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聲樂教學模式的創新發展

以多元文化視角審視高校聲樂教學模式,助推高校聲樂教學模式創新是我國聲樂教學國際化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培養高質量聲樂人才的必要措施。南京師範大學音樂學院將打造一流師資隊伍、培養一流音樂人才、推出一流標誌性成果作為學院基礎性、戰略性工作,以中國格局為背景,以世界眼光為指引,以秦淮文脈為基石,堅持內涵發展、特色發展、創新發展、國際發展,整合內外資源,推動聲樂教學模式的創新、聲樂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

基於人才培養需求,構建聲樂教學新模式

學院以“紮實的知識、嫺熟的技能、精湛的才藝、深厚的底藴、高雅的氣質、文化的傳承”為培養目標,積極探索與文化館、電視台等合作互促的“雙主體雙基地”合作教學模式,培養聲樂學生的綜合能力,增強聲樂學生的就業競爭能力。

一是把課堂搬到實習基地,實施實景教學。學院貫徹落實聲樂實踐教學改革的“四化”模式,即踐行聲樂實踐教學內容市場化、聲樂實踐教學場所現場化、聲樂實踐教學師資國際化、聲樂實踐教學實踐持續化,既讓人才培養目標與各類單位的用人標準相適應,技能訓練與各類單位崗位實際需要相適應,保證學院的培養相對聲樂用人單位的需求不錯位、不滯後、不離散,又能優化和豐富學院教學方式,提高學院教學質量,助推學院內涵式發展。

二是由試卷考核變為“現場實景考核”,直觀反映教學成效。學院將聲樂考核地點由課堂轉移到音樂禮堂、音樂廳、訓練室等演奏場地,安排聲樂學生實景講解、實地演奏,並聘請音樂領域專家學者現場為學生講解打分,以更加完善、公正的考核評價體系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現場實景考核”直觀反映聲樂實踐教學成效,使聲樂課堂教學質量和學生演唱或演奏水平、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在全真的實景環境中得到客觀考評,使聲樂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得到真實的檢驗。

依託信息化手段,擴展聲樂教學模式

學院積極組織各專業開展線上教學,充分利用各類在線教學資源、虛擬仿真軟件、在線教學平台等多樣化的信息手段,貫徹落實“改革音樂教學組織形式、創新音樂教學方法手段、優化調整音樂教學安排”要求,擴展學生學習空間、推動音樂教育教學高質量發展。

一是採用“共享課+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一方面,引入學院教研室在超星爾雅平台的慕課作為共享課輔助線上教學,學院將歷時較久的、通過精心打磨的聲樂原理課與聲樂訓練課通過網絡與社會共享,為在線教學提供“接地氣”的教學資源,為學生自學或者複習提供可反覆利用的學習資源;另一方面,利用超星爾雅平台建立翻轉課堂用於開展個性化教學,詳細講解較難、較細的理論知識,以“具象化”“可視化”的方式表現音樂戲劇的抽象內容,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基本知識、領悟深刻哲理,深化對音樂戲劇的認知。

二是採用線下與線上相結合的混合教學模式。學院為優化教學效果,充分發揮信息化手段在教學中的作用,提倡以“三步走”的教學方案開展線下線上相結合的混合教學模式。第一步做好線下線上教學預案,根據學校統一部署及時召開線下線上教學工作專題研討會,研究制定教學工作準備和實施方案,動員廣大師生積極做好各項準備工作;第二步提升教師線下線上授課技能,為了引導授課教師儘快適應教學新模式、熟練運用各種授課平台,學院及時開展線下線上授課教師的培訓工作,向老師們推送培訓視頻,還專門整理了QQ羣課堂、騰訊課堂、釘釘等常用直播平台使用手冊,方便教師進行學習;第三步嚴把線上線下教學質量關口,學院建立了線下教學質量日報制度和教學質量週報制度,並利用網絡問卷等形式監控教學運行狀況,同時學院教務處每天開展線上教學調查,收集彙總不同專業的線上教學情況統計表,掌握教師開展線上教學的組織方式、平台使用等情況。 (沈潔)

編輯/崔毅飛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84 字。

轉載請註明: 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聲樂教學模式的創新發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