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清朝詩人吳梅村寫的《圓圓曲》中有一句詩:慟哭六軍俱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從此衝冠一怒為紅顏便成為吳三桂開關迎清的理由。
這個理由極大地粉飾了吳三桂的投降行為,吳三桂真的會因為一個女人來決策自己的戰略方向嗎?
縱觀吳三桂的一生,我想恐怕未必如此。只不過是清朝當局為了給吳三桂投降設的一個台階,面子上不要太難看。
【一】吳三桂投靠清朝
投靠清朝只不過是投機行為。
要分析一個人的心理,可以通過分析他的行為得出,這一點放在吳三桂身上也適用。吳三桂這個人可以説是有野心的。
從他後來自己獨樹一幟,造反稱帝來看,吳三桂內心確實像自己當皇帝。但有野心並不意味着有謀略。
從吳三桂一生的所作所為來看,他只能算作一位鼠目寸光的人。並不是遠大的戰略家。和他的對手康熙相比差遠了。
明末時期,明朝內有闖王李自成起義,外有清軍急着要入關。這個時候是吳三桂建功立業最好的時機。
但吳三桂沒有抓住,他選擇要依靠一位主子。也許是跪的時間久了,或者是沒有自信,吳三桂當時並沒有選擇獨立創業。
在吳三桂的眼中,他沒有瞧得上闖王李自成,事實也是如此,李自成確實是一羣烏合之眾,在與吳三桂的對戰中不堪一擊。
吳三桂選擇投靠清朝,並表現出極大的忠誠,他做起清軍的先鋒。幫助清軍征討李自成,並且鎮壓各種農民起義。
吳三桂在當時中原人們的心目中,口碑差極了。落得個賣國賊的名聲。但吳三桂似乎是鐵了心的要為大清朝效力。
南明皇帝為了拉攏吳三桂,送來大量糧食和銀子,吳三桂拒絕了,絲毫不為所動。一心一意的幫助清朝打江山。
【二】幫助清軍擊敗李自成
做奴才得表現出誠意。
最能表現出吳三桂誠意的是吳三桂幫助清軍擊敗李自成。三海關一戰吳三桂擊敗了闖王李自成的部隊。
李自成往西逃竄,吳三桂並沒有善罷甘休,對李自成窮追不捨。從三海關一直追着李自成追到了西安。
李自成也是窮途末路,在西安以數十萬人迎戰吳三桂,又被吳三桂擊敗。李自成沒辦法又繼續向南逃走。
吳三桂接着追,一直追到了武昌。終於把李自成給追死了。從吳三桂追擊李自成的行為來看。
吳三桂當時確實對清朝忠心耿耿。此後吳三桂又幫助清朝討伐永曆帝。一直打到了緬甸,才把永曆帝除掉。
吳三桂的這一系列戰功,博得了清朝當局的信任。順治皇帝封吳三桂為平西王,讓他藩鎮雲南。
吳三桂到了雲南可是天高皇帝遠。在雲南做起了土皇帝。雲南所有事務都歸吳三桂一人管,包括朝臣的生殺大權也掌握在吳三桂手中。
如果吳三桂是一位有謀略的人,這是上天賜予他第二次機會,在雲南期間吳三桂完全可以經營出屬於自己的一番天地。
但是吳三桂沒有這個遠見,吳三桂到了雲南,窮極奢侈。大肆搜刮當地百姓,以至於當地百姓對吳三桂深惡痛絕。
羣眾基礎做不好,自然是沒有根基的,這也為後來吳三桂的失敗埋下了伏筆。如果吳三桂功成身退倒也是明智之舉,可他偏偏還有野心。
【三】再度反清復明
沒有那金剛鑽就不要攬那瓷器活。
吳三桂做雲南逍遙自在做土皇帝時期,為了維持鉅額軍費開銷,一方面加大搜刮當地百姓的力度。
另一方面吳三桂頻頻向清朝朝廷索要補貼,最多的時候吳三桂的軍餉補貼佔據了清朝財政支出的三分之一以上。
面對這樣一隻喂不飽的狼,康熙上位之後是無法接受的。於是康熙採取了削藩策略。吳三桂吃慣了皇家飯。
一時吃不到了立刻翻臉不認人。他開始籌備起兵造反。終於和康熙撕破臉皮,有意思的是吳三桂起兵造反打出的口號是反清復明。
這簡直太諷刺了。當時背叛明朝投靠清朝的就是吳三桂,現在三十年過去了,卻又提出反清復明的口號,已經無法得到人們的信任。
況且當時社會矛盾已經不再是反對清朝,國家在清朝的統治下,已經朝着好的方向發展,沒有人再願意追隨吳三桂了。
況且吳三桂這個人所到之處,也確實沒有為當地百姓做過好事,他所到之處百姓遭殃。吳三桂最後的敗局是註定的。
結語:
總之,吳三桂在明末選擇投靠清朝擊敗李自成,在清軍入關三十年後,吳三桂又打出反清復明的旗號,無非是為了一己私利。他的這一行為也被後人當成笑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