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新雄
“在學校,我不僅得免除學費、住宿費和課本費,而且開學後第二週我就領到了學校發放的助學金1750元。”隆林中學學生小嚴説,學生資助政策好比定心丸,讓她上學有了保障,學習更加安心。
在廣西,每天都有成千上萬個農村孩子像小嚴一樣,沐浴着國家學生資助政策的陽光雨露健康成長。
學生資助工作是一項重大的民生工程。廣西以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資助為重點,建立覆蓋全學段的教育資助體系。全面落實“兩免一補”、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等資助政策。2015年以來,我區累計下達各學段學生資助資金239.96億元,資助學生1544.19萬人次;營養改善計劃累計投入金額68.32億元,受益學生數為1017.34萬人次。
完善頂層設計
應助盡助全程覆蓋
學生資助工作關係到每一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未來成長和發展,也關係到國家強盛及社會的公平公正和諧。
如何按下學生資助工作發展快進鍵?我區謀篇佈局,完善頂層設計,努力實現教育“有保障”,做到應助盡助。
“規定動作”紮實出彩。我區克服財政並不寬裕的困難,以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資助為重點,建立覆蓋全學段的教育資助體系。
採訪中,“65%”和“100%”兩個數據讓記者印象深刻。65%是什麼?“100個孩子有65人獲資助,即享受寄宿生生活費補助的學生比例按全區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寄宿生總數的65%確定。”自治區學生資助中心負責人全斌介紹,100%是指民族自治縣、邊境縣的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寄宿生100%享受資助。這是廣西在現行國家政策基礎上對民族、邊境地區給予更多的政策和資金傾斜。
“自選動作”亮點突出。去年秋季學期開始,自治區財政廳、教育廳出台《關於進一步做好義務教育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生活費補助工作的通知》,擴大“義教一補”補助對象範圍。將義務教育階段建檔立卡、非建檔立卡的家庭經濟困難殘疾學生、農村低保家庭學生、農村特困救助供養學生等四類家庭經濟困難非寄宿生納入生活補助範圍。這一硬核舉措實現了兩個百分百:義務教育學校政策覆蓋面達到100%,補助對象100%覆蓋完所有建檔立卡學生。
為確保“義教一補”政策應助盡助,我區推出“動態管理”和“隨到隨補”的資助原則。對因扶貧動態調整、輟學勸返回學校等符合資助條件但錯過集中申請發放的學生按程序做到“隨到隨補”,所需資金由當地財政承擔。
注重以生為本
精準資助不錯不漏
扶貧開發貴在精準。精準資助,也是對學生資助工作的根本要求。
資助對象精準、資金分配精準、發放時間精準……我區學生資助工作打通多部門之間的數據“壁壘”,讓數據多跑路,系統多運算,羣眾少跑腿,精準資助信息化工作翻開了新的篇章。
“原來要50天才能完成的工作量現在只需3天就輕鬆搞定,而且準確率是百分之百。‘廣西學生精準資助管理信息系統’讓我們甄別貧困學生身份的工作事半功倍。”上林縣學生資助中心負責人盧靖説。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為了確保資助政策不漏一户一人,我區自行研發了“廣西學生精準資助管理信息系統”。該系統與自治區扶貧辦、民政廳、殘聯和總工會的數據庫實現數據共享,只要一輸入學生的信息,系統自動運用大數據技術,精準比對出在校學生的建檔立卡、低保、殘疾和困難職工等家庭經濟困難身份類型,一目瞭然。學校根據系統信息開展資助,又準又快。我區將相關數據信息彙總收集後,不定期與多部門數據庫進行多次比對以便查缺補漏,從中發現並將未及時申請受助的貧困户學生全部納入到資助範圍,實現對資助過程和結果全面監督。
營養改善計劃
農村孩子吃上“營養午餐”
“學校的營養午餐比家裏的好吃,每餐有4個菜還有湯,味道也香。”融水苗族自治縣香粉鄉中心小學6年級學生小楊説。
2011年底,我區啓動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這是學生資助工作的一出重頭戲。
為了使這項民生工程落到實處,自治區將營養改善計劃列入為民辦實事工程,納入各級政府及部門績效考評內容。
硬件建設突飛猛進。我區先後投入資金28.3億元,建設食堂6348個,42個試點縣已全部實現校校有食堂、點點有伙房的目標。
加大監管力度,守住資金安全底線。我區嚴格按照實名制系統人數核定各試點縣的營養膳食補助資金,定期對各試點縣資金支出進度進行通報。同時,全面開展截留剋扣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營養膳食補助問題專項整治工作,確保營養膳食補助資金足額、規範使用。
2019年,我區隨機抽取42個試點縣進行績效核驗,學生滿意度超過95%。
2019年,42個監測縣學生的身高、體重同比2012年均有所增加;學生生長遲緩率、營養不良率、貧血率、血清維生素A缺乏率和血清維生素D缺乏率同比2012年分別下降了4.98、6.05、1.47、4.5和66.45個百分點,學生營養狀況得到較大改善。
目前,廣西有63個營養改善計劃試點縣,2019年我區營養改善計劃投入金額12.57億元,受益學生數為175萬人。
來源:廣西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