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唱歌對大部分沒有優秀模仿能力的普通歌唱愛好者來講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由於很多老師講解的方法比較感性也比較抽象,學員難以理解和領悟。國家大劇院演員毛偉釗老師通過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和潛心研究,基於國內外基本的聲樂理論,結合學員通常出現的困惑和問題,探索總結出了步驟發聲法,來滿足普通歌唱愛好者實現自己歌唱的專業夢。
毛偉釗步驟發聲法是基於實驗語言學和人體解剖學而創立的一套發聲訓練方法和歌唱發音規則,通過對發聲體系最底層邏輯的研究,由小及大、由局部到整體,形成的一套步驟化標準化的發聲訓練體系,包括自然狀態下雙聲道發聲訓練、歌唱語言發音標準化訓練以及字節正確演唱的步驟化訓練等。這套體系讓聲樂學習中存在的抽象、模糊、經驗性的概念,變成了看得見、説得清、精準化的訓練步驟。
在這套體系中,提出三大歌唱理念:一是雙聲道歌唱理念。雙聲道歌唱,就是口咽腔形成的真聲通道和鼻咽腔形成的假聲通道(高位置共鳴通道)同時歌唱,通過舌位的調整讓兩種聲音形成和諧比例;二是歌唱唱的是過程而不是狀態。步驟發聲法強調歌唱是從自然哼鳴到自然元音,再將這個自然的雙聲道發音放大並修飾,這樣一個歌唱的過程能讓歌聲更加優美動聽,情感表達更加自如。常規發聲一般會選擇打開具有共鳴的狀態直接唱,這樣唱出來的聲音往往是直接的、僵硬的,難以表達情感;三是人體各個發聲器官要平衡用力。唱歌是一個腔體裏的發聲器官,比如喉、舌、咽、齶、唇、齒、牙、鼻等協調完成的,任何局部失衡都會導致難聽的聲音。因此,在這套體系中,發聲時每個部位的狀態、發聲順序,用力多少、用力的方向、肌肉的狀態以及舌位的變化等都有詳細的指導。通過標準和步驟實現對發聲器官工作過程的有效控制,從而使其產生正確的聲音。
對發聲體系最底層邏輯的研究,就是對發音最小單位元音、輔音音節的研究和運用(因為每個字都是由元音和輔音構成),通過明確每個元音、輔音發音的具體步驟,讓歌唱者先發好最小單位的音。比如唱元音a時,步驟是:吸氣→自然狀態下的哼鳴(通過舌根抬起讓氣息進入鼻咽腔)→下嘆發出真聲a(通過下放舌根實現)→雙聲道同時發聲(舌位保持合適的位置)。類似這樣在對元音、輔音音節發聲步驟進行明確後,將它們互相組合形成文字的發聲規律,再將文字組合形成句子的發聲規律,這樣讓歌唱者按照具體步驟跟着練習。
在這樣一套步驟化標準化體系下,實現如下功能:
準確找到高位置共鳴。步驟發聲法提出,共鳴來自於輔音阻氣。因此,在這套發聲體系中對所有輔音阻氣共鳴的位置及特點進行了詳細的講解和演示,包括唇齒舌如何發力、相關肌肉的力量、形狀和方向等,能夠讓歌唱者準確找到高位置共鳴的具體發力點。
準確找到內口腔以及喉咽腔打開的狀態。擠、卡、壓是歌唱中最容易犯的毛病,在步驟發聲法中,一方面教會大家採用自然狀態下打哈欠的感覺尋找打開的狀態;另一方面通過對元音發聲的步驟訓練來保持內口腔以及喉咽腔正確的打開狀態。比如唱u時,內口腔要用o的形狀;唱ou時,要延長o元音的內口腔形狀。類似這樣對單元音、雙元音以及多元音都進行了詳細的分析,讓學員能夠迅速找到正確的元音腔體,保持打開狀態進行歌唱,解決了擠、卡、壓難題以及高音上不去的問題。
準確找到正確的歌唱過程。在歌唱唱的是過程而不是狀態的理念指導下,發聲訓練中通過明確上哼下嘆的具體步驟讓歌唱者找到正確的歌唱過程,包括:吸氣→自然狀態下哼鳴→發出真聲(元音腔體打開)→下嘆(使用向後向下的力)→整個腔體拉開(向上、向後、向前、向下同時用力)。在下嘆以及拉開整個腔體時,膈肌發力,形成新的氣息動力,如此循環往復。
準確找到美好歌唱的完整步驟。步驟發聲法把雙聲道歌唱完整的步驟歸納為五個步驟:吸氣→發聲模具的準備(輔音共鳴和元音腔體)→共鳴(起因位置的高低)→發聲(元音口型)→拉腔(整個腔體打開並保證回到共鳴)。這五個步驟與發聲訓練中上哼下嘆的步驟原理相一致,通過這種由局部到整體、由淺入深的方式,讓歌唱者在一步一步的體驗中,唱出自己美妙的聲音。
總之,通過步驟發聲法的訓練,能讓歌者保留自己獨有的嗓音唱出個性,咬字發音張口到位字正腔圓,發聲器官鬆弛自然避免損傷,腔體通暢保持音質統一,學會調控氣息和力量配比秘訣以及音的高低和音量的大小,讓歌曲風格和情感表達都掌握在自己手裏。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田婉婷
編輯/崔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