響,把秦朝統治機器崩潰的消息傳遍了全國,六國貴族紛紛從地下鑽傳來,大喊自己還活着,現在要復國。於是,很短時間內,各地都紛紛殺死秦朝委派的官吏,六國復活了,回到了秦統一之前的戰國格局,地盤也大體上還是維持之前的狀態,接着就是章邯率驪山囚徒出函谷關,擊敗起義軍,圍困趙國,這時候最強大的諸侯是楚國,於是楚國發兵救援趙國,領兵的諸將是宋義,副將是劉邦和項羽。
項羽擊敗章邯之後,楚懷王命令項羽和劉邦分兵入關,滅秦。項羽在正面強攻章邯軍團,劉邦則投機取巧,在魏地、韓地轉悠了半天,看不到什麼機會,於是轉而南下,先攻佔南陽,然後從南陽進入關中,秦王子嬰出城投降,秦國滅亡。差不多這時候,項羽也迫使章邯率二十萬人投降,也進入了關中,隨後在霸上大會諸侯。
項羽大會諸侯的同時,也對諸侯封地重新進行了調整。看上去,這也是一個倒退。明明秦始皇都統一了,你項羽為什麼又要倒退回分封制呢?時勢使然。項羽也是想當秦始皇,不想當週天子。但這時候他的實力還達不到,所以他先搞了一手眾建諸侯而分其力,邏輯其實和後來漢武帝的推恩令一樣,分化諸侯,讓每個諸侯沒有能力單獨挑戰項羽的能力。調整之後,封地最大的就是項羽自己。
這當然引起了六國的不滿,所以馬上開始反對項羽,隨後項羽就開始主動出擊,首當其衝的就是與項羽的地盤直接相鄰的齊國。齊國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和楚國發生過多次戰爭,一直都不服氣,現在又是挑頭反對項羽,項羽率兵討伐,雙方相持不下。就在這個時候,漢王劉邦從漢中率兵反攻關中,一舉成功,並且輕兵偷襲彭城,楚漢之爭開始了。
在反對項羽的戰爭中,很快各國諸侯就開始選邊站隊,有的站項羽,有的站劉邦,但總的來説,劉邦還是通過為義帝發喪等措施得到了道義優勢,成了反項羽聯盟的帶頭大哥。楚漢之爭打了四年,為了孤立並打倒項羽,劉邦不斷的妥協,最後是隻要其它諸侯不幫助項羽就行,就可以繼續維持現狀,還在自己的地盤上當王。
在消滅項羽之後,劉邦也跟着項羽有樣學樣,調整各國封地,眾建諸侯而分其力,那些已經被滅國的地方,也分成多個諸侯國,由他自己的兒子、侄兒去鎮守。同時,劉邦也開始逐步有計劃、有節奏的消滅那些異姓王,也就是在反項羽戰爭過程中留下來的歷史遺留問題,誅殺韓信、彭越和英布,就發生在這個過程中。
到劉邦稱帝的時候,漢朝朝廷中央能夠直接控制的地盤,大體上只有秦國故地,也就是函谷關以西的地方,出了函谷關往東走,到處都是諸侯王。當然,這些諸侯王中,也有些是比較親中央的,尤其是韓魏趙故地這一帶,大體上比較親中央,而天高皇帝遠的地方,諸侯王的獨立性就比較大一些,比如吳、楚、齊這些地方,雖然是劉邦自己的侄兒或者兒子,但獨立性也比較大。
也是因此,才出現了到文帝和景帝時期,齊地、楚地和吳地的諸侯紛紛聯合起來,挑戰中央權威的情況,最終則是在漢景帝時期爆發了七國之亂。通過討伐七國之亂的叛軍,朝廷的勢力繼續向東滲透,在一些諸侯國的中間劃出一些郡縣,由朝廷直轄,也就是摻沙子、打釘子,隔斷各個諸侯,讓他們無法聯合起來挑戰中央。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