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第一個階段,建隆時期。建隆元年,在陳橋驛黃袍加身的宋太祖趙匡胤正式開元建國,建立了大宋王朝。雖然宋王朝後來成為了正統王朝,但是彼時它的性質和五代十國時期的其他王朝並沒有太多不同。五代十國時期是一個有槍便是草頭王的時代,扯上一面黃旗往身上一披就敢自稱皇帝!周太祖郭威這麼幹過,宋太祖自己也是這麼幹的,周恭帝郭宗訓不就是這麼讓宋太祖趕下台的嗎?而主少國疑,正是後周政權倒台的一個重要原因,稱帝之後的宋太祖面臨着和周世宗郭榮同樣的窘境。建隆元年,宋太祖活着的兩個兒子趙德昭才九歲,趙德芳尚在襁褓之中。一旦宋太祖像周世宗那般英年早逝(周世宗沒活過四十歲,而彼時宋太祖已經三十三歲),他的兒子將面臨周恭帝同樣的局面。雖然人都不希望自己早死,但是有周世宗的先例在,宋太祖不得不考慮這個問題。那麼,該怎麼辦?四個字,找個備胎!那麼誰最適合當這個備胎?很顯然,自己的胞弟趙光義(即宋太宗,原名匡義,為避宋太祖帝諱更名光義)最合適。於是,當初周世宗的那一套行頭被安在了宋太宗頭上,晉王兼開封府尹,這是五代時期約定俗成的無冕儲君。可見,起初宋太祖的確是將宋太宗置於了儲君的地位。但是,為什麼沒有明立為皇太子或者叫皇太弟呢?原因很簡單,宋太宗就是一個備胎,一旦自己的兒子長大成人,宋太祖還是準備換上兒子的。一旦明立,勢必引發政局動盪。而這個約定俗成的所謂無冕儲君,我願意認、你就是,我不願意認、你就不是!
第二個階段是乾德時期。建隆的三年、加上乾德的六年,九年時間。這個時期內,宋太祖的兒子們在漸漸長大,到乾德六年時,趙德昭已經十八歲上下,用現在的標準來衡量也已經成年了。而就在這九年的時間裏,因為宋太宗一直頂着儲君的光環,而宋太祖的兒子們沒有任何封爵,朝中勢力已經紛紛開始站隊,宋太宗藉機大肆發展自身勢力,而這也成了後來宋太祖用兒子替換胞弟宋太宗的最大障礙!因為兒子還在成長期,而且宋太宗仍然具有其繼續以儲君身份存在的價值,宋太祖並沒有急於易儲,畢竟彼時他才四十歲剛出頭、身體健康,有大把的時間可以等,而貿然易儲,除了導致政局動盪,並沒有太大益處。個人認為,到乾德後期時,實際上宋太祖內心很可能已經有了易儲的打算了,只不過沒有公開表露而已。
第三個階段是開寶時期,這個時候宋太祖內心實際上已經有了易儲的打算。如果擱明太祖朱元璋身上,或許就直接動刀子解決問題了,可是宋太祖偏偏是個不喜歡用刀子解決問題的人,這一點從他接連上演兩出杯酒釋兵權也能看得出。因此,宋太祖並沒有選擇極端方式,而是採取了温水煮青蛙的處理方式,想逐步削弱胞弟宋太宗的勢力,以達到易儲的目的。從現有史料來看,這段時期也是趙氏兄弟矛盾較多的一個時期,這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宋太祖彼時的心態。不過,畢竟宋太祖才四十多歲,來日方長,他並不着急,當然可能也有宋太宗尾大不掉的原因,宋太祖為了避免政局動盪而沒有操之過急。
隨着時間的推移,宋太祖的身體卻慢慢等不起了。開寶晚期,宋太祖病了,還病得不輕。畢竟年近五旬,從畫像來看,宋太祖比較肥胖,加之這個年齡正是三高及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期,宋太祖身體變差也是正常的。到這個時候,宋太祖已然不能再等了。從宋太祖的行事風格來看,他很可能還是想再上演一出杯酒釋兵權,如果動刀子解決問題,他早就應該動手了,可是並沒有。個人認為,所謂“燭影斧聲”很可能就是一出草草收場、未能達到目的的杯酒釋兵權。趙氏兄弟為了這個問題發生了激烈爭吵,畢竟讓宋太宗主動交出即將到手的皇位,很難。或許有人會覺得臣下和皇帝激烈爭吵不太正常,不過別忘了,二趙曾經做了二十年布衣兄弟,私下爭吵並不是沒有可能。或許正是因為激烈爭吵、情緒激動,加之酒精的催化,最終導致了宋太祖病情加重或者突發心腦血管疾病暴亡。從醫學方面來看,這種可能性是相當大的。本人向來不認同宋太宗弒兄説:一來弒君這種事根本沒有必要自己動手,歷朝歷代弒君篡位者都避嫌唯恐不及,沒有是誰自己親自動手的!二來宋太祖是武將出身、膀大腰圓,宋太宗相對要文弱許多,宋太宗想殺了宋太祖、還要全身而退,很難。三來第二天宋太祖被發現亡故後,開寶宋皇后的反應不是追究宋太宗弒君,而且想迎立趙德芳製造既成事實,這不符合常理。至於不少人所謂的下毒説,就更加説不通了。給現任皇帝下毒可不是後來給李煜下毒,彼時的宋太宗恐怕還沒這個能力,更何況二人是在一起飲宴,宋太宗給他哥下毒就不怕出現意外、毒死自己?退一萬步講,即便他有這個能力、也能保證不會誤傷自己,古代的毒藥無非砒霜、鴆毒之類,中毒症狀明顯。第二天宋太祖如果被發現中毒身亡,宋太宗就是第一嫌疑人,開寶宋皇后既然有心讓趙德芳即位,完全可以以此為藉口,先將宋太宗弒君的事情公開,如此一來自己便佔據了主動地位和道德制高點,完全沒有必要先派人迎趙德芳入宮、企圖製造既成事實,不是嗎?因此,下毒説根本站不住腳!
不管宋太祖怎麼死的,總之他死了,一切戛然而止。他的兩個兒子根本不可能是羽翼豐滿的宋太宗的對手,最終只能接受既成事實。如果宋太祖當夜沒有暴亡,個人認為,事後或許他就沒這麼客氣對待這位胞弟了,搞不好真會用刀子解決問題。畢竟彼時的宋太祖可是實權皇帝,宋太宗羽翼再豐滿,恐怕也鬥不過宋太祖。但是,歷史沒有如果!趙光義最終成了趙炅,成了宋太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