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永仁説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自古以來,殺功臣,削兵權,以文治國等等,這些都無非是帝王們擔心皇位旁落而採取的措施。然而除了這件事,子嗣單薄無疑是他們另一件頭疼的事情。就像《清平樂》中的宋仁宗,晚年都在努力要個兒子,還被大臣們誤以為沉迷酒色,要宋仁宗保重龍體。可惜的是宋仁宗最終也未能如願,只好將養子趙宗實立為太子。
南宋開國皇帝趙構也一樣,唯一的親兒子3歲夭折,只好將皇位傳於了宗室子趙昚(shèn)。公元1127年,北宋被金國滅亡後,趙構在南京應天府稱帝,建立南宋,即為宋高宗。35年後,趙構禪位,做起了太上皇。可奇怪的是,這新任的皇帝趙昚(shèn)並不是自己一脈的血親,而是趙匡胤的七世孫。按理説趙光義一脈,兄弟子侄也甚多,為何趙構會傳位給趙匡胤一脈呢?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説過“燭影斧聲”的奇事,傳説是趙光義為了掩蓋殺害哥哥趙匡胤而捏造的謊言,但究竟真相如何,史料上記載的也不一樣,所以爭論一直存在。在當時,除了這個,還有一條傳聞,那就是趙匡胤的母親一直希望“兄終弟及”,意思就是由趙光義繼位,然後再傳給趙匡胤的兒子。但奇怪的是趙光義稱帝期間,趙匡胤的兒子都先後離世,所以大宋江山也一直被趙光義的後代把持着。直到趙構時期,才把江山還給了趙匡胤一脈,趙構是良心發現嗎?其實不然。
江山後繼無人
趙構在稱帝的那一年,親生兒子趙旉也出生了,但兩年後發生的“苗劉兵變”,又讓這唯一的兒子死於恐懼。再加上自己因為驚嚇而失去了生育能力,即便是吃遍了藥,也未能如願。江山後繼無人,對於整個朝代來説,是社稷不穩定之一,所以為了穩固江山,趙構過繼了趙匡胤一脈的趙伯琮與趙伯玖兩個養子,其中趙伯琮就是後來的趙昚。
贏得民心
這可能和孟太后有關。趙構能坐上皇位,孟太后功不可沒,可以説如果沒有她,也就沒有南宋,所以她的意見對趙構來説還是有些影響力的。據説孟太后在逃亡江西的途中,曾做了一個奇怪的夢,隨後便給趙構去了一封密信。至於信的內容,史書並沒有記載,只有“後嘗感異夢,密為高宗言之,高宗大寤”的記載。孟太后去世後,趙構就收養了趙昚,時間上很湊巧,所以説有可能是孟太后影響了趙構的選擇。
再加上完顏晟和趙匡胤撞臉的事,被看成了金滅宋是宋太祖轉世報仇雪恨,而且趙光義有弒兄奪位的嫌疑,為了穩住人心,他才將皇位傳給了趙匡胤一脈。其實若放在現在,這樣的離心計,有可能就是金國實行的心理戰術,用謠言瓦解南宋,最終達到不戰而勝。不過也有可能是趙構心中有愧,畢竟皇位來路説不清楚。
趙光義一脈人才凋零
要想做一國之君,必須有治國之能,如果是庸才,豈不是要斷送祖宗的江山?這肯定不是趙構想要看到的結果。雖然趙光義一脈還有不少的人,但靖康之難後,就人才凋零,所以趙構為了祖宗江山就選擇了能力出眾的趙匡胤的七世孫,不過後來事實證明,趙構的眼光還是不錯的。
雙贏的結局
北宋滅亡後,趙構不想北伐,以至於讓許多皇室中人慘死在異國他鄉,這會讓他受同宗責難。如果選擇趙光義一脈,死後很容易遭反攻倒算,而選擇趙匡胤一脈,不僅能贏得“堯舜”美名,更會讓趙匡胤一脈心存感激,從而保全了趙光義一脈。
趙構曾説:“太祖以神武定天下,子孫不得享之,遭時多艱,零落可憫。朕若不法仁宗,為天下計,何以慰在天之靈!”
可見趙構是經過多方權衡利弊後,才選擇了趙匡胤一脈。所謂的良心發現或許有,又或許沒有,誰能説得清楚呢?
小結:
不過自從趙構收養了趙昚後,不僅穩定了當時朝局,更讓自己得以安享晚年。因為宋孝宗趙昚是一個很有抱負的皇帝,不僅孝順,更有開疆擴土收復失地之志。可惜最終有心無力,一腔熱血付諸東流,或許是對手太過強大吧。辛棄疾曾經寫的“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就是嘆息此事。
若要在歷史上尋找和他相似的皇帝,恐怕宋仁宗最為接近,做守成之君綽綽有餘,但在金國和蒙古國如此強大的外部壓力下,南朝更需要的是像朱棣這樣開創性的能人。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