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風雲錄#
譙周在三國時期是一個獨特的存在。他的獨特就是在蜀漢的歷史上,是一個開啓之臣,又是一個結束之臣。他在劉備奪取益州的時候,勸説劉璋投降了劉備,開啓了蜀漢的進程。而在鄧艾兵臨城下的時候,他又勸説劉禪投降曹魏,終止了蜀漢的延續。這位老臣經歷了蜀漢的全過程,並且成了勸降專業户。那麼,他究竟有什麼目的,要這樣做呢?
一、譙周勸降。
在歷史上的記載,譙周本身是一介大儒。他的專長是讀書治學,並不過多幹涉朝政。不過在蜀漢的歷史上,他卻起了很大的作用。這就是因為他的兩次勸降,對蜀漢造成了深遠影響。這是因為他雖然無意名利,卻因為遠見卓識受到大家的認同。在關鍵的時候,大家都想要聽取他的意見。
在劉備入川的時候,劉璋與劉備作戰屢戰屢敗。到了戰爭的後期,諸葛亮、張飛、趙雲等人率領的援軍打破劉璋軍的封鎖,奪取了各地的政權。劉璋束手無策,只能獨守成都孤城,等待張魯援軍的到來。
可是讓劉璋沒有想到的是,張魯援軍的首領馬超卻投降了劉備。劉備給馬超增加軍隊,讓他率領來到成都城下示威勸降。在這種走投無路的情況下,譙周不懼危險,以天命所歸為由,勸説劉璋投降。劉璋投降劉備後,譙周也成為劉備的開國功臣,得到了任用。
在曹魏發動滅蜀之戰時,譙周再次粉墨登場。在這場戰役中,由於姜維的指揮錯誤,以及雙方實力的眾寡懸殊,曹魏很快就奪取了漢中,與姜維的蜀軍主力相持於劍閣。鄧艾則抓住戰機,偷渡陰平小道直插蜀漢的腹心。在綿竹之戰中,鄧艾殲滅了諸葛瞻率領的蜀軍,兵鋒直指成都。
當時的成都已經亂作一團,很多人員都棄城逃跑。蜀漢君臣商議下一步的行動時,大家都説不出好的主意。不過從劉禪君臣的本意來説,還想繼續抵抗下去。羣臣中只有譙周力排眾議,勸説劉禪投降。譙周逐條批駁了劉禪君臣的想法,指出投降鄧艾才是最好的出路。最終,劉禪採納了譙周的建議,向鄧艾投降,蜀漢也隨之滅亡。
二、譙周勸降的理由。
譙周兩次勸降,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在敵人兵臨城下的時候勸降的。他勸降劉璋的行動是無可厚非的。因為當時劉璋的形勢已經十分明朗,他困守孤城,手下的精兵強將都損失一空。而且劉璋又外無援軍,根本沒有結尾的指望。劉璋如果繼續抵抗下去,只不過是苟延殘喘罷了。
而譙周勸降劉禪就有幾分勉強了。因為當時劉禪並沒有陷入絕境,如果他按照自己的心意去做,還能夠把抵抗進行下去。當時雖然綿竹失守,但是劉禪身邊還有部分軍隊,而姜維的蜀軍主力也尚存在,並且開始向成都進發。如果劉禪和姜維會合,還有一定的兵力可以維持。
而劉禪君臣商議出路,還有奔吳和逃奔南中兩條出路。劉禪到最後,還是想選擇逃往南中。可是這兩條建議都被譙周否決了。他説投奔東吳就是承認了丟棄了蜀漢,向東吳投降。那麼蜀漢滅亡,東吳也不會存在太久。到那個時候劉禪還得投降曹魏,與其遭受兩次屈辱,還不如現在投降只受一次就夠了。
至於説逃往南中這條出路,譙周認為那裏雖然險阻,可以憑藉抵抗一時。但是魏軍實力強大,肯定會窮追猛打到底。同時南中的民眾不會對劉禪那麼忠心,如果發生民變,劉禪君臣凶多吉少。為了阻止劉禪逃奔南中,譙周甚至説出瞭如果劉禪一逃,就會遭到不測,連南中都不會到達的話來。
至於説有人提出異議,説鄧艾已經穩操勝券,萬一不接受劉禪的投降怎麼辦?譙周説為了昭示東吳做宣傳,曹魏也會優待劉禪君臣。還説如果曹魏不優待劉禪,他自己會親自去京都為劉禪爭辯。就這樣,劉禪接受了譙周的建議,向鄧艾不戰而降了。
三、譙周勸降的目的。
我們看譙周勸降劉禪的理由,就可以看出譙周色厲內荏的一面。他勸説劉禪投降,完全採取的就是虛言恐嚇的手段。當時姜維的蜀軍主力尚存,而且正在向成都挺進。譙周不是説建議整頓軍馬,與姜維聯繫,為下一步行動做準備,而是完全忽視這一點,只顧勸劉禪投降。這使得姜維的軍隊在半路上接到劉禪讓他們投降的詔書時,都氣得拔刀砍石,大罵我們拼命來援,為什麼他們反倒投降了!
