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後世對俄羅斯歷史的劃分,俄羅斯歷史只有兩個朝代,先是留裏克王朝,後是羅曼諾夫王朝,兩者相比之下,留裏克王朝相對久遠,歷史資料較少,就連君主世系和生平都較為模糊,而羅曼諾夫王朝的君主世系和生平就非常完整和清晰,本文主要介紹羅曼諾夫王朝。
在俄羅斯歷史上,如果要介紹羅曼諾夫王朝,就不得不介紹與之相生相滅的沙皇俄國和俄羅斯帝國,那麼羅曼諾夫王朝、沙皇俄國、俄羅斯帝國三者之間到底有什麼關係呢?本文將會一一為你解讀。
公元1547年,當時統治俄羅斯的還是留裏克王朝,而且國號還是莫斯科公國,公國對應的君主是大公,換言之,當時俄羅斯君主還是大公,稱莫斯科大公,在位的是伊凡四世,也就是史稱的“伊凡雷帝”或者“恐怖的伊凡”,他是俄羅斯歷史一位承上啓下的君主。
在此之前,伊凡四世已經對俄羅斯進行了一番改革,令莫斯科公國的國力大增,於是他認為大公稱號已經配不上莫斯科公國,於是把君主稱號大公改成沙皇,把國號莫斯科公國改成沙皇俄國,很明顯,伊凡四世是俄羅斯歷史第一位沙皇。
不過沙皇不是皇帝,是國王,關於沙皇和皇帝的區別,筆者在此之前也有文章專門解讀過,此處不再詳細介紹,正因為俄羅斯沙皇等於俄羅斯國王,所以沙皇俄國實際上也稱為俄羅斯王國。
沙皇俄國建立後,留裏克王朝只有兩位沙皇,先後是伊凡四世和他的天生智力低下的兒子費奧多爾一世。公元1598年,費奧多爾一世因病駕崩,因為沒有後代,既沒有兒子也沒有女兒,所以留裏克王朝至此絕嗣而亡,因為貴族們一時之間沒能決定誰來繼承王位,所以俄羅斯進入一段短暫的史稱的空位時期。
在俄羅斯的空位時期,還先後通過選舉出來四位沙皇,都是臨時性的過渡沙皇。到了公元1613年,米哈伊爾一世被擁立為沙皇,至此空位時期結束,因為米哈伊爾一世是羅曼諾夫家族成員,所以他成為沙皇之後,俄羅斯進入最後一個朝代羅曼諾夫王朝統治時期。
羅曼諾夫王朝前期有五位沙皇統治沙皇俄國,先後是米哈伊爾一世、阿列克謝一世、費奧多爾三世、伊凡五世和彼得一世(歐洲歷史時不時會出現兩位君主同時在位,這種現象叫共治)。公元1682年,伊凡五世和彼得一世共同成為羅曼諾夫王朝第四位沙皇和第五位沙皇,但實際上是傀儡,伊凡五世的同母姐、彼得一世的異母姐索菲婭公主才是實際統治者。
伊凡五世自幼體弱多病,還天生智力低下,相反彼得一世自幼體魄強健,還天生英明神武。公元1689年,年僅17歲的彼得一世發動宮廷政變,成功從索菲婭公主手中奪回實權,因為異母兄智力低下,所以實際上根本沒有共治,是彼得一世一位君主在統治俄羅斯。
彼得一世是俄羅斯歷史最偉大的君主之一,後世尊稱彼得大帝,他親政後勵精圖治,全方位向歐洲學習,把落後的俄羅斯,改造成先進的俄羅斯。公元1721年,俄羅斯在大北方戰爭打敗瑞典之後,彼得一世認為俄羅斯已經徹底崛起,把君主稱號沙皇改成皇帝,國號沙皇俄國改成俄羅斯帝國,從此俄羅斯君主不再是國王,而是皇帝。
之後,俄羅斯一直穩居歐洲最強大的國家之一,後續還出現了兩位偉大的皇帝,一位是第八位皇帝葉卡捷琳娜二世,把俄羅斯帝國發展到極盛,後世尊稱葉卡捷琳娜大帝,是世界歷史唯一一位尊稱大帝的女性君主,另一位是第十位皇帝亞歷山大一世,領導反法同盟徹底打敗了法蘭西帝國,終結了拿破崙一世統一歐洲的計劃。
再之後,羅曼諾夫王朝隨着歷史發展衰落,俄羅斯人萌生了不滿羅曼諾夫王朝專制統治和反對君主制的民主革命思想。直到公元1917年,二月革命推翻羅曼諾夫王朝,第十四位皇帝尼古拉二世被迫退位,俄羅斯帝國滅亡。
綜上所述,沙皇俄國、俄羅斯帝國、羅曼諾夫王朝三者之間有如下關係:
沙皇俄國,別稱俄羅斯王國,君主稱號沙皇,沙皇即國王,從公元1547年到公元1721年,國祚174年,前期由留裏克王朝統治,中後期由羅曼諾夫王朝統治。
俄羅斯帝國,由彼得一世於公元1721年從沙皇俄國改國號而來,君主稱號皇帝,從公元1721年到公元1917年,國祚196年,由羅曼諾夫王朝統治。
羅曼諾夫王朝,俄羅斯歷史最後一個朝代,統治沙皇俄國中後期,從公元1613年到公元1721年,國祚108年,統治整個俄羅斯帝國,公元1721年到公元1917年,國祚196年,合計國祚3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