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企圖聯盟日軍入侵中國的鄰居,總人口七千萬,祖先來自中國

弱國無外交,放眼歷史,這是一條不成文的規則,而體現到具體的行動上,那就是依靠,被利用,甚至被佔有。

而有這樣一個國家,在各大國之間遊刃有餘,在他的外交策略中,誰強依附誰,不僅保持着獨立的政權,還過得有滋有味,這個國家古時稱暹羅,今為泰國,國土面積五十一萬,人口六千九百萬(17年數據),現在估計有七千萬了。

暹羅歷史悠久,在東南亞大地也有着非常燦爛的文明成果,暹羅人其實自稱為泰人,他們最初是從擺脱高棉統治而獲得自由,而在當地,泰即為自由的含義。

曾企圖聯盟日軍入侵中國的鄰居,總人口七千萬,祖先來自中國

13世紀開始,素可泰王國建立,歷經大城王朝、吞武裏王朝、曼谷王朝四個時代,暹羅東南、西南均為漫長的海岸線,與老撾、柬埔寨、緬甸和馬來西亞交界。

東南亞這幾個友好鄰邦,在窩裏鬥這方面着實令人眼花繚亂,大量的歷史記載都是講述着誰把誰的政權推翻了,然後誰又被誰打敗了,國與國之間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沒有哪個政權具有絕對的實力,統一整個地區,由此造成各個政權統治下的王朝,經濟發展不穩定,軍事實力更是沒有穩固的基礎,分裂和戰爭讓東南亞諸國都無法強大起來。

而泰國的歷史演變也是如此,起初的泰人是沒有國家概念的,素可泰王國建立就稱自己為“阿那札素可泰”,後來有一個總稱即為“勐泰”,意為“泰人之地”。泰人在生活的地域為都城。

因此,泰人的傳統觀念裏,只有政權的統治,而無國界之分。直至近代,“泰國”這個國名跟着政權的反覆仍然被改了兩次才最終確定。

曾企圖聯盟日軍入侵中國的鄰居,總人口七千萬,祖先來自中國

很多東南亞國家的建立都與中國有關,而中國的朝代更迭總會出現一批具有開拓精神的人們大舉南遷。

暹羅政權更是與中國的關係密不可分,元明清三代,暹羅一直都保持着附屬國的身份,而向中國朝廷稱臣納貢,而中國的皇帝老爺們毫不吝嗇,賞金帶銀的給予獎賜。

同時暹羅內部政權更迭,也有中國因素存在,吞武裏王朝的建立,就是華裔領袖鄭信,在緬甸攻陷大城王朝京城之時,帶領泰人組織力量,重建家園,經過大半年的浴血奮戰,收復國土,建立一代王朝。

曾企圖聯盟日軍入侵中國的鄰居,總人口七千萬,祖先來自中國

中國古代與暹羅經濟往來密切,雙方使節頻繁交往,清乾隆年間專門設立衙門“本港行”辦理暹羅的貿易和税務。但是,隨着清朝統治下,封建政治經濟在世界格局演變下日漸衰落,暹羅的依附政策開始放鬆,逐漸轉向西方列強的身後。

大清被列強不斷侵佔後,暹羅政權徹底脱離與清政府的關係,而暹羅地區也成為列強向亞洲滲透殖民主義的橋頭堡。

暹羅在西方諸強的夾縫中,總是能看到機會,而二戰時期的牆頭草作風更是彰顯水平,這一波操作,使得暹羅不僅保住了勢力範圍,還獲得了頗為豐厚的利益。

曾企圖聯盟日軍入侵中國的鄰居,總人口七千萬,祖先來自中國

首先是與日本軍國主義的結盟,讓泰國在二戰爆發初期免於被日軍佔有,同時泰國還贏得了老撾和柬埔寨的部分領土和緬甸部分東撣邦地區。

日軍與泰國的結盟也使得日軍迅速向東南亞和南亞地區擴張。這期間泰軍不僅跟中國遠征軍有着直接的軍事對抗,更準備集結大軍向中國雲南進犯,企圖佔領中國國土,而這一野心終未得逞。

隨着軸心國在二戰戰場上逐節敗退,全世界國家掀起反法西斯浪潮,美國在珍珠港事件後加入反法西斯同盟,蘇聯在歐洲戰場也轉危為安。

曾企圖聯盟日軍入侵中國的鄰居,總人口七千萬,祖先來自中國

泰國政權看到勢頭不對,馬上改變隊形,把和平的大旗插在與同盟國的談判桌上,述説這與日本結盟實屬被逼無奈,自是痛心疾首。一把鼻涕一把淚,感動了天也感動了地,終於得到英美等同盟國的諒解。而後二戰以德意日軸心國無條件投降宣告落幕。

泰國不僅度過了本國法西斯軍國主義的危機,還成為戰勝國得到了日本的戰爭賠款,這樣地結果自然令泰人滿意,當初親日的泰人領袖鑾披汶·頌堪居然還能回到泰國,繼續長達十年的統治,真是讓人歎為觀止。

國無大小,只有強弱,中國近代史的教訓就是落後就要捱打。但這個規律,在泰國的治國方針裏,完全是可以忽略的存在;但是血一樣的事實,向世人召示,軟弱的政權,沒有尊嚴,一個民族的強大,要靠整個國家和人民萬眾一心、艱苦奮鬥而得,用鋼鐵般的鬥志打拼出來的強國之路,是任何外敵所無法侵犯的。國弱則民弱,國強則民強!

參考資料:《泰國史》、《二戰全史》、《壯族與傣族的歷史淵源及遷徙》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14 字。

轉載請註明: 曾企圖聯盟日軍入侵中國的鄰居,總人口七千萬,祖先來自中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