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百萬國軍為何一直被日軍追着打?看看蔣介石的軍事才能就明白了

大家好,我們的集散化小倉庫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全面抗戰爆發以來,國軍在正面的血戰極大程度地消耗了日軍的有生力量,遲滯了日軍的進攻步伐,這是我們必須要承認的歷史功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説,如果沒有38年之前國軍在正面的防禦作戰,抗日敵後武裝的發展也必將受到很大地影響。
但是功績是功績,國軍連連敗退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數百萬國軍被幾十萬日軍沿着平漢線一路追到湘贛,之後又被趕到粵桂,這其中真的只是裝備問題嗎?
幾百萬國軍為何一直被日軍追着打?看看蔣介石的軍事才能就明白了
如果説裝備決定一切,那麼全面抗戰又如何能維持八年之久呢?敵後抗日武裝又怎麼在日軍的一次次圍剿和國民黨的重重封鎖之下發展壯大並且逐步壓縮日軍的佔領區的呢?
如果這個話題展開來談,必將成為一個涉及歷史、政治、軍隊建設、國家體制、經濟基礎的大課題,但是如果我們只是要為此找到一個最直接的在軍事上的負責人,那麼就簡單很多了。
這個人就是蔣介石。正是蔣介石拙劣的軍事才能和戰術指揮導致了國軍一直處於被動挨打,處於潰退的一大原因。
幾百萬國軍為何一直被日軍追着打?看看蔣介石的軍事才能就明白了
如果我們以具體戰役為例子,那麼淞滬會戰和南京保衞戰就是最直接的體現。
我們首先來談一談淞滬會戰。
其實這場會戰本來應該由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馮玉祥指揮,但是淞滬會戰爆發之後,蔣介石自己兼任了第三戰區司令長官,直接指揮淞滬會戰。
如果僅僅就抵抗日軍的時間而言,淞滬會戰的確足夠長久,但是如果從戰略戰術上來看,則是得不償失。
淞滬會戰應該怎麼打?首先就要明確淞滬會戰是一個什麼類型的會戰?是過程型還是決戰型?毫無疑問是過程型會戰,也就是在儘量保存我方武裝力量的基礎上殺傷地方有生力量,做堅決的抵抗以遲滯敵方的進攻步伐或者改變其戰略方向之後適時撤退,以爭取後續會戰的有利態勢,為做持久抗戰之準備。.
幾百萬國軍為何一直被日軍追着打?看看蔣介石的軍事才能就明白了
所以李宗仁才對淞滬會戰有這樣的意見:
“不宜死守,為避免不必要的犧牲,我軍在滬作戰應適可而止。並建議部隊更番上陣,來消耗敵人的力量。甚至可以自動棄守南京,誘敵深入以實行長期消耗戰。”
但是蔣介石卻並不相信李宗仁的看法,以填油一樣的戰法,把一場過程型的會戰幾乎演變成為中日雙方在淞滬地區的決戰,又由於戰術上佈置的不合理,導致很多永久性國防工事沒有得到利用便被廢棄,更過度執着於空間上的得失錯失最佳撤退的時機,使國軍遭受了太多不必要的傷亡。
而正是由於淞滬會戰的慘敗繼而導致南京保衞戰的慘敗。
幾百萬國軍為何一直被日軍追着打?看看蔣介石的軍事才能就明白了
其實在此之前,白崇禧就提出了沿上海、江陰、南京一線做節節抵抗的想法,但是蔣介石未予採納。到了南京保衞戰前夕,除了蔣介石和唐生智以外,所有國軍高級將領都不主張固守南京,但是蔣介石還是堅持自己的看法,結果則是南京城既沒有實現固守,還導致了南京城30萬軍民被日本侵略者殘忍屠殺。
那麼南京城到底值不值得固守?如果單純以政治角度來看是值得的,但是當時的國軍在淞滬戰場慘敗,早已經是殘破不堪,並沒有固守南京的能力,所以蔣介石的決定是完全不顧及實際情況的。
李宗仁曾經針對蔣介石在具體戰役中的種種表現説過這樣兩段話:
幾百萬國軍為何一直被日軍追着打?看看蔣介石的軍事才能就明白了
“蔣先生既不長於將兵,亦不長於將將。但是他卻喜歡坐在統帥部裏,直接以電話指揮前方作戰。”
“蔣先生的判斷既不正確,主張又不堅定。往往軍隊調到一半,他忽然又改變了主意,益發使前線紊亂。蔣先生之所以要這樣做,實在是因為他未作過中、下級軍官,無戰場上的實際經驗,只是坐在高級指揮部裏,全憑一時心血來潮,揣測行事,指揮系統就亂了。”
如果結合歷史事實對比,可以知道這個看法並不偏激。
而且蔣介石在軍事上又偏偏喜歡獨斷專行,曾任國民黨外交部部長的王世傑曾在日記中寫到:“目前國防部實際上全由蔣先生負責,諸事殊乏分責之人。”
幾百萬國軍為何一直被日軍追着打?看看蔣介石的軍事才能就明白了
智者千慮尚有一失,何況蔣介石在軍事上並不是一個智者。
而且蔣介石還特別喜歡簽發手令,其手令簽發多到什麼地步呢:
“從1936年1月起,到1948年4月止,這一段時間裏,侍從室積累收藏蔣的‘手令’已達120多公文箱之多。如果把1936年以前的和沒有收回來的蔣的‘手令’攢在一起,恐怕還不止這些了。”
這是曾經擔任過蔣介石侍從官的秋宗鼎的回憶。
而且這些手令上至軍事下至生活瑣事無所不包,竟然還有為重慶公廁制定清潔方案的命令。
舉這個例子又是為了什麼呢?其實從這裏面就可以反映出蔣介石在具體做戰中對下屬干預之嚴重,這也正應了李宗仁那句“他卻喜歡坐在統帥部裏,直接以電話指揮前方作戰”的話。
幾百萬國軍為何一直被日軍追着打?看看蔣介石的軍事才能就明白了
而這樣的事的確也是經常發生的,在作戰中,蔣介石經常根據自己的意願,越過具體的戰場指揮官或者作戰部隊的長官隨意調動其下屬的團、營級作戰單位,給前線作戰帶來了極大的困擾。
有這樣一個最高統帥,抗日戰中,國軍處處被動挨打也並非怪事了。
所以當時國軍想要打好一仗,首先就要排除蔣介石的干擾,徐州會戰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畢竟是李宗仁指揮,蔣介石的確也沒辦法干擾。
徐州會戰雖然最終的結果是徐州失守,但是徐州的失守其實是國軍主動的、戰略性的,留給日軍的不過是一座空城。
幾百萬國軍為何一直被日軍追着打?看看蔣介石的軍事才能就明白了
在具體作戰中,徐州會戰戰法靈活,把正面的陣地戰和大規模迂迴運動戰相結合,在儘量減少己方損失的情況下給予日軍以相當大的打擊,並且取得了台兒莊大捷。又在完成既定戰略目的之後迅速撤退,使日軍捕捉並且殲滅國軍主力的計劃落空。
寫這麼多,並不是在全面否定蔣介石在抗日戰爭中的功績,他的功績是有目共睹的,但是這無法掩蓋他在軍事上的巨大失誤和戰術的拙劣表現。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195 字。

轉載請註明: 幾百萬國軍為何一直被日軍追着打?看看蔣介石的軍事才能就明白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