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首都特殊教育界唯一聾人博士,前沿領域帶出首位研究生

北大碩士、清華博士、大學老師——這是一份標準的“學霸”的簡歷。你可能想象不到,這位“學霸”曾經差一點沒有書讀

雙耳聽力極重度損失,醫生認為他的聽力太差,即使訓練也不會有效果。父母一開始也沒多大信心,對他的期望就是將來能當個理髮匠或者木匠,能夠自己養活自己。考大學時,心儀的學校卻因為沒有錄取聽障考生的先例而將他退檔。

這是北京聯合大學特殊教育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姚登峯的經歷。因為雙耳失聰,他的成長之路充滿了不平凡

“從記事起,父母就希望我能夠努力做一個‘普通孩子’。”姚登峯總是這樣介紹自己。

1歲時,因為注射了幾劑鏈黴素,姚登峯墜入了無聲世界。5歲時,醫生為他測試聽力後,都搖了搖頭:“聽力太差,訓練不會有效果。”姚登峯的父母不甘心,哪怕再困難也要試一試。

當時,國內還沒有生產助聽器的廠家,也沒有語言康復訓練的專業機構和康復經驗。姚登峯母親帶着從北京獲得的2頁紙的康復資料,開始給他做語言康復訓練,此時,已過了學習語言的“黃金年齡”。如果不學會説話,將來就無法與人交流,往後的艱難可想而知。

為了讓他能夠開口説話,母親想了很多辦法,調動起他的視覺、觸覺和嗅覺功能。開始,母親貼着他的耳朵大聲説話,後來又將一張紙條放在嘴邊,感受説話時氣流的變化,還將他的手指放在喉嚨或者口中,感受喉嚨和舌頭的變化。

就這樣,康復訓練持續了多年,姚登峯終於學會了説話。很快,姚登峯到了上學的年齡,母親去特殊學校考察後,最終決定把他送到普通學校就讀。第一次聽寫測試,姚登峯只得了26分。

多年之後,回想起這段經歷。姚登峯依然感謝父母當年的選擇。如果不是上了普通學校,他可能連“普通孩子”都當不成。

一開始,姚登峯上課是連聽帶猜。“聽聲音佔1/3,看口型佔1/3,剩下的就是靠語言環境來猜。”這樣努力地聽講,姚登峯也只能聽明白上課內容的三成左右。隨着科技的進步,姚登峯戴上了大功率助聽器,終於可以聽得清楚一些。加上課前的預習和老師的板書,他的成績才慢慢提升,並始終在班上名列前茅。

1998年,姚登峯參加高考,成績過了一本線。他希望將來能夠幫助更多和他相同經歷的孩子,於是滿懷希望地報考了某大學的特殊教育系。

然而,這所學校以不招收聽障考生,以“沒有先例”為由,將姚登峯退檔。一時間,姚登峯陷入了迷茫,他不明白自己的努力為何會被輕易否定。

“我不但要像普通人一樣好好生活,還要活出精彩,活出不一樣的人生!”

在民政部門的努力下,姚登峯最終被湖北民族大學計算機專業錄取。姚登峯格外珍惜讀書的機會,在大學裏,他年年都被評為三好學生。大三時,他入了黨。他下定決心,繼續深造,為殘障人士的康復教育而努力。

2003年,姚登峯以專業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北京大學攻讀碩士。在北大,他的專業是軟件工程,第一次接觸到了“信息無障礙”的概念。他了解到,中國聽障人口眾多,但無障礙領域卻幾乎一片空白。而在發達國家,藉助各種無障礙設施,聾人甚至可以像普通人一樣生活。

“盲隔絕了人與物,聾隔絕了人與人。”姚登峯引用海倫·凱勒的名言,下決心將信息無障礙當作終身的研究方向。“信息無障礙研究不但可以幫助到殘障人士,老年人也能從中受益。”

2009年,他受邀出席了在西班牙舉行的世界萬維網大會,並在論壇上發表了論文。這也是第一篇來自中國大陸的信息無障礙論文。

碩士畢業後,姚登峯來到北京聯合大學特教學院,成了一名大學老師。為了能夠和學生交流,姚登峯學習了手語。

“目前我們國家只有不到10%的聾生能夠上大學,太少了。”姚登峯説,聾人教育需要更多的人來關注。他希望在教學中通過科學的無障礙技術,幫助聽障人士實現真正的“信息無障礙”。

考慮到學生的編程基礎較差,姚登峯就像母親當年教他學説話一樣,也想了很多辦法教學生。比如講到“進程”和“線程”,兩個概念非常抽象,又容易弄混。於是他在PPT上放了一個漫畫版的孫悟空,“進程就好比孫悟空,線程就好比孫悟空用毫毛變出來的小猴子。”講到線程是如何合作的,姚登峯又放了一張火神山醫院的照片,學生們一看就明白了。

2012年,姚登峯一邊工作一邊備考,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了清華大學的博士研究生,繼續從事手語計算的研究。四年後,他又以7A的全優成績通過博士答辯。

今年夏天,姚登峯培養的第一位碩士研究生畢業。姚登峯雙耳失聰,而他的研究生卻是擁有正常聽力的健聽人士。而且,研究方向還是眼下十分熱門的無人駕駛。

這份工作難以想象。

“我們交流起來沒有障礙。”姚登峯淡然一笑。常人無法想象,聾人給健全人講課,而且還是如此前沿的領域,怎麼可能?但姚登峯做到了。

在他的悉心指導下,這位研究生專注於交警手勢識別的研究,通過行為識別來輔助無人駕駛。他還指導研究生對更細微的動作進行識別,比如吸煙。“這是更精細的識別。如何判斷一個人手裏拿的是煙還是筆,需要更加完善的算法。”

説起科研,姚登峯侃侃而談。嚴重的聽力殘疾,並沒有阻礙他教書育人。作為首都特殊教育界唯一的聾人博士,姚登峯堪稱是一個“傳奇”。

“我不是天才,我能有今天的成績,除了自身的勤奮,還要感謝母親的呵護和來自全社會的關愛。”姚登峯説。

為了回報社會的關愛,姚登峯全身心地投入到信息無障礙的研究之中。他的手語計算研究,目前已經能夠應用到行為識別、無人駕駛等領域。他的科研團隊還在研發一款可穿戴設備,可以將語音識別成文字,從而給更多人帶來便捷

隨着人工智能的興起,姚登峯對信息無障礙的未來充滿了憧憬。

“我的成長過程見證了時代的進步,更得益於國家經濟和科技的飛躍發展,思想觀點的進步,尊重生命、尊重人權的政策體現和人文關懷,康復機構普及,殘障兒童免費康復,在普校或特校享受義務教育。未來,殘障人士的生活必然會越來越好。”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00 字。

轉載請註明: 傳奇!首都特殊教育界唯一聾人博士,前沿領域帶出首位研究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