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繼續以前的教學方法,對我們的孩子進行,記、背、算這些東西的教育。我可以保證,三十年後孩子們找不到工作。——馬雲
説實話,自從聽過馬老師的這番演講,我作為母親內心就惴惴不安,這拋給了我們家長一個問題,我們拼命去買的學區房、拼命給娃報的補習班,真的對於孩子的未來有幫助嗎?還是我們努力了18年,培養出一個連工作也找不到的孩子,更別提出人頭地了。
於是我開始關注孩子學習以外事情,有哪些能贏在未來的關鍵能力!最終我在不同的教育專家的理論中,總結出了孩子需要從小培養的5大關鍵能力,這5大能力更能助力孩子成為一個有出息的人,長大更容易出人頭地。
一、自尊心
教育專家蘇霍姆林斯基曾把自尊心比作人類所有高尚品格的頂峯。可見自尊心的重要性,但很多家長卻忽視了自尊心的培養,結果孩子可能出現這幾種情況::厚臉皮的孩子,家長怎麼説都是一副無所謂的樣子;也可能經常性地討好別人,覺得自己不重要;要麼性格壓抑沒有安全感,這其實都低自尊的表現。
而這種低自尊一直延續到成年,那麼他們在生活工作中總是不積極、不主動、常抱怨的角色,很容易喪失機會,而且會因為自己疑神疑鬼、患得患失在親密關係中折磨對方也折磨自己,所以無論是生活還是事業,低自尊的人很難收穫成功,可見培養自尊心的重要性。
我非常喜歡心理學家Ph·D·Laura Smith對於兒童自尊心的比喻,他把兒童自尊心比作氣球,氣球沒有氣沒價值,氣球氣太足容易爆炸,只有不多不少才能又安全又有觀賞性。這給我們所有家長一個提示培養孩子的自尊心要適當。
二、積極主動性
大量研究發現:孩子發展最理想、健康的狀態,是主動性和自制力兩顆種子都發達。——教育專家孫雲曉
有專家通過調查研究發現,那些有高成就和高創造力的人6個心理品質中,有5個都需要主動性的發展。但是對於現在的學生來講,積極主動性成為一種稀缺的能力,有相關調查顯示,我國75%的學生認為自己存在拖延,有50%的學生承認自己一直有拖延。可見積極主動性的培養刻不容緩。
所謂積極主動性就是讓孩子主動、自發地做事情,他們自己心情愉悦,家長也不累心。這就要求從小家長要多放手,少包辦,給孩子更多的掌控感。也不要動不動就用命令的語氣跟孩子説話,讓孩子順從,學會示弱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
三、交往能力
哈佛大學一項長達 75 年的研究得出結論:良好的人際關係讓人更快樂、更健康、更幸福。
這也印證了卡耐基的一句話,一個人的成功30%靠才能,70%靠人際關係。但是良好的人際關係,指的並非你擁有的朋友數量夠不夠多,而是你是否在一段穩定的親密關係中,還有親密關係的質量如何。
蒙特利爾大學的一項研究:小時候不合羣或者是注意力不集中的兒童,在35歲時比其他孩子收入累計低77000美元。
想要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高質量的親密關係,這就要求從小就培養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在3-6歲社會交往的敏感期,要給孩子創造交朋友的環境,同時引導孩子如何收穫好朋友,比如分享、共情、安慰、讚美別人都是社會交往的技巧。他們將來可能成長為懂社交、懂得團隊合作的高情商人才。
四、情緒能力
Gottman博士研究表明:擁有良好情緒力的孩子,碰到困難不慌張,會集中注意力去解決問題,社交能力好,學習成績也會更好。
這就是為什麼説能管理自己情緒的人比打下一座城池更偉大。所謂孩子的情緒能力,是他們能夠正確表達情緒,能夠調節負面情緒也能安慰他人情緒。而説到底就是一個高情商的人才,要知道如今情商在一個人成功因素所佔的比例已經不再是一星半點。
想要培養孩子的情緒能力,首先要讓孩子認識情緒,比如使用情緒卡片讓孩子瞭解喜怒哀樂,然後給自己的情緒貼上標籤,準確表達出來。這需要經常練習,我建議家長可以通過一些情商培養的書籍,來提升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
五、自律能力
相信很多家長都深受孩子沒有自律性的困擾,父母變成了全職保姆,寫作業、起牀、洗臉、吃飯都得要父母看着、照顧着,毫無自律性。一些家長不以為然,當作是孩子撒嬌,但根本上是缺乏自律性的表現,對於未來影響深遠。
感興趣的家長可以去了解斯坦福大學的一項著名的"棉花糖"實驗,這項研究告訴我們:懂得自控的孩子擁有一種可貴的品質,就是自律,而自律才是成功的要訣。所以説培養自律性已經是一件刻不容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