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樊城之戰:南宋將領貪生怕死,兩兄弟攜民兵譜寫壯烈悲歌

歷史上一共發生過兩次重要的樊城之戰,一次是東漢末年關羽徵樊城之戰,一次是南宋末年宋元樊城之戰;前者導致武神關羽戰死,三國鼎立局面逐漸形成,後者則導致了南宋的覆滅。

可能是由於《三國演義》的原因,與關羽發動的樊城之戰相比,宋元間的樊城之戰知名度不高,不過這並不意味着這場戰役在歷史上的地位低。要論規模和影響,宋元樊城之戰這場決定兩國國運的戰役顯然要大得多。

宋元樊城之戰:南宋將領貪生怕死,兩兄弟攜民兵譜寫壯烈悲歌

宋朝是一個華夏文明多災多難的朝代,從遼到金再到蒙古,從澶淵之盟到靖康之恥,北宋的外交史就是一份屈辱史。繼承自北宋的南宋並非沒有努力過,岳飛等愛國將領的出現挽救了搖搖欲墜的南宋。可南宋統治者偏安一隅,不思進取,殺了岳飛等人,還屢次錯失北伐良機,令人扼腕嘆息。

然而,南宋也是一篇慷慨的悲歌史,曾經不可一世的契丹人和金人都逐漸退出歷史的舞台,蒙古人的鐵騎橫掃了亞洲,無人能敵,除了南宋,這個看似弱小,卻又韌性十足的國家。蒙古人以為當他們的鐵騎南下時,南宋會像當初北宋在靖康之恥時一樣,尋思覆滅,可這一次他們輕視了南宋。

1235年,隨着窩闊台汗一聲令下,數十萬蒙古大軍南下攻宋,從西部的巴蜀到東部的淮河,宋元兩軍展開激戰,死傷無數,儘管南宋損失慘重,但經過六年的血戰後,蒙古人被迫罷兵。1258年,蒙哥可汗再次下詔攻宋,蒙哥可汗親率蒙古大軍主力從蜀地進攻合州釣魚城,這一次蒙古人不僅沒有取勝,連蒙哥可汗也身死釣魚城下。

宋元樊城之戰:南宋將領貪生怕死,兩兄弟攜民兵譜寫壯烈悲歌

南宋對蒙古的打擊無疑是巨大的,這在整個亞洲都是少見的。只可惜,儘管蒙哥可汗的死引發了內亂,但也由此讓一位雄才大略的蒙古君主忽必烈登上汗位。忽必烈成為可汗後,繼續謀劃對南宋的攻伐。忽必烈從前兩次蒙古大軍的失利中吸取到了教訓,他深知蜀地艱險,從西蜀攻取南宋並非易事,可與此同時,位於中原的樊城和襄陽又像一顆釘子一樣,緊緊地扼住了蒙古大軍的攻勢,讓他們難以進攻。

就在這時,南宋降將劉整向忽必烈獻出了他的計策:以襄樊為餌,殲滅南宋軍事力量。劉整一句“無襄則無淮,無淮則江南唾手可下也”更讓忽必烈下定了決心。

1267年,忽必烈覺得時機成熟,他下詔再次攻宋,而這一次的重點不再是西蜀地區,襄陽和樊城兩座重城成為蒙古大軍的進攻目標。荒謬的是,在進攻以前,蒙古人在襄樊城外竟然已經有了據點。這個據點於1261年夏天建立,當時忽必烈在劉整的建議下對南宋荊湖制置使呂文德重金賄賂,請求在襄樊城外設置榷場。蒙古人的兇險用心昭然若揭,但目光短淺,貪婪愛財的呂文德竟然同意了蒙古人的請求。後來蒙古人以保護貨物為名在這裏修築土牆,建立堡壘,呂文德也沒有阻攔。結果,蒙古竟然在不費一兵一卒的情況下就建立了襄樊城外的軍事據點,並在開戰以後藉由這些據點切斷了宋軍支援襄樊城的道路。

宋元樊城之戰:南宋將領貪生怕死,兩兄弟攜民兵譜寫壯烈悲歌

截斷宋軍的支援以後,蒙古大軍在襄樊城外修築了大量城堡,將襄樊團團圍困。在失去支援的情況下,襄樊城成為了孤城。儘管襄樊城的宋軍藉助水軍的優勢對蒙古人發起了反擊,但在兵力的差距下,襄樊地區還是漸漸淪陷。與此同時,忽必烈聽從劉整建議,傾全國之力,打造戰船,訓練水軍,以期攻下襄樊城。

在這種情況下,南宋統治者終於認識到了情況的危急,南宋任命呂文煥為襄陽知府,讓他主持西襄樊戰事。可是這時蒙古大軍已經實現了對襄陽、樊城的包圍,不論襄陽守軍主動出擊,還是其餘地區宋軍前往支援,都為蒙古軍隊擊敗。

可以説,這個時候南宋敗局已定,而且這敗局還是南宋自己一手締造的,不論是呂文德的短視愚蠢,還是南宋將領的貪生怕死,都將襄樊城的命運以及南宋的命運推向了深淵。然而,南宋的特點之一也正在於此,它既是軍隊無能的朝代,也是英雄輩出的時代。

即便知道襄樊城敗局已定,這個時候再進入襄樊戰局必死無疑,但還是有人不斷自發支援襄樊城,這其中以張順、張貴兄弟兩人最有代表性。在戰局危急的時刻,南宋朝廷以重金招募三千死士,而這三千死士的將領,便是張順和張貴。

宋元樊城之戰:南宋將領貪生怕死,兩兄弟攜民兵譜寫壯烈悲歌

張順和張貴都是民兵部將,以他們的職級和身份,實際上本可以不捲入襄樊之戰中,但他們還是義無反顧的前往。在臨行前,張順對着三千死士説道:“此行有死而已,汝輩或非本心,宜亟去,毋敗吾事。”(《宋史》)全軍皆有死之決心。就這樣,這支由三千勇士組成的軍隊向着襄樊城進發了。

這支軍隊由張貴為前鋒,張順為殿後,趁着夜色乘坐戰船從水路向襄陽城航行而去。當襄陽城浮現在戰士們的眼前時,數百艘蒙古人的戰船也出現在他們的瞳孔當中,帶給他們巨大震撼。蒙古人蜂擁而來,張貴和張順指揮敢死隊勇猛突圍。襄陽城內已許久沒有看到援軍,當他們看到城下的敢死隊時,士氣大振,出城支援。經過激烈的戰鬥,敢死隊成功抵達襄陽城,可是統領張順卻不見蹤影。數日以後,一具浮屍逆流而上,他身穿戰甲,身中四槍六箭,當戰士們將這具屍體打撈上來以後,發現他正是戰死的張順。

後來,襄陽城內的宋軍向外突圍。張貴率軍前往郢州迎接援軍,在龍尾洲宋軍與蒙古軍遭遇,展開血戰,張貴身中十餘槍,戰死沙場。

張順和張貴死後,襄陽城內的守軍與蒙古大軍又進行了長達兩年的血戰。由於沒有支援,襄樊城於鹹淳九年(1273年)二月全部淪陷,襄樊戰役結束。自此,南宋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滅亡。

參考資料:

《宋史》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072 字。

轉載請註明: 宋元樊城之戰:南宋將領貪生怕死,兩兄弟攜民兵譜寫壯烈悲歌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