其實,譙周對劉禪的勸降,只是抓住了朝中因為綿竹之戰的損失,已經沒有了堅決主戰的大臣。而劉禪這個人生性懦弱,才會被譙周嚇唬住。如果換一個剛強一些的君主,不但不會投降,反而會給譙周帶來殺身之禍。從這方面來看,時候的形勢並沒有像譙周所説的那麼黑暗,還是有一線希望的。
至少當時姜維的蜀軍主力尚存,如果他能夠與劉禪會合,就可能給鄧艾帶來極大的威脅。如果不能擊破鄧艾,劉禪也可以從容地轉移到南中。依據姜維在劍閣的戰例,和魏軍相持還是能夠做得到的。再加上與東吳的交通要道也掌握在蜀軍手中,還可能得到吳軍的援助。如果劉禪決心繼續抵抗,蜀漢還是能夠延續一段時間的。
但是,譙周用空言恐嚇打破了劉禪繼續抵抗的決心。從這一點來看,譙周的勸降並不是完全出於對劉禪的關心。至於説他要親自去京都為劉禪力爭待遇,那更是無稽之談了。譙周何許人也,他在曹魏有何影響,誰又會在乎他的意見。由此可見,這完全是譙周的空話。
譙周用盡一切手段,去恐嚇劉璋、劉禪投降,其實最終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儘快結束戰爭,減少對蜀中的破壞。劉璋、劉禪之所以會徵求譙周的意見,最根本的原因是譙周並不是僅僅一個人,他的背後還站着益州本土的這些土著。譙周的意見就是他們的意見,他們借譙周之口,表明了自己的立場。那就是不再支持劉璋、劉禪的政權,要投奔新的主人。
在劉璋和蜀漢的政權中,這批益州土著人員是一批不得志的人員。在兩個政權中,都沒有得到重用。劉璋和蜀漢政權的當權者,主要都是些外來人員。而益州本土的人員,主要是為這些人服務的。因此,他們對這些政權沒有多少感情,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維護自己的利益上。
因此,一旦這個跟他們沒有多少感情的政權發生危難的時候,他們就會審時度勢,尋找最佳的出路。勸説自己的君主投降,無疑是一個比較好的辦法。為了恐嚇劉禪,譙周甚至説出了一旦劉禪南逃,就會被暴民襲擊,不會逃到南中的話。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到,譙周背後的勢力已經做好了準備,如果劉禪不聽從譙周的建議,他們就會以武力挾持劉禪,去向曹魏投降。
因此,譙周的態度實際上表明瞭益州土著的態度,他們不再支持劉禪的政權,要求劉禪放棄抵抗,來最大程度地減少戰爭的損失。至於説蜀漢政權所一直宣揚的匡扶漢室的主張,早就被他們遺忘了。劉禪在這種情況下,看到大勢已去,也只好束手求降了。
結語:
譙周作為一位學富五車的大儒,卻兩次參與到蜀漢的興廢中去。他先是勸説劉璋投降劉備,成為蜀漢的開國功臣。後來他又勸説劉禪投降,結束了蜀漢政權。為了勸劉禪投降,他採取了各種手段,甚至包括恐嚇欺騙的手段,才讓劉禪放棄了抵抗。
從事後譙周的表現,他多次推脱曹魏的封賞,表明他不是為了賣主求榮。譙周勸降是因為他不僅僅代表一個人,他的身後還有整個益州的土著勢力。這些土著勢力由於遭受長期的壓制,對蜀漢政權沒有多少感情。他們不關心蜀漢的成敗,更關心的是自己的利益不被影響。譙周代表他們向劉禪表明了不再支持蜀漢政權的立場,終於迫使劉禪接受了投降的主張。
其實譙周的企圖旁人看得很清楚,蜀漢滅亡後,曹魏褒獎他有保全蜀國不被破壞的功勞。這才是譙周勸降的真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