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西縣積極探索家校共育新模式 賦能“雙減”落地見效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原創稿

今年以來,肥西縣積極探索創新家校共育工作機制,發揮家長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多形式、多渠道提升家校共育水平,合力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構建“三大體系”,完善共育立體網絡

建立組織領導體系,縣教體局、學校均成立家校共育工作領導小組,家校協調聯動加強立德樹人工作。

建立工作推進體系,成立以骨幹德育校長、德育幹部、德育教師、心理健康教師為成員的校級指導實施小組,指導和推進落實家校共育工作。

建立溝通聯絡體系,在縣級層面建立家長學校總校,在學校層面搭建家委會、家長學校等家校溝通平台,在班級層面建設家校聯繫QQ羣、微信羣,着力構建起“家長—教師—學校”溝通橋樑和網絡,密切家校聯繫。

建設“四支隊伍”,培育優秀工作團隊

構建梯度化家庭教育師資隊伍,將校長、德育幹部、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教師作為家庭教育師資培養的重點對象,開展分級、分層的家校共育研修。

打造千名家庭教育指導師,各學校選拔優秀教師、班主任參與家庭教育指導師資格培訓,原則上各學校培訓人數應達到接近在校在編教職工的20%。

組建肥西縣“美好家校”講師團,由各學校的優質教師資源組成,主要從縣層面進行家教家風、家庭教育、家校共育理念的宣傳與普及工作。

引進優秀導師團隊,邀請家庭教育、心理健康、生命教育等方面專家,向教師和家長面對面講授科學理念、方法,指導開展家庭教育。

打造“五門課程”,提升家庭教育水平

編制肥西縣家庭教育課程綱要,由縣教體局牽頭,根據縣家庭教育工作的現狀,組織專家、優秀教師、持證家庭教育指導師等人員,成立“工作組”(臨時),研究編制《肥西縣家庭教育課程指導綱要》。

開發家庭教育通用課程,根據《肥西縣家庭教育課程指導綱要》,以縣域內“美好家校”講師團、家庭教育指導師為主體,也可藉助專家學者、社會專業機構的師資力量,錄製肥西縣家庭教育視頻課程,作為線上家長學校平台的課程資源。

開發家庭教育校本課程,各學校結合自身的校情與學生情況,開發具有學校特色的家庭教育校本課程。

建設基地示範課,每年遴選1-2所幼兒園、3-5所小學(含九年一貫制學校)、1-2所初中作為肥西縣家校共育(家長學校)示範基地,探索總結家校共育工作方法,為全縣學校和家庭提供可供借鑑的案例和經驗,以點帶面推動“家校共育”工作。

拓展在線互動課,以線上家長學校平台課程為主體,做好學習任務的發佈、實施、記錄、管理工作。

實施“六個項目”,培育共育特色品牌

實施家庭教育現狀調研項目,依託第三方專業機構力量,通過多種調研形式,以家長學校基地校為重點,調研家校共育情況、師資發展情況、家庭教育認知度、家庭親子關係、家庭教育訴求等,形成《肥西縣家庭教育現狀調查報告》。

實施家庭教育公益行項目,以縣“美好家校”講師團為依託,學校開展家庭教育系列講座或諮詢服務,原則上學校每月1場公益講座/諮詢會,助力全縣家庭教育水平提升。

實施親子融合項目,定期舉行“書香飄萬家”親子讀書活動,舉辦“手拉手 心連心”親子運動會,開展節假日、紀念日親子互助活動,宣傳普及家教家風、家庭教育、家校共育理念。

實施特色活動建設項目,組織家庭教育諮詢、家庭教育沙龍等各類活動,開展家庭教育方法交流和探討。

實施縣域成果展示項目,舉辦家校共育百校論壇暨肥西縣家校共育成果展示會,邀請省內、市內中小學校長參與,遴選示範學校、示範教師、示範家庭;開展家庭教育徵文活動,徵集優秀的家庭教育學術論文、家校工作案例、育兒經驗分享。

實施家長學習跟蹤評價項目,建立家長學習檔案,利用線上平台完善家長每次學習的記錄、反饋。(王倩 林興勇)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61 字。

轉載請註明: 肥西縣積極探索家校共育新模式 賦能“雙減”落地見效 - 楠木軒