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達駐守的上庸,是否真的傭兵十萬?為何説魏蜀吳都不敢動它

孟達駐守的上庸,是否真的傭兵十萬?為何説魏蜀吳都不敢動它

東漢末年,因漢室衰頹,實力不濟,引得眾多英雄豪傑紛紛出場,相互征伐,以爭奪天下。經歷了一段時間的紛亂鬥爭,類似於袁紹、董卓一類的草莽之人已然退場,留下的便是形成了魏蜀吳三國鼎立之勢的領袖——曹操、劉備、孫權。

這三國也就實際上取代了東漢,開創了一個新的時代。但是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在那樣一個紛亂鬥爭的年代,卻有一個魏蜀吳三國之中無一人敢動的地方,此地便是孟達所在的上庸郡。那麼為何説魏蜀吳三國誰都不敢它呢?此地又真的是有十萬人馬嗎?以下便是個人的觀點。

孟達駐守的上庸,是否真的傭兵十萬?為何説魏蜀吳都不敢動它

上庸此地的地理位置,大概相當於現在的湖北房縣、鄖縣和武當山一代。且其順江而下就是樊城,也就是出川進入荊州的一條道路。

也就是説,上庸之地,大致與魏蜀吳三國接壤。那麼既然上庸有如此關鍵的地理位置,且當時的魏蜀吳已經形成了三分天下的狀態,他們就沒有理由不關注上庸之地。且若三國相互制衡的局勢被打破,那麼位於交界之處的上庸,或許能夠在瞬息之間爆發能夠扭轉局勢的力量。

孟達駐守的上庸,是否真的傭兵十萬?為何説魏蜀吳都不敢動它

且據《地名志》記載:''其上平夷,故曰上庸,乃補天之梯也,在今竹山縣西七十里,上庸山是也。''這也從側面證明了上庸地理位置的重要。而上庸在成為蜀國的上庸郡之前,也曾經是一個盛極一時的強大國度。春秋時期,上庸還不叫上庸,而稱庸國。庸國此時與楚國抗衡,至東威懾楚國崛起,至西牽制秦國擴張。

這樣皆是因為庸國佔有逐鹿中原的最佳位置。即使到了三國時期,上庸也有如此關鍵地理位置,卻並未改變。也正因如此,若魏蜀吳三國中有一國對上庸出手,其他兩國也必定會有所動作。

孟達駐守的上庸,是否真的傭兵十萬?為何説魏蜀吳都不敢動它

上文也已經提到了,上庸的地理位置十分關鍵。但是僅僅憑藉這樣的地理位置。並不足以支撐上庸之地的持久發展。上庸這個地方,在地理位置上跟魏、蜀、吳三國接壤,雖然看起來是真的很重要。

但實際來説,也不過是一塊蠻荒之地。因為上庸雖然地理位置重要,但有些偏遠,人口混雜,漢人和蠻夷雜居。除此之外,上庸地勢險要,也是古代流放犯人的地方。其的資源、物產不很豐富,經濟價值也不是很大。

孟達駐守的上庸,是否真的傭兵十萬?為何説魏蜀吳都不敢動它

但是若説上庸是三國時期的中立國,個人覺得倒不如説是上庸背後的管理者左右搖擺,舉棋不定,最終讓人覺得它是個中立者了。而上庸背後的管理者,個人認為就是原本所屬蜀漢,後來投靠曹操的大將——孟達。

孟達此人,從其的所作所為來看,他始終都沒有一個豎定的政治立場,總是想找一個穩定靠譜的大腿,以躲避外界的艱險。而當他因未援兵關羽,導致關羽敗走麥城,無奈投靠曹魏之後,孟達雖得到了曹丕的重用,但也仍對其他的勢力保持聯繫,猶豫不決。這或許給人一種上庸中立的錯覺。

孟達駐守的上庸,是否真的傭兵十萬?為何説魏蜀吳都不敢動它

上文也提到了,上庸之地地處山區,又因人口混雜,經濟能力不強。若是説上庸之地有十萬人馬,只怕是有些過於誇口了。

因為整個蜀漢也不過只有百十萬人口,若是説整個蜀漢有十萬人馬還有幾分可信。但是上庸一代皆是山區,人口也是更加稀少,況且錢糧賦税也不多,又怎麼可能有那樣的實力供給得了十萬人馬呢?那樣貧瘠的土地,養了十萬人就夠了,又怎求養得了十萬人馬呢,

孟達駐守的上庸,是否真的傭兵十萬?為何説魏蜀吳都不敢動它

而如果從嚴格的來説,加上上庸郡的地方豪強和孟達的私兵部屬,人馬或許可達一兩萬。因為上庸地形的限制,山區地帶也無法支持大規模部隊的存在。因為孟達也是要保護上庸郡的。有個一兩萬人馬,也能夠擁有扼守險的資本。

其實若孟達不那麼作死,上庸還是能夠繼續作為''中立國''存在的,但是孟達後來就有些過於大膽了。他不僅想要拉攏蜀漢諸葛亮,還想親近曹魏的曹操。最後也就引火自焚,使得三國中唯一的“中立國”就此覆滅。

由此可知,上庸正是由於地理位置重要,三國才會彼此制衡,不敢率先有所動作。且正因背後管理者孟達的左右搖擺,才使得上庸顯示出中立者的姿態。不過上庸倒是應該不會有十萬人馬的。

你是如何看待上庸的?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95 字。

轉載請註明: 孟達駐守的上庸,是否真的傭兵十萬?為何説魏蜀吳都不敢動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