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個習
原創文章,歡迎轉發分享!
最近,有一位考研的小朋友在問:“參加複試65個人,招生47人,我排名21,採用的是佔比30%的網絡複試,是不是比較穩?”。
相信,隨着高校複試名單陸續公佈,會有越來越多的同學想問這個問題。
所以,下面藉着這個問題,給大家做一個分析,希望大家能夠做到心中有數,認真備考,成功上岸!
首先,我們要知道的是,考研複試到底“穩不穩”除了取決於初試成績排名外,還與下面兩個因素有關。
考研總成績中複試成績的佔比
考研時,決定你最終能不能被錄取的是初試成績+複試成績。
並且,不同學校的計算方式還不一樣。
比如,有些學校初試成績佔比為50%,複試成績佔比也為50%。
而有些學校初試成績佔比則為60%,複試成績佔比為40%。
還有一些更“良心”的學校,初試成績佔比為70%,複試成績佔比只有30%。
比如,四川大學電氣信息學院。
在計算考生入學總成績時,初試總成績佔比就為70%,複試成績佔比為30%。
而對於複試佔比較小的學校,初試成績就顯得越重要。
初試成績排名越靠前,也就越“穩”,這一點相信並不難理解。
因為,複試成績佔比少,複試表現對最終成績的影響就小。
所以,對於文章開頭這位同學來説,初試成績排名靠前,複試佔比只有30%,確實是一件好事。
不過,到底穩不穩,我們還不能只盯着排名與複試成績佔比看,我們還得看分差。
不能只看排名,還得看“分差”
我們要知道,在看任何成績排名時,我們還應該關注另外一個數據,那就是“分差”,如果,分差越大,則意味着排名靠前與靠後同學的實力比較懸殊。
分差小,則意味着排名靠前與靠後的同學實力可能差別不大。
比如,下面這份浙江大學計算機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複試名單。
我們可以看到,總共有43人進複試,但是呢,除了前面幾位同學外,排名在中間以及後面的同學,分差一點都不大,很多都是並列的。
第20名與第43名初試成績只差了8分。
如果,在計算總成績時,還要除以5,也就是説在總成績中貢獻的分數就只有1.6分。
如果,第43名同學的複試成績只要比第20名的同學高1. 6分以上,人家就“逆襲”了(按初試成績佔比50%算)。
所以説,像這樣沒有拉開分數差的初試成績排名,其參考意義就不是特別大。
也就不能説,初試成績排名越靠前,複試就越穩。
與之相反的是,如果初試成績排名分差很大,比如,排在27名的同學與排在65名的同學,分數差了40分。
那麼,在考研複試時,被“逆襲”的可能性就要小很多。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總結一下。
初試成績排名高,複試到底穩不穩取決於兩個因素。
初試成績在錄取總成績中的佔比,佔比越高,則越穩;
初試成績排名的分差大小,分差越大,則越穩。
所以,大家可以根據這兩個因素衡量一下自己到底是穩還是不穩。
但是,無論我們有多“穩”,哪怕你是初試第一名,也要認真做好複試準備。
因為,通過往年的情況來看,雖然初試第一名被“刷”的可能性比較小,但是,每年還是有。
寫在最後的話
如果你的初試成績足夠高,排名也比較靠前,面對考研複試,至少在心裏會輕鬆一些。
但是,我們還是要重視起來,因為,在你放鬆的時候,可能排位你後面的同學正在努力“逆襲”呢。
我們要知道,考研複試也有及格一説,只要你複試不及格(小於60分),那麼,無論初試成績有多高,也無論你總分排名有多靠前,還是會被刷。
所以,在考研複試時,“原則性”錯誤不要犯,不能有“硬傷”。
上週二報考我們教研組的一位研究生,在複試現場當場就被面試老師決定不予錄取。
也就是説,再沒有去關注他的初試成績以及總成績。
只因為,他複試表現實在太差,英語問答環節基本上“全軍覆沒”,然後,在專業課面試時,也是一問三不知,連最基本的專業問題都回答不了。
對於這種情況,估計就是老師想幫他也幫不了。
最終,在複試現場,老師們一致投票決定不予錄取,他的複試成績只有51分。
所以,説了這麼多的目的就是希望大家重視複試,至少要能夠保證及格才行。
感謝您的閲讀,喜歡文章就點贊轉發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