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和龐統同是羅貫中小説《三國演義》中的頂尖謀士,並稱為一“龍”一“鳳”。大隱士司馬徽曾誇讚説:“卧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那麼他倆的才志究竟有何差別呢?劉備一度龍鳳兼得,為何還是沒安天下呢?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卧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文學家。早年隨叔父諸葛玄到荊州,諸葛玄死後,諸葛亮就在隆中耕種。後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輔佐劉備建立蜀漢。
蜀漢建立後,諸葛亮被封為丞相、武鄉侯,對內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對外聯吳抗魏,為實現興復漢室的政治理想,數次北伐,但因各種不同因素而失敗,最後病逝於五丈原。劉禪追諡其為忠武侯,後世常以武侯、諸葛武侯尊稱諸葛亮。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
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
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龐統(179年-214年),字士元,號鳳雛,漢時荊州襄陽(治今湖北襄陽)人。東漢末年劉備帳下重要謀士,與諸葛亮同拜為軍師中郎將。與劉備一同入川,於劉備與劉璋決裂之際,獻上上中下三條計策,劉備用其中計。進圍雒縣時,龐統率眾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年僅三十六歲,追賜統為關內侯,諡曰靖侯。後來龐統所葬之處遂名為落鳳坡。
龐統的才華、計策、謀略智慧皆符合一個才幹人的思維,可以説是當世才華人物的一個真實縮影。他有着多數才華橫溢的人的傲氣、剛正、豁達。足智多謀、巧言善道“鳳雛”龐統的才華最為璀璨,但命運最為多舛。龐統的性格是孤傲、清高,不入俗流。
龐統的能力真的能與諸葛亮並列嗎?
從歷史地位講,按照《三國志》來講,龐統和法正合為一傳,諸葛亮單獨一傳。在劉備稱漢中王前,龐統可以和諸葛亮並駕齊驅,官職都是軍師中郎將,相當於參謀長一級。而當劉備稱王后,諸葛亮為軍師將軍,相當於解放軍總參謀長一級。龐統此時已死,假設他還活着的話,應該和法正一個級別。法正當時被封為尚書令,護軍將軍,大致相當於國務院副總理,軍區副司令一級別。因此從地位上講,龐統比不上諸葛亮。
陳壽評價諸葛亮為“識治之良才,管(仲),蕭(何)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餘!“就是説從治國角度講,諸葛亮堪比齊桓公時的管仲和漢高祖時的蕭何。但是連年北伐未成,究其原因是諸葛不擅謀略。諸葛亮北伐失敗有多種原因,不能簡單歸結為他不擅謀略。但是相比龐統,法正來説,確實是有差距。
古代的地位不僅僅由能力決定,人品和德行也十分被看重。諸葛亮“開誠心,布公道,庶事精煉,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可見諸葛亮是一個公正嚴明,恪守道德原則的人。相比而言,龐統則是“雅好人流,經學思謀,然不修常謙之道,矯然太當,盡其蹇諤之風。”因此,龐統是一個喜歡熱鬧,擅於思謀,卻有些不修邊幅的人。所以劉備入川的時候帶龐統,攻漢中的時候用法正,皆因此二人長於計謀。但是在治國時卻得用諸葛亮,因為諸葛亮為人嚴謹,公正,執法嚴厲。兩個人各有所長,不能直接的説誰的能力更強。
劉備得諸葛亮、龐統為何沒得天下?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歷經混戰,天下初具三股勢力,北有曹操、東南有孫權、西南有劉備,當年,劉備得徐庶,大敗曹操,曹操看上徐庶,用徐庶的孝心騙徐庶投曹。徐庶臨走時,向劉備推薦兩人,一人是卧龍諸葛亮、一人是鳳雛龐統,並告訴劉備,此二人得一人者得天下。後來,劉備用盡心思,將諸葛亮和龐統都收為門下,為他所用,希望恢復漢室,一統天下。然而,劉備後來並沒有得到天下,卻是為何?筆者分析了一下,得出以下原因:
第一,劉備和諸葛亮提倡的“興復漢室”在後期已經不得人心了,老百姓需要的是一個穩定的太平盛世,皇帝姓不姓劉已經不重要了。這是政治中心思想的失敗。諸葛亮是內政專家,軍事才能平平。劉備集團前期軍事靠龐統和法正。後期儘管是諸葛亮,但亮五次(注意,正史上只有五次,絕對不是“六出祁山”)出兵,國家已經沒有經濟實力了。
第二、劉備的勢力確實太弱,相比曹操、孫權,兵力先天不足,當曹操、孫權擁有自己的地般時,劉備還沒有自己的勢力範圍,只能借用劉璋地盤為生,當曹操攻打過來時,只求和孫權聯合,共同抗曹,而且將軍不多,每次戰爭,總只有那麼幾個將軍可用(就是所謂的五虎上將),再厲害的將軍也是人,也有疲勞的時候。尤其是五將死後,更無能人。所以縱使諸葛亮和龐統有天大的本領,也是巧媳婦難為無米之炊。
第三、諸葛亮和龐統才能太強,相互不服。諸葛亮和龐統的能力誰更強,恐怕誰也不服誰,旁人也人法評比。諸葛亮草船借箭、聯孫抗曹,出盡風頭;龐統向曹操獻連環計,施火攻,使得孫劉聯軍大勝,風光無限。諸葛亮曾説龐統學識勝他十倍,説明兩人正相上下。但一山難容二虎,而且,劉備重用諸葛亮,而忽略了龐統,龐統不可能用全部才能輔助劉備。終於,諸葛亮施計使龐統命喪亂箭之下。兩人如此爭鬥,劉備安能得天下。
第四,蜀國只是一個形式上統一的政權。四川土著一部分人、劉焉帶去一部分人,劉備帶去一部分人——三股勢力之間矛盾很難調和。就連蜀國上層也是不合的。首先是關羽和黃忠不合;其次是關張和馬超不合;關張之間的價值觀不統一;趙雲不受重視;諸葛亮和李嚴不合;魏延和楊儀不合等等。這麼多的內部矛盾,蜀國不可能心齊。
第五、劉備的勢力範圍十分貧瘠,都是高山區,經濟十分落後,而曹操有華北平原、孫權有江東平原,經濟十分發達,戰爭比的最終是經濟,沒有經濟的強大支撐,光靠計謀不是長久之辦法,而且劉備文臣裏沒有發展經濟的能人,什麼都靠諸葛亮和龐統,所以諸葛亮和龐統縱有天大本領,也不可能是全面手,其才能都是有一定侷限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