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秘書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信息技術研究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終身學習研究所和上海開放大學共同舉辦的“數字變革重塑全民終身學習”國際研討會今天上午在滬開幕。會議發佈《數據和AI驅動的智慧教學設計指南》,為全世界教師提供運用信息技術授課的範式。
該指南由上海開放大學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信息技術研究所聯合研製。
課前準備 及時瞭解學生前期的學習情況,如學生學習資源使用情況、訓練練習進度、學生作業完成度等。教師可以直接觀察到班級整體的學習進度和動態,利於在課前及時調整自己教學規劃和安排。通過學生前測的完成情況、預熱視頻的觀看情況,教師不但可以提前調整當堂課的主要教學內容和活動流程設計,還可以有意識地在學習側重點、難點上多分配時間和精力,甚至是在學習評估方面,依據整體學情,設置更為合適的評估方式,進一步完善過程性評估的內容。
課中沉浸 教師在課中環節可以依據課程內容安排、授課風格、學生情況等,利用平台課中各類互動工具進行師生互動,積極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挑選合適的互動工具與學生交流。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當中還需有意識地利用平台對課中教學數據的收集和分析,在互動間隙實時關注學生課堂學習情況,適當地觀看課堂學習報告。這個步驟不僅可以幫助教師及時瞭解學生狀態,還可以指導教師及時調整課堂學習的設計。
課後提升 在課後評價環節,教師不僅可以結合平台生成的課後報告,還可以通過課堂直播回放,對在授課過程中被忽視或遺漏的細節進行詳細瞭解,也給教師在後期課程教學的修正環節提供可靠的依據。尤其在觀看課後報告時,教師要注意觀察各類數據的內在聯繫,如學生活動參與率、課程完課率、滿意度的相關性,並注意數據記錄情況與教師直觀感受的一致性,當出現一致性不高的情況時,需要教師進一步檢視並結合其他客觀數據與課程教學記錄,以找出根本原因。
新民晚報記者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