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派新聞評論員 清來
濟南外國語學校高三學生陳其炎火了。這個曾在全年級700多人蔘加的考試中僅排名523名的男孩,在發現自己的語言特長後,下定決心好好學習,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實現成績逆襲,最終以優異成績報送至北京外國語大學的西班牙語專業,圓了自己的求學夢。
當使用帶有競技遊戲意味的“逆襲”二字去概括陳其炎的這段經歷,不少人會認為,報道所説的就像是小説照進了現實,終究只是別人家孩子的故事,難以形成共鳴。然而,萬丈高樓平地起。與其説高分逆襲是一次天賦的奇蹟,我更願意將它理解為是天賦、熱愛與勤學共同灌溉的結果,這份向學的態度值得每一位求學者學習。
誠然,對於求學選拔,我們無法否認智力參差所致的影響,但更應該看到的是,後天的努力也尤為關鍵。從“523”到“1”,陳其炎的逆襲並非得力於某天靈機一動的豁然開朗,中間的路,是靠他一個學期的早起貪黑砌出來的。舍友睡了他還在摸黑做題,情願用深夜的一個多小時去推敲題意;凌晨四點半就準時起牀,坐在空空蕩蕩的教室,雖然孤獨卻樂在其中。都説一枚雞蛋,從外打破是壓力,從內打破是成長,自律又堅毅地奔跑總會比隨波逐流要更容易靠近勝利的曙光。
天道酬勤從來都不是假話。在起跑點無法更改的情況下,我們應該去相信,鍥而不捨的努力與技巧得當的求索定能讓這段不可逆的差距變得沒有想象中那般重要。當然,除了勤學,熱愛的力量也同樣強大。正是在挖掘到自身對語言學習有着偏執的熱愛後,陳其炎才點燃了務必要做到的決心,選擇了為夢想而不捨晝夜。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人一旦有了目標和熱情,人生便一切皆有可能。事實上,大多數站上了高考賽道的孩子都在咬牙堅持奔跑,選擇躺平的人真的很少。所以,有時候的潛力激發與衝刺逆襲,靠的不過是那一份抵住了歲月漫長的熱愛罷了。作者麥家説過,“熱愛就是天賦”,但遺憾的是,大多數孩子往往沒能及時發現自身所愛,對學習沒有憧憬,自然就少了自驅力,難有必勝的衝勁,更無法對自己“耍狠”。因此,在努力向學之前,我們也該不斷反思,為什麼而學,因什麼而愛,如何挖掘掩埋在每個人身體裏的寶藏,使學習的主動性得到激發,這樣,才能讓人生的龍頭起得更帶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