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核查核酸報告費時費力又易出錯,怎麼辦?
4月7日,復旦大學官微發文,自三月初以來,學校啓動常態化核酸篩查工作,要求班級輔導員必須核查學生“健康雲”核酸完成截圖,確保“不漏一人”。
學校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博士生李小康的操作火了,幾分鐘就能快速核查數百人的核酸完成截圖,大大提高核查效率和精度!
從1小時到2分鐘,一串代碼搞定
據瞭解,李小康目前擔任學院2019級信息1班輔導員。
對於核查核酸報告的工作,他表示:“聽起來好像很簡單,但實際做的時候,一個班級的截圖可能就需要花上半小時核查,如果是人數多的院系可能需要更久,還可能會看錯看漏。”
李小康正在做志願者
作為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博士生,他的研究方向是醫學影像與人工智能,平常會接觸很多圖像處理方法。李小康第一時間想到以前學到過的OCR (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光學字符識別)技術。
“OCR可以把圖像中的文字識別出來,轉換為文本信息,就方便用來核查了。而且因為核酸截圖是打印字體,識別率非常高,幾乎可以做到100%準確。”
他還想到了Python語言中的正則表達式——可以搜索到字符串中的特定模式內容。
“使用正則表達式就可以把想要的信息從OCR識別的文本中篩選出來。最後,確認好每張截圖裏的姓名、檢測時間和是否已採樣等信息後,再把所有人的結果輸出到Excel文件中,方便人工確認。”
最後,李小康確定了“OCR文字識別+正則表達式篩選”的程序思路。3月15日晚,他花了一個多小時就寫出了初始代碼,共130行,發現確實能夠跑通,且運行效率很高。
李小康最初寫程序時和學工同事的聊天
程序一寫好,李小康就在自己班級的核酸截圖數據上進行驗證,準確率果然很高,甚至檢測出了之前人工核查沒有發現的問題。並且,程序運行時間很短,80多張圖只需要20多秒。
復旦大學:有望全校覆蓋
目前,程序已在該學院服務2周。李小康曾讓別的老師試用自己的程序進行核查。800幅截圖,原來要幾個人核對一個多小時,現在只需等2分鐘就拿到結果。
他把這件事發到朋友圈之後,不少同事表示很感興趣,他還把代碼分享了出去。為了方便不會編程的老師使用,李小康最後還把程序進行了封裝——用的時候,只要在命令行輸入一行代碼就可以運行。
程序輸出的Excel文件
據瞭解,學校信息辦也與李小康對接。預計在不久的將來,師生們就可不用再手動收集核酸截圖,而是通過小程序直接上傳圖片,可在後台隨時查看統計結果。
今天下午,中國青年報記者試圖與李小康取得聯繫時,他正在學校樓棟擔任志願者送飯。
他説過:“原理也很簡單,只要是會寫代碼的人第一時間就會明白是怎麼回事,但是不做相關工作的感受不到這件事情的費時費力,自然也不會想出辦法。我只是用我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工作中的困難。”
用所學貢獻青春力量!
為李小康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