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一個廢鏡頭的《雍正王朝》,為何一直重複這兩個畫面
《雍正王朝》作為國產權謀局精品,全劇可以説是節奏緊湊,步步驚心。在那個沒有注水劇情的年代,《雍正王朝》的每一個鏡頭、出場人物都不是多餘,甚至連空鏡都能從中讀出特殊的含義。但是就在這樣一部沒有廢鏡頭的電視劇中,導演卻孜孜不倦地重複兩個鏡頭。
太監鳴鞭——君臣權利博弈前的預警
如今的清宮影視作品,尤其是朝會開始前夕都會大量使用鳴鞭作為過渡,《雍正王朝》也不例外。在古代,鳴鞭
目的是警告臣下:皇上即將駕到,重要典禮就要開始,大家要立即安靜。
據史料記載,清朝鳴鞭制度緣起於康熙。在他智除鰲拜之後,為了想羣臣顯示至高無上的皇權威望,下旨規定了鳴鞭這一基本禮儀。可以看到,鳴鞭的誕生更是表達了君王的威嚴。
鳴鞭代表着崇高不可侵犯的權威,《雍正王朝》作為一部權謀劇,自然少不了君臣博弈。細細重温會發現,劇中只要一鳴鞭,接下來的朝會勢必就是一場新的君臣博弈。例如追逃國庫欠款、二廢太子、以及雍正登基後八爺黨無數次在朝會上明裏暗裏的逼宮戲碼,每次只要小太監開始揮鞭,觀眾的弦就會開始緊繃。《雍正王朝》這部劇也是靠着這一次次朝會博弈來推動劇情,連同雍正的盡責、隱忍、腹黑這些帝王心術也通過一次次朝堂加以凸顯。
2、倒馬桶——化險為夷後的平靜
每一天清晨都是從內務府太監們推着馬桶車或者倒馬桶開始,外加幾個小太監掃地。這是除了揮鞭後,另一個貫穿全劇的經典場景。
和前面的揮鞭出現的場景相反,倒馬桶這一幕出現的時機往往是在化險為夷後的新一天,例如法場勇救張五哥、朝會剷除八爺黨、新王登基等,再加上每次太監倒馬桶時的配樂,相比揮鞭倒馬桶的氣氛更多了一份平靜,刻畫了真實的清宮生活氣息。
馬桶裏裝着的都是一些過去的排泄物,每天從倒馬桶開始。不管是康熙朝還是雍正朝,及時是在最後一集雍正駕崩後,在弘曆登基前,電視劇依然保留這個貫穿全劇的常規動作。去舊迎新,舊的君王、大臣老了走了,但馬桶依然年輕有活力,更不會因為君王更迭而發生變化。日子照常,萬物依然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