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在新中國的開國將帥中,除了“根紅苗正”的老紅軍、老八路之外,還有一些將領是“半路出家”,通過起義、投降,甚至被俘加入的革命隊伍。
例如著名的開國上將呂正操,就是出身東北軍,在抗日戰爭時帶領部隊宣佈起義,加入了八路軍。其他的還有開國上將陶峙嶽、陳明仁等人,都是通過起義走上了革命道路。這些將領雖然參加革命的方式不同,但他們同樣為中國革命的成功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在開國中將中,也有一位將領是“半路出家”,是被紅軍俘虜之後,才加入的紅軍,他就是王諍將軍。
王諍出生於江蘇省武進縣,他從小聰明好學,在村中私塾畢業後,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無錫市的中學和專科學校。在求學的過程中,年輕的王諍接觸到了革命思想,經常參加學生的愛國運動,是“三民主義”的忠實擁護者。
面對舊中國內憂外患的情況,立志要為國家崛起而奮鬥的王諍棄筆從戎,報考了黃埔軍校。1928年,19歲的他以優異成績,進入黃埔軍校第六期學習,主攻無線電報專業。在校期間,除了完成學校規定的課程外,王諍還刻苦鑽研電報、通信業務,為他今後能夠在通訊行業大放異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從黃埔軍校畢業後,王諍被分配到了國民黨第九軍,負責無線電和話務通報工作。加入反動軍隊後不久,王諍所在的部隊就被調往蘇區圍剿紅軍,王諍對此心生不滿。作為一個愛國之人,他是堅決反對內戰的,但作為一名軍人,他又不得不服從上級的命令,只能硬着頭皮來到了蘇區,參加了第一次圍剿。
戰鬥開始後,面對士氣高漲的紅軍,王諍所在的18師節節敗退,不久後全線崩潰,王諍和他領導的通訊人員全部成了紅軍的俘虜。在被紅軍俘虜之後,王諍接觸到了紅軍戰士和共產主義思想,明白只有這支隊伍才能救中國,結果義無反顧的選擇加入了紅軍陣營。
當時無線電作為戰場上的先進事物,紅軍中根本沒有,也沒人會用。聽説俘虜了敵人一個無線電報務員和一部電台,就連毛主席和朱老總都很重視,親自接見了王諍,對他加入紅軍表示歡迎,並表示要他主持,開始組建紅軍的通訊部隊。
1931年,紅軍總部成立了無線電總隊,王諍被任命為隊長兼任通訊聯絡局局長。紅軍的信任,讓王諍備受感動,暗下決心,要儘自己最大的能力幫助黨和紅軍取得勝利。
當時紅軍中只有王諍帶過來的一部電台,可還在戰鬥中受損,只能聽,不能發報。好在當時紅軍中就有這一部電台,並不需要發報。王諍就利用這“半部電台”,開始收聽和破解敵人的情報,從此紅軍開啓了“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的時期。
在後來的戰鬥中,紅軍又繳獲了一部電台,這讓王諍大喜過望,他立刻組織了紅軍無線電培訓班,開始招收有文化的紅軍戰士,進行無線電培訓。在王諍的悉心教導下,紅軍第一批無線電人員很快畢業,不久後就被分往各支隊伍,為接下來的反圍剿勝利奠定了基礎。
第一次圍剿紅軍失敗後,敵人並沒有放棄,很快就發動了規模更大的第二次圍剿,直接調集20萬重兵,對中央蘇區進行圍攻。剛剛成立不久的無線電總隊,在王諍的帶領下,立刻加入到了戰鬥中,開始偵聽敵人的一舉一動。
在戰爭最關鍵的時刻,王諍都是親自上陣,竊聽敵方無線電信息,然後根據經驗破譯出有用的情報。一次王諍監聽到敵軍一個師發報稱:“現駐紮富田,明早出發。”而南昌吉安留守部隊反問對方去哪,敵人回答説“東固”。
這一情報立刻被送到毛主席和朱老總面前,根據這條重要情報,紅軍在路上設伏,一舉殲滅了這支部隊。在慶功會上,毛主席高興的説:“紅軍這次勝利,多虧了王諍這個千里眼,順風耳!”從此之後,王諍帶領的部隊就成了紅軍的“千里眼,順風耳”,成了紅軍反圍剿的一件秘密武器。
在王諍和他的無線電通訊部隊的配合下,紅軍在第二次反圍剿作戰中,先後取得了大小35場勝利,打垮了20萬敵軍。戰後,為了表彰王諍的功勞,中央還授予了他二級紅星獎章。
之後王諍又參加了第三、四、五次反圍剿,以及長征,他還主持開辦了紅軍通訊學校,無線電器材廠等。部隊到達延安後,出任軍委通訊科科長,第三局局長。
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作為總參部第三局局長的王諍,開始負責全軍的通訊聯絡工作,為各位首長和前線作戰部隊提供通訊服務。1940年,在他的主持下,延安開辦瞭解放區第一個廣播電台。
結束語:
新中國成立後,王諍先後出任電信總局局長、通信部部長等職。1955年被授予開國中將軍銜。
作為人民軍隊的無線電通信事業的開創者,奠基人,在通訊領域擁有超高的地位。直到今天,國家信息產業部、廣播電視總局以及三大運營商等通信領域部門,都將王諍尊為行業的奠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